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59:52
第二章 肝脏养生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肝
1.用眼过度
2.七情郁结
3.久坐不动
4.过度服药
5.过度饮酒
6.不重视脂肪肝
三、现代中医的肝脏养生对策
1.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
2.饮食——减酸增甘
3.药物——安全简单
4.经络——因病而异
第三章 心脏养生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心
1.信息爆炸
2.气候变暖
3.过度依赖空调
三、现代中医的心脏养生对策
1.起居——务必午休
2.饮食——清淡利口
3.药物——祛暑祛湿
4.经络——常见刮痧
附:空调环境下的生存思考及对策
1.空调的好处
2.依赖空调的坏处
3.如何正确使用空调
第四章 肺脏养生
一、肺脏为相傅之官
1.肺主肃降
2.肺脏参与能量代谢
3.肺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肺
1.气候变暖
2.环境污染
3.电脑广泛使用
4.恣食肥甘厚腻
三、现代中医的肺脏养生对策
1.起居——顺其自然
2.饮食——防燥润肺,适当补益
3.药物——清凉润肺
4.经络——常灸足三里
第五章 肾脏养生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肾
1.过于追求舒适
2.惊恐伤肾
3.极听
4.多次流产
5.过度取暖
6.过度治疗
7.夜生活丰富
8.冬季剧烈运动
9.衣着不合适
三、现代中医的肾脏养生对策
1.起居——不要扰动阳气
2.饮食——不用刻意大补
3.方药——可适当服用具有滋补作用的膏滋
4.经络——以强壮保健为主
第六章 脾脏养生
一、脾胃为仓廪之官
1.脾主运化
2.脾为后天之本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脾
1.暴饮暴食
2.食欲亢进,肥甘厚腻
3.情绪不稳
4.过度治疗
5.久坐伤肉
三、现代中医的脾脏养生对策
1.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2.饮食——滋补同时注意理气
3.药物——少用苦寒之物
4.经络——健脾为主
第二章 肝脏养生
四个基本条件:
一是肝血肝阴要充足;
二是不要经常郁闷压抑而束缚肝脏;
三是不要经常吃药、饮酒、熬夜,令肝脏疲劳;
四是不要感染病毒。
少吃、少凉(贪凉饮冷)、少气(郁闷生气)就是最好的养脾之法。
春季,许多人面色红润,皮肤很好,人面桃花交相映。春季气血在阳气引领下自人体由里由下而向外向上升发的过程。但是如果到了春季,有失眠多梦、眼睛发红、牙痛口苦、血压升高、胸胁胀满、头痛频发等现象,就是阳气升发太过、冲心犯脑的表现。
春季养生重点是肝脏。
女性许多美容问题、损美性疾病多和肝气郁结、憋屈有很大关系。女性很多疾病是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一步一步发展来的,先是生气郁闷,心结难解,长吁短叹,唉声叹气,腹胀胸闷,气机不畅,然后气滞血瘀,内脏的形态结构也发生变化。抑郁症、胃病、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多囊卵巢、肿瘤包块等就是这样。而上述疾病就是酿生黄褐斑、面色晦暗或青黄、眼睛浑浊等美容问题的温床和土壤。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肝
01  用眼过度
“肝藏血”,肝脏贮藏着极为丰富的血液。肝血的主要作用有营养眼睛、保证视力,供养并牵制肝气疏泄升发,濡养滑利关节肌腱韧带,肝木生心火、可补充心血。“肝开窍于目”,久视很容易使肝血不足。只要肝“将军”饿着肚子吃不饱,七情要么郁结,要么过度;肝气不是疏泄条达无力而郁结,就是了无根基牵制而横逆作乱。
02  七情郁结
肝脏最讨厌经常郁闷压抑,心结难解、小心眼、生闷气、钻牛角尖、陷进去出不来,这些在肝脏疏泄条达时碍手碍脚,令肝脏不能舒展、憋屈难受。过度的情绪一放一收,很伤肝。 肝气郁结或快或慢会反映出一系列躯体疾病:胃痛、腹痛、便烂、头痛、胸闷、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等。一般人往往经不起多次大怒激愤的情绪冲击,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暴涨,太伤肝。
03  久坐不动
关节、肌腱、韧带属于肝系统,是肝脏赖以疏泄条达的结构基础、重要通道。越是不运动,人就会越是郁闷或脾气暴躁。
04  过度服药
五脏中,肝脏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这使其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
05  过度饮酒
进嘴的东西,最热性的是烟,最湿气的是酒。酒性大湿大热,经常少量饮酒有活血提神消除疲劳之功;而经常豪饮却会乱心性、乱肝性,湿热伤肝胆。酒的热量很高,不怎么增加营养,却足以扰乱能量代谢。
06  不重视脂肪肝
肝气郁结、脂肪肝、超负荷解毒三位一体是很可怕的,乙肝病毒,就算是肝功能保持正常,还是能够较为明显地感觉到肝胆湿热或者气滞血瘀之象,对肝脏有不小的影响的。病毒感染与否,和肝脏状态及体质关系很大,如长期吃不饱又憋屈、疲劳。病毒湿热最易伤肝。
三、现代中医的肝脏养生对策
肝脏养生调护的重点季节是春季。
01  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
如果春困严重,升发不及,浑身无力。
春季运动应该是以形体的舒展为主,抻拉、牵引脊柱、四肢,活动关节、韧带,尤其令颈椎、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柔韧、舒展、灵活。我给大家介绍几个非常简单的动作:
第一,蹬直双腿,尽力低头弯腰若干次;然后头部及胸腰脊尽量向后仰若干次,如此反复地俯仰脊柱。
第二,双腿站直,膝关节不要弯曲,双手十指相交扣,掌心向上,尽力伸直上举于头顶正中,拉直身体;然后分别向左右两侧抻拉侧体侧腰。
第三,拉筋。可以下蹲压腿,也可以正压腿、侧压腿:向前绷直、绷紧脚尖,绷直小腿肚子和腘窝。
第四,摩擦胸胁。胸胁,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双手搓热,然后沿乳房下胸胁反复摩擦,直至胸胁里面发热,如灌进温水一般。
第五,经常用热水泡手,使手指小关节更加柔软灵活。
春季勿穿衣太紧,皮肤涩滞,阳气趋表时到达肌表皮肤的通道不畅,只有转升头面为主,很容易头面、五官上火发炎。这是穿衣不当,逼得阳气分布不合理。
春季要春捂。
春季要增加房间的空气流动,可以来一点穿堂风。但是千万不能在穿堂风中休息和睡觉,否则面瘫会找上门来。
02  饮食——减酸增甘
一般情况下,春季不需要特别地吃药来帮助升发,只要注意摄取有助于阳气升发的应时蔬菜粮食,避免食用影响妨碍阳气升发的食品就行了。
春季饮食原则是“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因为酸性食物,其性收敛,与春季阳气升发之势背道而驰。正常情况下,肝脏在春季功能相对旺盛。这时要顺势养肝,而不是逆势用酸性来约束肝脏。酸性食物,有食醋、山楂、乌梅等。但是,如果一到春季就出现胸腹灼热、失眠烦躁、血压升高、眼睛发红、耳鸣口苦等,反而要吃些酸性食品,以收敛约束过于亢盛的阳气,这是养肝、柔肝、安抚肝。
“增甘”一是春季肝气偏旺,容易削弱脾胃,影响消化,二是脾胃在中焦,是阳气升发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升发必然受到影响。甘味食物有:糯米、红枣、桂圆、南瓜、牛肉、猪肚、山药、莲子、麦芽糖、蜂蜜、胡萝卜等。春季宜“温食”但不宜“温补”。
春季进食春季时鲜果蔬,以帮助肝气疏泄,阳气升发。因为春季时鲜果蔬多是既可清热又利升发的。对于肝脏来说,利于升发,顺应疏泄条达的药食,就是补肝;酸涩收敛,逆着疏泄条达的药食,就是泻肝。春季应时新鲜果蔬有荠菜、韭菜、香椿头、枸杞苗、豌豆苗、蘑菇、金针菜、荆芥、春笋、春茶、艾蒿、樱桃等。
这里特别推介春蔬四味:荠菜。    苋菜。苋菜有红苋、紫苋、绿苋或者红绿相间之分。其中红苋最好,可以补肝血。高考很辛苦,视力下降、眼睛疲劳者不妨多吃。茼蒿。茼蒿菜性偏凉,清火化痰,可降低或防止血压升高。少油清炒最为合适。春笋。春笋性稍偏凉又有升发之性,最宜春季食用。笋配火腿、油焖笋、白煮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春季上火多以头面五官、上焦心肺为主,如牙痛、口苦、口疮、鼻衄、耳鸣头涨、心烦失眠、胸腹灼热、咽喉疼痛等。究其原因:一是北方春季干燥多风,春旱时最易上火;二是冬季富余能量随着肝气升发而上火。可以食用绿茶、菊花茶、莲子心茶、苦丁茶、茅根茶、芦根茶、蜂蜜、雪梨、冰糖、白萝卜等。
春为发陈之际,阳气的升发也带来沉渣泛起,抖搂出老病旧病。比如,基于过敏体质的许多病证、顽固性皮肤病、高血压、慢性胃炎、慢性肝病、精神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要少吃或不吃发物,比如羊肉、狗肉、牛肉、猪头肉、肥肉、鹅肉、壳类海鲜、海鱼、虾蟹、葱姜蒜、香椿、香菜、蛋黄、茴香、胡椒、春笋、火腿等。
春季可以有意识地吃些保肝或促进排毒的食品,更好地使人体进入春夏养阳、阳气升发、代谢旺盛的状态,比如保肝的大枣、蜂蜜、胡萝卜、猴头菇、香菇等,促进排毒的春笋、黑木耳、生姜、辣椒、海带、绿豆、洋葱、花菜、西兰花、芹菜等。保肝又促进排毒,无形中就减轻了肝脏的负担。
春季多食寒冷、黏滞、肥甘之品亦会阻碍阳气升发,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03  药物——安全简单
药物养生要安全简单。肝气升发太过而上火可用决明子、夏枯草、菊花、金银花、罗汉果泡茶喝,并适当配些五味子、乌梅、天门冬、麦冬、白芍、桑葚子、当归、生地等。但是要中病即止,热去即停。
如果肝气升发不及而特别乏力疲倦,可以服用逍遥丸配补中益气丸,也可以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等制成药膳。
黄芪菊花茶:黄芪20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红枣3 枚水煎,放入冰糖少许。每于春季肝气升发无力、疲劳倦怠难以缓解时饮用。
百合莲子银耳汤:莲子6 粒、银耳4 克、大枣4 克、百合4 克、糖20克、水200 毫升。春旱内热上火时饮用较好。
04  经络——因病而异
如果春季身体感觉一切正常,不必要敲。
如果肝气生发太过,头目不清,可以点按太冲、行间、三阴交、曲池、合谷、风池、太阳、睛明。也可以在乳房下胸胁部位拔罐,或者在颈椎及肩胛部位、曲池穴、太冲穴刮痧或拔罐。
如果肝气升发无力,疲倦乏力难以缓解,可以灸百会、中脘、足三里。
有的人一到春夏,脸上不得消停,皮肤油腻、毛囊炎、痤疮、无名肿毒轮番上场,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也会加重。可以在春季气温明显回升时,做背部膀胱经刮痧、拔罐,并稍微放点血,以减轻随着天气变热,皮肤状况更加恶化的情况。
第三章  心脏养生
心脏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心脏养生一要充分借助天时,借助“苦夏”消耗富余能量,清理内环境,打扫卫生;二要减少酷暑湿热对心气、体力的过度消耗;三要尽量减少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身体困重等暑湿伤脾的困扰。
对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来说,严寒、酷暑、春温、秋凉,不论人体感觉舒适与否,没有好坏之分。
夏季天热下迫,地湿上蒸,天热地湿,“氤氲熏蒸”而成暑,暑气既热又湿。同样是热,秋季的热带燥,是燥热;春季的热带风,是风热;而夏季的热则带湿,是暑湿。
暑气和心脏相通应。夏季江河汹涌畅通,与之相应,暑能够帮助心脏,鼓动血脉,促进循环,消散瘀血,所以很多疼痛性疾病到了夏季就缓解。但是,暑湿也耗心气,困脾胃,很消耗体力,所以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也叫苦夏。
夏季,当我们在柏油马路上开车或行走时,有时能看见正前方海市蜃楼般的一汪水在不断地出现、消失,这就是地面在发散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的同时也在蒸发地湿。头上是烈日曝晒,脚下是地热、地湿蒸腾,夏季的热是无处可躲的。“壮火”烈日,汗出过多,就会大汗淋漓、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全身无力而虚脱,这是心气大伤的表现。汗为心之液,正常汗出能够维持体温,帮助散热,利于降火;但是汗出过度,就会耗伤心气。
暑必挟湿,而脾最怕湿。所以入夏,尤其是入伏后,许多人不想吃东西,不知道饿,大便发黏,舌苔厚腻,这就是暑湿困脾,运化受到影响。暑湿困脾,不想吃就少吃点,用清淡利口、消暑去湿的食物提提胃口就行了。不要硬吃,更不用紧张。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季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是人体能量代谢的自我调节,是正常消耗,为秋冬能量储存作准备、腾地方。否则,夏季不消耗,秋冬食欲旺盛只会造成人体内能量更加富余。
夏季如何趋利避害真是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脏的生理特性。
一、心脏为君主之官
心脏号称君主之官,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压阵五脏,统合生命。生命神韵——人体能够随时应答自然、社会的变化,并及时作出调节、应对——的总指挥,是心。
心在五行中属火,应对夏季暑气,位于上焦胸腔,颜色鲜红,搏动不息,维持循环。从五行属性、对应的季节、位置、颜色、功能看,心脏“阳”的特质极为明显,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所以叫“阳中之阳”。
但是,心脏是君主,虽然阳气旺盛,一刻不停地搏动,却不能没规则地乱动、躁动。心脏阳气万不可虚弱,否则人就生机不旺、血脉不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长发育不良和口唇面色发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但是也不能“火性炎上”没有牵制,否则人会经常躁动不安,烦躁恼怒,失眠健忘。
二、现代生活方式哪些最伤心
心浮气躁不称职的君主,会搅和得五脏六腑不得消停。今天工作紧张就让脾脏陷入过度思虑,明天争胜好强、七情不畅又让肝气郁结不展;刚才饱受委屈又让肺悲从中来,现在又因贪污受贿让肾恐惧不安。《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备受干扰困惑,太难守位了。
《黄帝内经》中说:“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过多的信息就是最大的污染源,令心神不明。
02  气候变暖
全球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天以常火”。地球的大气层内、生物圈中,阳气潜藏不足,很多人睡不好觉。
心为“阳中之阳”,属火,火性炎上。但是人体的阳气、心火绝不可以一味炎上,一定要有所牵制,升中有降。心火既要鼓动血脉、维持循环,还要降下来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只有这样肾脏才能发挥生殖繁衍的功能。肾水离不开心火的温暖。人体的肾水要降中有升以抑制心火,使心火温煦而不过旺。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叫做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相抱。
心肾相交也有天道相助,那就是四季阳气的自然升降。
03  过度依赖空调
关于过度依赖空调,我会在后面详细谈到其中的利弊以及相应的对策。
三、现代中医的心脏养生对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
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
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对照古人的
训诫,我们现在在夏季最大的“大逆不道”就是“使气不得泄”。因为人们整天
躲在房间吹空调,总在室内活动,害怕太阳把皮肤晒黑留下色斑,不愿出门。夏
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使气得泄”的生活方式。
夏季养生重点在心脏。一要充分借助天时,顺应耐受夏季炎热的天气,振奋
心脏,鼓动血脉,促进循环和代谢,借助“苦夏”消耗富余能量,消散积蓄瘀血,
清理内环境,打扫卫生;二要减少酷暑湿热对心气、体力的过度消耗;三要尽量
减少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身体困重等暑湿伤脾的困扰。
01  起居——务必午休
在夏季来临之前,应该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清爽、空旷;没用的东西该扔就
扔、该卖就卖,尽量少放杂物;把空调里里外外清理干净。这样人就容易安静,
吹空调的时候既节省能源也干净卫生。
夏季可以适当晚睡,但是要早起,晚上睡不足八小时,没有关系,不要当成
病,有午休补充体力就行了。有的人一到夏季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晚上睡不着,
早晨又早醒,就很紧张,要吃安眠药,非得睡够八小时才安心,其实没有这个必
要。而有的人由于吹着空调,夏季反而很能睡,逮着机会就睡懒觉,如果白天在
户外有较大的体力活动,消耗大,这当然很有助于恢复体力,是好事。但问题是,
多数人白天不活动、不见阳光、不汗出,又多睡,那还怎么阳气盛长、生机旺盛、
代谢旺盛、“使气得泄”呢?
夏季,让我们走出户外,迎接阳光,热爱浓郁蕃茂的万物生机,每天最少一
次满面通红、一身大汗。
02  饮食——清淡利口
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夏季饮食只要清淡利口,多喝汤水,避免贪凉饮冷就行
了。
如果空调使用少,以传统度夏为主,汗出较多,尿黄赤,心烦失眠,舌尖红赤,应注意去暑热,利小便,清心火。可以吃苦瓜、黄瓜、冬瓜、西瓜、丝瓜、节瓜、绿豆芽等,以凉拌、做汤、煲汤较好。如苦瓜切片,开水里焯一下,撒上糖醋或者蒜汁。胃寒的人可以在凉拌菜中多放点姜丝、蒜汁,这样就既照顾脾胃又能清暑热。丝瓜做汤,再撒蛋花、淋麻油、放点盐,既简单美味又利口清暑。或者做冬瓜绿豆海带汤,也很简便。还可以用灯心草、白茅根、莲子心、麦冬、绿茶、茉莉花茶等泡水喝。绿豆糖水、酸梅汤、鲜榨莲藕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绿豆汤非常好喝,但是清暑热、降心火的功能已大打折扣。煮绿豆汤要在绿豆刚开花、皮还发绿的时候就关火。水碧绿,才清热。喝冰镇绿豆砂糖水很伤脾胃,不清暑热,却伤脾阳,令人腹胀腹泻不想吃东西。
如果汗出过多,发软无力、心悸胸闷,需要益气养阴,可以用鸭肉煲冬瓜、瘦肉炖冬瓜、西洋参炖麦冬瘦肉等。凡是夏季汗出较多,饮食可以适当多放些盐。
如果雨水多、暑湿重,食欲不振、腹胀、身体沉重,应该注意祛湿,以荷叶、扁豆、赤小豆、薏米、莲藕等煲汤喝较好。
03  药物——祛暑祛湿
心火旺盛,舌尖红赤,小便热痛黄赤,可以选用导赤散、六一散。
气阴两伤,汗出过多,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可以选用西洋参、生脉饮。
暑湿困脾,舌苔白厚,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稀烂,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散。
04  经络——常见刮痧
夏季伤于暑热,出现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涩等“阳暑”证候,可以在背后膀胱经以及肘窝、腘窝处刮痧。
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这是“阴暑”。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寒、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身重疼痛、神疲倦怠等,可以在后背膀胱经刮痧、拔罐,前面腹部艾灸中脘、神阙。
到此为止,中医五脏养生基本上讲完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中医五脏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