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绝对比西方人更有教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56:06
中国人绝对比西方人更有教养!
有这么一位中国人(姓名从略),在美国入学读过博士,从政当过市长。应该说这位华裔先生,已经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可是,他晚年居然屡次回中国,通过演讲的形式大肆宣传西方礼仪。他在演讲中和博客上都一在阐明,他要教导国人做有教养的中国人!
这话很多人听了可能没觉得咋样,我听了却一直如鲠在喉:要国人做有教养的中国人,其潜台词不就是说中国人没教养吗?好在这位博士没说中国人的教养不如日本人,否则愤青们肯定会打破他的头。
中国人在教养方面,真的比西方人差吗?如果把中国人和西方的教养来一个细致的比较,就会发现中国人绝对不缺乏教养。西方人的教养甚至不能跟中国人相提并论。
1,西方人在家里长幼不清
地球人都管自己的父母都叫爸爸妈妈。这一点,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一样。
兄弟姐妹的称呼叫起来就不一样了,中国人会哥哥姐姐地叫,西方人则往往直呼其名。
至于对与父母同辈的长者,西方人就更不一样了。西方人往往连叔叔和姑姑,舅舅和姨姨都分不清楚。学过外语的都知道,西方语言里叔叔和舅舅是一个词,姑姑和姨姨也是一个词。至于晚辈见到了长者,几乎都是直呼其名。什么保罗啦,安德烈地叫着。类似叔叔这样的词,只是社交场合介绍时使用的代号。比如有人说,某某是我的叔叔,仅此而已。
举个例子吧!一个西方小孩儿要找姑姑会喊:我要找姑姑!等见了姑姑,却喊:茱莉亚!直呼其名了!如果不是多次亲耳听间,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幕是真的。更有趣的是,站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居然听而不见,不予管教!这样下去,孩子岂不是不知大小了?
相比之下,西方人有点不知大小了吧?连大小都不知道,这教养两个字,又从何谈起呢?
2,西方人在单位上下级不分
这个方面也有一样的地方,但具体差距也还是很大的。
一样的是同事之间的称呼。一个单位时间长了,西方人之间会使用爱称。比如保罗就不叫保罗了,而叫保,听起了感觉很亲切。来自意大利语的保罗到英语和俄语变成保尔也就不奇怪了。英语和俄语里的保尔,活脱脱就是保罗的爱称。
中国人不也是这样吗?简单一点儿的,叫李成军的,单位的同事们可能就叫成军了。叫李军的,可能就被叫军儿了,更亲切。别说西方人有爱称,中国也有的呀。
上下级之间,是有差别的。中国公务员遇上局长或者科长,会把名字省去了,而以职务来代替。比如,遇上李姓的,就会李局长或李科长地叫着。企业也差不多是李经理或者李总地叫。
西方国家就不一样了。同样的情况,除非在交际场合会提到职务,在日常工作中职务常常被省略了。见了面打招呼,居然也是直呼其名。
说有个经常发生的西方搞笑段子。一单位的新员工和大家一样,整天“彼得罗”“彼得罗”地和一位同事打招呼,直到一年后离开单位时,才知道那个人是经理!
西方人把职务挂到嘴边的,是少数正式场合。比如特别重要的会议或者宴会演讲的时候,要介绍说下面请某某市长或者总经理讲话等等。
当然,有两种情况西方人也是注重称呼的,那就是博士和医生。有意思的是,在很多国家的语言里,这两个称谓还是一个单词呢!
3,先生和女士在西方也不能乱叫
国人都知道西方人会经常把先生和女士这两个带有敬意的词挂在嘴边上。但是,这个词也要分场合和地点,否则也会惹人家不高兴呢!
第一次见面或者向路人询问什么的时候,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是可以使用先生和女士一词的。反过来,在一般比较熟悉的场合就必须特别注意,一定要慎用。如果用不好,会适得其反。
比如你和一个西方人进入了正常交谈,不留神来一句先生,人家会正色告诉你:对不起,不要叫我先生,我的名字叫罗伯特。那意思,仿佛是我没那么尊贵,或者我不想被抬举,你也别抬举我。
中国人如果是初次见面或者向路人询问什么,会“师傅”或者“大哥、”“大姐”地叫着,被叫的人没有不满意的。
至于进入正常交流,在中国先生或者女士地叫,也会受到热情相待。我倒觉得,中国人这点做的就比西方人要好得多!你说呢!
另外还有一点,国内的礼仪培训师也会告诉你,对西方人连“对不起”之类的词也还是不要常用为妙。除非你确实出现不留神踩了人家的脚之类,必须表示歉意的情况下!当然,这时候西方人也会同样用对不起这个词来回应。
4,西方人在公共场所近乎弱智
西方人两个人在公开场合说话眼睛盯着眼睛,朋友走到跟前常常忽然不觉,经常为此道歉。西方人在餐桌上也大致如此,也是两个人对面坐着才好讲话。西方的火车站工作人员卖一张票总是啰啰嗦嗦地问你要不要回程票,还告诉你在几车厢那个座位和到那换车等等,你买一张票差不多需要5分种以上,排队则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
看咱中国同胞说话和吃饭,那素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面俱到。中国的银行或者火车站售票人员那才叫素质呢!你好去哪儿办什么请拿好再见下一位,嘁哩喀喳萝卜地瓜!
上述四个方面,尽管还不能完全涵盖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教养方面的全部,但已足以从中看出其差异所在。但仅凭这些,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人的教养比西方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遗憾的是,在我们超过的那一部分中,更多体现的是尊卑和等级的概念层次,这恰恰是一种封建遗风的痕迹。何时我们把自己的教养定格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会比西方做得更好。那样社会,才是我们期待的和谐社会!
不过,我还是感觉那位博士市长的努力挺别扭的。要想让中国人在教养方面的有根本的改变,几场报告或者演讲未必能有什么收效。一个民族的教养,和它文化氛围紧密相关。根深蒂固的东西不改变,细枝末梢又能有多大的改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