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时期的言论学术自由 - 湘江之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6:53:00
北洋军阀时期的言论学术自由
政论文章 2010-03-19 23:15:12 阅读3905 评论26 字号:大中小
“限制舆论的做法不适合共和国的国体,对舆论应先采取放任主义,以后视情况再说。”
这是北洋军阀政府的掌门人段祺瑞总理在研究开放报禁的国务会议上的拍板表态。
段祺瑞是一个共和意识比较强的军人政治家。这可能与他曾经留学欧洲有关。他在辛亥革命中和之后的民国初期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建立与维护做出了贡献。
辛亥革命时,他做为朝廷派到武汉前线镇压革命的军事指挥官,到任后一反前任冯国璋对起义军猛冲猛打的做法,尽管当时北洋军在军事上处于绝对优势,但他却下令停战,并领衔46位高级军官给朝廷发长篇电报,要求清廷顺应民意实行共和。特别是1912年2月5日,段祺瑞与部下联署发电报给中央,威胁清廷,如再不实行共和,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等于下了最后通牒。这对推翻清朝统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强有力的最后一击。7天后,清皇室宣布退位。
主旋律的学者们不认为军阀会有什么共和意识,他们说段祺瑞逼宫是为其主子袁世凯夺权效力。但是不要忘了,当袁世凯决定称帝的时候,段祺瑞也是极力反对的,尽管他是袁世凯一手栽培提拔起来的,他的夫人还是袁世凯的义女,但他在袁世凯决定当皇帝的时候即公开表示反对,并称病辞去了陆军总长回家,宁可不当官,也不当媚权的反动派。在各地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之后,袁世凯要他出山帮助维持局面,他提出的条件就是撤销帝制。
段祺瑞第三次维护共和是在张勋率领辫子军打入北京复辟清王朝期间,段祺瑞在天津组织了反复辟的军事联盟,打到北京,一举粉碎了复辟的闹剧。所以,有人说段祺瑞有“三造共和”之功。
段祺瑞也是个比较清廉的政治家,尽管他被我党的教科书定性为反动军阀,但在对待共和对待言论自由的态度上,他远比那些“不反动”的伟人要进步得多。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到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期大约一半的时间,中央政府实际上是以段祺瑞为核心的。
袁世凯死后才一个月,段祺瑞就废止了袁氏颁布的限制公民权力的诸多法令,包括《报纸条例》,彻底开放了报禁。政府允许被袁世凯查禁的所有报纸复刊。随后又恢复了辛亥革命时的《临时约法》和国会。
在讨论废止《报纸条例》的国务会议上,有人担心放开报禁会乱套,反对放开言论自由,段祺瑞说了本文开头那段话,拍板放开报禁。中央政府内务部还对各省市地方政府发出两次通告,要求:现在时局正适合充分表达民意,发挥舆论作用,此前所查禁的各报一律解禁。
正是由于段祺瑞主张放开舆论,对言论自由采取放任、宽容和豁达的态度,使得北洋军阀时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最灿烂的时期。大肆宣扬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那个时期;胡适、鲁迅等文化巨匠和20世纪中国文化界最优秀的人物,也大都在那个时期崭露头脚。
言论自由是一个民族释放能量的前提,如果段祺瑞将言论自由完全禁锢了,要求所有的媒体都必须按照军阀政府的部署发声,新闻工作者也必须由军阀们信得过的在政治上与其保持一致的人担当,新文化运动就不可能发生,文化领域里的巨匠也不会产生。
尽管北洋军阀的统治也是专制统治,也不会有彻底的言论自由,具体情况随掌权的军阀是开明还是残暴差异比较大,但由于段祺瑞开了个好头,总体上来说要比袁世凯时期好得多,比以后的国民党时期也好得多,比国民党以后更是好得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