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小就在学习逃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8:39:46
人从小就在学习杨蓓 (作者为台北大学社工系副教授)
人的逃避是不自觉地,也是被形塑的。当我们还是孩子时 ,大人们总会教孩子见到长辈要打招呼,纵使是一大堆不认识的人 ,还是非要打招呼不可。孩子连这个人是谁根本搞不清楚 ,就被大人逼着要打招呼,孩子被强迫按照成人的规则来和这个世界产 生连结,可是这个连结的方式却是他不明所以的。于是,他学着从 「顺从」里换取好孩子的评价。
为什么要做好孩子?因为「好孩子」与「会被人爱」画上了等号 ,所以在好孩子和被爱这两个大帽子之下,他会去做一些在那个年龄不 一定会去做的事情,从教育学来讲,这就是规矩、规范 。由家庭的角色来看,这就是家教,有家教的孩子,是今被称许的 、被肯定的。为了这些酬赏,孩子逃掉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那可能是心中的慌乱、害羞和不知所措。
我们为什么从小训练我们的孩子?其实是为了他的生存 ,因为我们从经验当中学会,这样的生存之道是有利的。
讨好,对自己有利
有一年我担任导师,那一班学生非常的桀傲不驯,跟其他老师之间几乎 都有一点小小的摩擦,那些老师们便来向我抱怨。后来我在开班会时 ,试着与他们讲道理,拜托他们不要这样,因为学生跟老师关系不好 ,吃亏的一定是学生这一方,我要他们认清这个事实 ,其实讨好老师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啊!
当时学生们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觉得导师怎么讲这种话 !所以我便向他们解释:「这是事实,因为在学校的体制下 ,老师跟学生的权力结构就是这样。学生到学校来的目的是为了学到东 西,而不是把力气花在跟老师对抗,不如权变一下,只要礼貌好一点 ,讨好老师一点,例如上课时给老师端杯水、下课时跟老师说声谢谢 ,这样一来,老师心里高兴,就会把他箱底功夫都传授大家 ,那是谁赚到了呢?」我这是在教学生如何「向上管理」 ,也是一种操控。果然,到他们毕业时,有几个学生说: 「某某老师其实并没有那么讨厌!」
其实,人之所以会逃避,是因为我们常在不自觉的过程中 ,被迫接受社会化,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意愿,我们只是依样画葫芦地照 着做,偶尔有真实的感受冒出来,因为不明究里,于是就在社会化过程 中,逃避自己的没有意愿,逃避自己的没有声音,所以连自己在逃避都 不知道。
为了生存,而产生这样的虚假,其实并不为过。只是,这过程中 ,误以虚假为真,误以操控为真,于是更内在的真实感受反而迷失了。
特殊的行为,其实在逃避
可是,要到何时我们才会接触自己的真实感受呢?比较明显的是进入少 年阶段。有时候我们看身边的青少年,觉得他们简直就像是 「群魔乱舞」!如果有机会在周末晚上到东区去逛一逛 ,将会发现自己好像走到另外一个世界,自己跟身边的这些年轻人像是 活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里。为什么年轻人的世界里 ,要有这么多的不一致呢?而如同我一般的中年人世界 ,是对现实妥协了之后出现了无奈的一致。
大约在七、八年前,当时还没有太多人染头发,只有头发白了的人 ,才会去把头发染黑,不像现在的孩子染头发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 。当时我的学生之中有一位染了头发,而且是挑染,男生的头发挑染成 不一样的颜色,便显得很特殊。他的头上大概至少有三种以上的颜色 ,他不但花了不少钱,最重要的是他的发型很奇怪,有一整片头发从前 面披下来,让人想起漫画里的怪医黑杰克,他的头发一头披下来 ,一条一条不同颜色,走在校园里真是跩得不得了!
我也常会多看他两眼,尤其是在教室里,一眼便很能清楚地看见他的头 发。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老师对于现在年轻人染头发有什么看 法?」他虽是很闲聊似地问,但是我直接了当地反问: 「你是不是希望我对你的头发有一点响应?」他显得有点不太好意思 。其实,这是我们常常在逃避的状态下,想出来拐弯抹角的策略。
我接着问他:「要听真话,还是听假话?」他回答:「当然要听真话 。」于是我便诚实地告诉他我的解读,我认为他不但是在逃避与别人接 触,也在逃避与自己接触。这 样的回答让人听起来很刺耳 ,可是一讲完他们全班同学都笑了,然后我向他们解释 ,其实这位同学只是一个代表性而已,他把头发染这么多的颜色 ,不外乎是很希望别人看到他,这是要引人注意的方法之一 。但是他前面的那一撮头发,又透露出一个更重要的讯息─ ─把自己的脸遮了一半,不是羞于见人就是怕别人看见 ,其实那是一种很矛盾的状态,既希望引起人家注意 ,可是又怕别人看见,所以就决定躲在头发后面,以为自己是安全的 ,认为可以窥视别人,别人却没办法窥视他。
他的发型透露了他的矛盾与挣扎,更透露了他的逃避,不过 ,他逃避的方式还挺有创意的。
承认逃避,反而轻松
那位学生从头到尾没有再回答任何一句话,然后我们就把这个话题岔开 了。结果那个学生缺席了两三个礼拜的课,等他再出现时 ,头发剪掉了,理了个平头,我发现那个学生长得还不错 。便跟他开玩笑:「染那一头头发很贵的,怎么舍得剪掉! 」后来他告诉我,其实那天上课之后,他过得很痛苦 ,原因是他一直问自己:「我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在那两三个礼拜中 ,他把一本日记都写完了,写完了以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就是把头发剪掉。我追问他剪完头发的感觉如何,他说觉得好轻松喔 !轻松从哪儿来?不是因为头发没有重量了,而是心里感到轻松 。藉由写日记他把所有曾经想逃避的事全部都写出来了 ,写完后顿时发现,虽然,矛盾的事仍然矛盾,挣扎的事仍然挣扎 ,面对好像比较轻松,逃避反而很累。
小时候,我们学会追求「好」,来切入这生存世界;接着 ,我们学会追求「美」,来展现自己,殊不知,追求美好,如果失 「真」了,所有的不美不好,反而欲盖弥彰,因为「真 」从来就是如如不动地存在着,只看我门是否愿意真诚面对 。所以当我们逃避「真」的时候,美好也成了虚假。
为什么我们要避真就假呢?因为真实当中,有我们深沈的彷徨 ,有我们无依的恐惧,也有我们无尽的贪婪,在在都告诉我们生存的不 完美,这和我们大部分人认定一生中应追求的正好背道而驰,所以 ,逃避就成为必然的宿命。(待续)
本文摘录自《人生杂志-第2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