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05:30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作者:李银河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工作中消磨自己的生命,想不到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温柔优雅的生活,现在,是该好好考虑一下的时候了。
梭罗说:“我们应该像攀摘一朵花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可能的吗?特别在当代的中国,它是可能的吗?
最近,在《万象》上看到一篇讲述海明威与他的第三任妻子葛尔红的文章,其中葛尔红对中国的观感使我感到大受刺激。那是在1941年,葛尔红作为战地记者到中国报道战事。她是一位对世上所有的苦难不公充满同情,总是要伸张正义的人。她对中国的观感是:“中国可怕极了??在一个人自生到死都不能打直背脊、一生都在烂泥中求生存的社会里,我怎能感到安适?”她一语中的:这就是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状况。除了少数王公贵族,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终生为温饱和最粗糙的生存辛苦劳作。
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残肢断臂、鲜血淋漓这些人类生活中最残忍的事情。然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也就是在我们这些50年代生人的大半生中,中国虽然没有战事,却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社会失序和动乱,从右派的劳改到文革中群众专政的酷刑和吃人惨剧,社会的状况和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仍然是惨不忍睹。
只有最近这20多年,我们才终于摆脱了社会动乱,摆脱了“在烂泥中求生存”的生活。在现代化、工业化和都市化的伟大进程中,在中国几千年“人自生到死都不能打直背脊”的人生命运之外,有一批幸运儿已经有了度过新的人生的可能性。这批幸运儿就是当代中国的城市居民。西方旅游者这样讲到对中国人生存状况的印象:中国的乡村像非洲,城市像欧洲。而今,一个普通的城市白领都可以过上旧中国王公贵族才能过上的舒适惬意的生活。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中国城市中的人,已经有了过温柔优雅生活的客观条件。
梭罗有一次说道:“朋友们问我去林肯的弗林特湖畔做什么。看四季的轮回难道就不算是一种职业吗?”梭罗的这个想法总是容易被人当作玩笑,尤其被中国人当作玩笑,难以认真对待。
我们之所以不想认真对待他的话有几个原因:
第一,以此为职业,靠什么吃饭?这是大多数人无法正式考虑他的建议的原因。可是,如前所述,现在有一批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温饱线之上,就可以考虑得更多,梭罗的建议可以列入思考范围了。
第二,不工作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都是绝对的,在日本,甚至有很多人工作到过劳死。好像不工作的人就是坏人,是行尸走肉,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可是工作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生命吗?从已经在这个地球上活过并死去的亿万人的生命看,工作的人(如奴隶)与不工作的人(如贵族)相比,其生命并非更有意义。感觉上前者的生命如果和后者有什么区别,只是更艰辛、更单调无趣、更可怜一些而已。
第三,如果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活过与没活过又有什么区别呢?梭罗的职业虽然是在山野中观察四季的轮回,但是他毕竟留下了著作。我们可以只选择这个职业而不留任何痕迹吗?这真的可以是人生的一种选择吗?我现在对这问题倾向于认可。原因在于,在历史的车轮下,在时间的长河中,所有已经留下痕迹的人和他们所留的痕迹最终还是会灰飞烟灭。所以如果才力不够,留不下什么痕迹也不要紧,也可以作这个选择,只要这个选择能够令你真正地感到开心和舒适。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各种各样的职业中度过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想到可能会有“看四季的轮回”这样一种职业,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工作中消磨自己的生命,想不到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温柔优雅的生活,现在,是该好好考虑一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