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书目再成产业升级焦点[书道俱乐部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22:30
值得馆配商关注:[转帖]可供书目再成产业升级焦点一家出版社是否清楚有多少种图书保持“可供”状态是其出书质量的标志,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全国性的可供书目反映其出版市场水平和图书供应能力。今年以来,随着图书馆市场竞争风起云涌,馆配会遍地开花,发行商和馆配商们对全国性可供书目的迫切需求被空前地放大出来——目前我国每年在版图书近22万种,而绝大部分发行商、图书馆只掌握一部分的书目,对于能否可供更存在不确定性,进货处于缺少系统完整的数据参考的盲目状态,形成图书生产者和图书购买者之间信息流的梗阻。
近期闭幕的中国南京馆藏图书展销会上,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主任艾立民指出,图书流通领域对书目数据的使用日益增多,使得可供书目数据库已成为出版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全国性的可供书目建设问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减少行业机会损失
出版社尚无共识
订货会上,每家出版社都会提供本社的书目,那些提着重重的纸袋,挥汗如雨地穿梭于各出版社收集书目的采购员构成了订货会最常见的风景。对于中盘商、图书馆以及团购者来说,订货会上想要尽可能地汇总全国各出版社的书目是项艰巨的工作;书目信息的梗阻一方面令购买者买不到所需要的图书;另一方面,使出版社为大量的库存头痛不已。建立覆盖中国的可供书目,保证出版社、发行商、购买者之间信息的顺畅流动,是出版行业急需的动力装置。
从源头上说,建立全国性可供书目必须要有出版社的数据支持,需要出版社建立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出版的图书进行在版与绝版的统计及公布。然而对于它的功能与意义,出版社却没有普遍的共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都是业内公认的信息化程度较高、配合度较好的出版社,但绝大多数出书品种较少的中小型出版社,没有建立起严格的库存管理制度,主要依靠直销或者系统内部销售,花大力气做可供书目的动力不足。很多出版社并未意识到可供书目数据库能够带来的潜在利益,甚至连可供书目涵义都不甚了解,更不要说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了。
由于产业链信息不畅通,图书馆图书购到率不高,抱怨声不断。中版通北京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胜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全国图书馆一年购书量约为50亿元,全年向供应商提交订单的总量只有约65%的满足率。如果通过建立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平台,提升图书馆10%的满足率,就能在购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出版行业5亿元的销售量,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总经理孙庆国认为,建立全国性的可供书目数据库平台,加强出版上下游信息的流动,最终受益者是出版社,而出版社的症结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误区。通过建立全国性的可供书目数据库,提供所有在版图书的供货渠道,借助其检索和订货管理的功能,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甚至一般读者都可以全面、准确、迅捷地了解国内可供图书的最新信息、市场行情,并可直接订货。杨文胜也认为,建立全国性的可供书目数据库的最大贡献是,通过联机编目和联机检索,即使一个偏远城市的小书店也能够接受读者的预订,使任何角落的人都能够买到需要的书,减少行业的机会损失。
各方试水壮志未酬
书目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打造全国性的可供书目是块“难啃的骨头”,却能为出版业提供必需的“钙质”。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我国的可供书目建设未能有突破性进展,但各方也从未放弃尝试和探索。1997年,北京科文信息技术公司推出第一本《中国可供书目》光盘版,但“壮志未酬”转而投向B-to-C的网上书店;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提出数字书店概念,为图书馆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似乎也未见“雨后彩虹”;集业界期待和品种优势于一身的新华书店总店和浙江新华发行集团也一直“革命尚未成功”。艾立民谈到,建设中国的可供书目数据库能够让出版商降低发行成本,发行商降低采购成本,图书馆降低搜集成本,诸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需要有资金支持,需要一个专业团队致力于做这件事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版集团对数据库建设高度重视,早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杨牧之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时就强调推进我国可供书目的建设的重要性。2005年10月,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中版通(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目前,一期工程数据平台、交易平台、光盘系统三个子项目正在建设中,已经加工整理了100余万条书目数据,涵盖了建国后至近年来的主要出版品种。
然而,可供书目建设之旅依旧充满险阻,市场发育不成熟便是症结之一。可供书目是市场经济水到渠成的产品,我国出版发行市场尽管竞争激烈,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和部分省份的新华书店还保留着事业体制,出版发行主体离市场化还有相当距离。《全国新书目》总编辑阚元汉认为,我国缺少能够一统天下的中盘,当中盘商的经营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和绝大部分出版社建立了采购关系,并建立了连锁销售渠道后,它向连锁店提供的现货信息,自然就是其可供书目。目前,我国新华书店、发行集团都是以省为单位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中盘主导的都只是一家的可供书目,由于彼此竞争的关系,难以达成合作,而形成一统天下的中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很难实现。
行业信息化的“姗姗来迟”及书目信息标准的“各自为政”也是数据库建设前方的主要壁垒。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可供书目建设就是无本之源。目前很多大社走上了信息化之路,但是众多的中小出版社还处于出版信息在印刷制作公司、发货信息在物流公司、编辑信息在出版社的分离状态。没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就谈不上在版和绝版图书信息的公布和统计,更无法做到可供。
现行的CIP数据依照《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准编制,不能适应图书出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各著录项的变动,导致CIP不能作为可供书目的标准。艾立民告诉记者,我国在版图书近22万种,但各个出版社、书商编制的可供书目缺乏统一格式,不但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也加大了数据库建设的困难。2005年11月,针对我国图书发行行业数据文件格式不统一、相互不兼容,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中国书业第一个信息化管理标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今年2月17日,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在杭州签订合作协议书实现社店流通信息的对接,迈出《规则》推动行业进步的第一步,不过让全国所有社店实行普遍的互联则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盈利模式仍需探勘
“造血”功能亟待开发
国外可供书目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可供书目亦不乏商机的存在,无论企业自用,还是行业共享,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商业运营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效益,没有利润,则资本难以为继,数据库建设也就难以走得更远,在“输血”的同时,开发“造血”功能才是关键。依据国外可供书目发展,可供书目数据平台步入成熟期后,可依靠对上游信息提供和发布收取的发布费和对下游数据使用收取的使用费的方式赢利,不过我国对于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杨文胜向记者介绍,2001年,韩国的出版发行业在政府和出版商协会强制推行下,实行国际通用的ONIX标准,信息直接与国际接口,三年时间内整理可供书目数据库400万余条,从而大大提高货源协调、信息交换的效率,市场满足率也大大提高,在此条件下实行对出版上下游信息发布的收费制度也成为了可能。他认为韩国出版业由ONIX标准的推行而实现可供书目的成功运作对于我国也很有借鉴意义。
探索赢利模式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的可供书目建设发展的导航仪。这一问题对于可供书目建设者来说是共同面对的难题,曾经的涉入者也都是因为无法解决这个关键难点而逐渐退出。在前景不明的条件下,中国可供书目的建设更不是靠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阚元汉撰文《建设中国特色可供书目体系初探》提出,要依靠政府、企业、第三方各自的资源和优势,综合各种需求,采取强强联合,依托政府倡导、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是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的有效途径。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进表示,无论可供书目建设是管理行为,或是市场行为,其根本是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公益行为,人天书店做可供书目是一次理想的尝试。但是赢利的前景还不明朗,每年几乎是贴几十万元在做,即便如此,还是要坚持。记者采访中感到,赢利模式是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建设的难点也是拐点,可供书目建设面对的是洞口外的一片天,找到走出洞口的阶梯就会豁然开朗。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作者马  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