中国:韬光养晦还是亮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10:28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时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1 〕“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2〕概言之,就是要“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意为收敛锋芒,隐蔽才华和意图,待时而起。一般情况自身实力不强、外部环境不利的时候,为了赢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得已”才“韬光养晦”,就好比: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各行各业百事待兴的情况下,内部的发展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外交尽量“低调”,在国际事物中不出头、少参与或者不参与,在小的利益面前可以“忍辱负重”,但在核心利益面前绝不屈服,这种“内方外圆”的策略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的确为当时各方面基础薄弱、落后的中国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也为今日中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这是非常可贵的空间和时间!这个“韬光养晦”的策略现在看来具有非常之战略高度!可是却时常可以看见有人攻击“韬光养晦”之策略。说中国之“韬光养晦”是无能之举,使中国失去了朝鲜、巴基斯坦等好盟友,又说当年“毛时代”怎样怎样教训美帝国主义!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目光短浅还另有居心?有些人总是抛开历史背景,借用“毛时代”攻击现实政府、挑起是非,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未来,没有高尖端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根本连自身都难保,更不可能靠着一腔热血、拿着土抢土炮去跟美国鬼子拼!现代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以往战争的概念,南联盟、伊拉克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国破家亡不说,总统被美国审判的审判、绞死的绞死,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即使当年的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也是付出了巨大的魄力和决心,毕竟美国鬼子要把战火烧到咱家门口,唇亡齿寒的道理,这可不是什么一句“中朝友谊”就能概括的!可是“内方外圆”的“韬光养晦”肯定会损失自己和中国周边的一些利益,比如朝鲜、巴基斯坦等,但是为了自己有朝一日的图腾也没办法!即使这样也不是某些人所攻击的那样!君不见: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铿锵有力地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在走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也差点摔倒吗?这才是中国人的扬眉吐气!当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飘扬的时候不正是“内方外圆”、“柔中有刚”的体现吗?
但是斗转星移,时代在变、国际形势在变、中国也在变。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用时髦的话讲:与时具进!过去,中国“韬光养晦”是有现实条件的。一是中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确实比较落后,根本就不是美国的“现实”威胁和对手。二是美国当时的“重点关注”对象也不在中国,而在“苏联”和瓦解后的俄罗斯以及“欧元”。三是美国在基本困住俄罗斯、打压遏制“欧元”以后注意力开始转向中东,“注意力”仍不再中国。可是美国在中东也忙活的差不多的时候,猛然发现,世界变了:经济也危机了、自己阳痿了、中国突然强大了!中国已然变成了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强劲”的对手!即使中国这个时候并不“强劲”,美国在基本解决中东问题后也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中国。所以这个时候中国这个时候再想“韬光养晦”来避开美国的“视线”基本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更何况,美国是什么?超级狡猾的帝国主义,早就发现了你的“韬光养晦”,只是当时还縢不出手来而已!所以这个时候还有“委员”讲:中国还要继续“韬光养晦”我就想笑!为什么现在美国给我们找的麻烦特别多?对了,有的时候问题、矛盾、冲突是不可回避的,该面对的时候就要勇敢的面对!该亮剑的时候就得亮剑!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需要空间,已然到了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美国这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庞然大物的时刻!既然不可回避,也没有必要回避,我们为什么要回避?我们只是要维护我们的正常利益,我们只是要维护我们应有的尊严,况且我们也有了这种能力和实力,我们为什么要回避?!当然,不回避不等于锋芒毕露,更是不是狂妄自大。那些刚刚小有成绩就自我膨胀甚至忘乎所以,动不动就“热血沸腾”跳起来的说法和做法是轻浮的不可取的!天朝大国的人们不应该这样浅薄和轻浮!更要防止那些“坏”了一锅汤的“老鼠”!我们仍然要坚持“外圆内方”的原则和方法,只是不再轻易损失我们的利益、周边的利益甚至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利益,我们要大声地有底气地坚持我们的利益,有时甚至在战略上应该更主动一些,而不是总被牵着鼻子走,这才是真正的亮剑!
(是啊,是你的眼睛高啊,行了吧,比毛主席还有眼光,,,,,,,,,,,美国就是看你可以忍多久,,你发展人家更加发展,你走到100米,美国已经走了1000米了,清政府是不是也应该韬光养晦啊,那你就别骂他无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