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少了哪些乐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15:17
许锡良:中国人少了哪些乐趣
文章提交者:万里如虎 加帖在东方纵横 http://zh.eastday.com/
许锡良:中国人少了哪些乐趣?
中国人的乐趣自古以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洞房花烛夜;第二是金榜题名时;第三是他乡遇故知。细细分析这三种乐趣,很有意思。
第一种乐趣,其实就是性趣,中国古代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女孩子一年到头都被关在自己的闺房里,难得露上一面。只有借一个鹊桥相会或者元霄节之类,才能够偶尔出来一下,一年到头机会也只有那么一两天,难怪那种情况下,旷男怨女是少不了的。男女情欲压抑之下,才有了像汤显祖这样的《临川四梦》之类表达男女相思之情的爱情戏曲。或者像《西厢记》这样的男女见面就以通奸作为见面礼的。因此,“洞房花烛夜”被视为人生中的第一大乐趣,显然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尤其是在宋明理学之后的中国,“存天理,灭人欲”,漫如长夜的禁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催发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因为难得,所以珍惜。现在想来,那时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式的爱情,今天看来还是值得怀念的。
第二种乐趣,所谓“金榜题名”时,其实就是意味着将有希望做官,从此踏上仕途了。在中国,所有的乐趣,因为有了这个乐趣,都会暗然失色,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那意味着从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实,读书的乐趣,也就在这里。而读书高中是唯一目的。皆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也就是说,好房子,美女人,还有多得吃不完的粮食,都不在话下。
在以上两种乐趣的情况下,再来一点“他乡遇故知”,就显得特别意味深长了。你想啊,中国人,在志得意满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骑着高头大马,来一个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好好地显摆一下才行的。如果不经意之间,此时在他乡遇到自己的故知,那真是没有啥说的,都跟我一起到酒店里喝酒去吧。
就以上中国人的人生乐趣来说,其实并没有超出圣人孔子所说的“食色性也”及“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范围。及至后来,因为长期饥饿,饿出了一个真理:民以食为天。因而中国人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吃了吗?”实在也是事出有因的。
但是,我把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几乎所有乐趣搜集来仔细分析研究之后,不得不感觉有点令人泄气。因为,无论食也好,色也好,学也好,仕也好,基本上都是在“福、禄、寿”三星高照的范围内打转转。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中国的乐趣,都是世俗的,有时甚至是很庸俗的。用这种粗俗文化培养出来的人,自然,其眼界也只能够这样。也难怪,在中国,高雅的艺术总是没有市场,粗俗甚至恶俗的东西,总是能够像官场上的“劣币驱良币”那样产生效应,把高雅艺术赶跑。为什么?艺术市场也是这样,要看什么有什么需求的。低俗的人,就是喜欢看粗俗的东西,你那高雅的玩艺,我们就是欣赏不了,看你怎么办?因此西欧的芭蕾舞硬是要让位于东北的二人转。那是不服不行的。在中国,低俗的东西打败高雅的东西是再正常不过了。高雅的人欣赏高雅艺术,低俗的人欣赏低俗的艺术。拥有几千年传统,外加近十亿农民的泱泱大国,你不让赵本山风光旖旎,怎么可能?
但是总结起来,中国人的乐趣,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概括起来也就是四个字:“升官发财”。即使是所谓的古典戏曲艺术,其反映的内容其实也不过是“才子佳人驸马梦;升官发财黄金屋。”其基本模式就是:穷才子遇富佳人,婚配遭遇阻力,才子外出寻求科举功名,寒窗苦读十载,终于中了状元,回来骑高头大马,终于娶得美丽痴情女。然后再来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此之外,还能够想到更远的地方去吗?再也想不到了。即使想到有一个美女嫦娥,升天去月亮里,也还是要遇到猪八戒式的人调戏。月宫自然是一个王宫之一,不够热闹,因此,被称为“广寒宫”,住在这里的女人可以想见是多么寂寞,误入此宫的嫦娥其实有多么寂寞无聊。自然,这里也不忘记安排一个男人,却不是为性爱给嫦娥安排的,而是为破坏大自然与惩罚人的乐趣而安排的。这个叫吴刚的大力士男人,因此拿着斧头整天砍月亮里仅有的一棵桂花树,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砍树的来源。嫦娥好不容易有点闲情养一只宠物兔子,也是要用它来做点捣药的工作。因为美女自古在中国,总是容易多病的,不病不能够成为美女。因此,西施心脏病严重,林黛玉肺病晚期,王昭君短命而死,美女多病,红颜薄命。庸俗加变态,男人太监,女人小脚,官员残虐,百姓愚民。
中国人没有思维的乐趣,那些动脑筋的游戏,中国人大致是没有兴趣去研究的。据说古代的中国人,为了把星星观测得更清晰一些,常常登上高塔或者高楼之类的建筑物,以为自己就能够更靠近星星,甚至只要踮起脚尖,就以为自己能够更接近太阳。
天文学的乐趣没有了,数学的乐趣也没有。因为那是思维的体操,中国人对数学的关注,纯粹是为了计算钱粮与田地面积的需要。牛顿的苹果如果砸到中国人的头上,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是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味道肯定不错。
除了为了因为官场失意,或者为了写诗,偶尔会去浏览自然风光外,对大自然的美毫无兴趣。对大自然的神奇更没有什么感觉。无智无趣就是这个民族的特色。
即使对于性,也常常是茫然无知的。大概中国人总是在黑暗中做爱,并且速战速决,彼此连对方的身体都没有认真观赏过,据说孔子就是这样偷情非礼苟合的产物。古希腊无论是大卫的像,还是维纳斯美女像,身材的曲线美与肌肉的凹凸美,都是那样惟妙惟肖,将人体美展现无余,但是看中国的国画,常常感觉在画到人的时候,就是那样用长长的衣袖,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上去就是那样漆黑模糊的一团,而且在山林之间显得极为渺小。中国的孔子像其实是一千多年后的人想像出来的,不过,那点想像力也是很可怜的。一个孔子被宽大的衣袖遮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几个可怜的手指头,但是,古希腊时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德,常常就是那样额头铮亮,坦胸露乳,肌肉发达,青筋暴露地展示着力量与智慧的美。他们的思想智慧更是通往宇宙的深处,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着,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智慧的生命的质量。
人类生活在不同的万千世界里,在不同的世界里有不同的精彩,但是,中国人却不能够体验到那些美妙。万千世界,风情万种,千百年来,亿万人中,视而不见,唯见“升官发财”四字而已,躺在这里,竟然不知道生命为何物,不知智慧是什么,宇宙之广袤无垠,因此,所谓五千年文明,不是残酷无情突破人性的底线,就是枯燥无味至死。说到中国人的乐趣,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