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孔夫子人生后的联想(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15:06
(1)关于孔子的人生综述
不管您意识到没有,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在《论语》“为政第二”中,高度概括了孔子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千万请您注意,这话是他在七十多岁所自诩,如此才打上了相对时间的印记。至于《论语》中的其它孔子语录,谁也不知道何时所云,具体是哪一代、哪位第子所选录。十分显然,孔子自认是从小立志于学问的人,三十岁便站稳了处世的脚跟。他既懂世事又“知天命”,既是越活越“明白”的人生,也是越活越“自由”的人生,还是敢想敢做,遵从规矩而从不越轨的人生。
(评)世世代代两千五百年,人们广为引用他的自诩之言:或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年龄;或直白地教训不长进的后生;或显摆自己的国学修养;或引导学生崇尚并饯行孔子的人生。久而久之,他的人生成为人们的信奉和遵从。孔子的人生或许是“执著”人生,所谓“执著”原本是“佛教语”,是指对某一事物认识的坚持而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之人的特色;或许是其两代弟子编写的“假语”;因为极其少有刻板的“十进制”人生经历。
古今中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人生。人们的人生很少相似,事实上却大不相同。有信奉“难得糊涂”者,或许是大智若愚的一生。那些主张“无为”的先哲们,或许是“无为而无不为”,而他们的“自然人生”,根本无须什么“知天命”。有许多人一生总有“惑”,却做出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即使是六十岁“耳顺”,却也不能一听到别人的言说,就能够立即判断其言的是非或对错。人们很难达到“从心所欲”,即使达到“从心所欲”者也不大可能“不踰矩”。至于那些为民族赴汤蹈火而牺牲人们,却是永远活在本民族民族心中的人生。
虽说孔子人生不是普适的人生;或是说人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人生。但绝不是说人生没有同一性。应当指出:人生都得依存并取决于宇宙大自然,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生都得依附并取决于社会,这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生还取决人们所处的时代,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科学技术也随之加速前进,一直更新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断改变着“生老病死”的处境;当然,人生还取决于个人的先天的遗传基因和个人后天的主观能动性。应当着重指出,除非达到难以实现的“按需分配”,即使到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也还会有富贫之分。这富贫取决于:人们良莠不同的“天赋”;人们“后天”的勤奋和/或创新;不言而喻,还取决于人们前辈的富或贫。
(2)关于孔子的人生细分
自卑的青少年之苦
孔子之祖先曾是宋国之贵族,因该国发生内乱,故其曾祖父才逃到鲁国避难。其父曾为鲁国之大夫,孔三岁时不幸丧父,故幼年生活贫苦。在孔子的少年时代,曾从业于“儒”,即办丧葬之事吹鼓手也。所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是他的自述。孔子二十岁以后,他还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看管牛羊的“成田”业。其间孔子发愤图强且勤奋好学,因而成就了他的多能与博学。
(评)在战乱时期,孔子的长辈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往异国他乡,由贵族突然向下的衰落,使少年孔子饱受困苦。这些都是事实,也会引起世代人们的同情,并且认为战争是使人们流离失所、食不饱、衣不暖以及精神痛苦的渊源,所以人们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而立后时来运转
在而立之年前后,孔子开办了自己的私塾,为把知识传授给世人广招门徒,聚徒讲学和整理古籍是他一生的要务;约在四十七岁时,孔子做了鲁国的中都宰,即做行政长官于家乡的鲁国都城曲阜;接着升任司空,主管建筑;他还做过主管司法的司寇、大司寇;他于五十四岁代理宰相三个月。
(评)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孔是我国上古胸怀大志的智者,也是刻苦自学、虑以及远的有准备者,机会一来就能抓住。然而,看到他与国君勤怠不同、志趣不合时,首先应当劝谏,不应在之前一走了之。
当然,他宁可自我弃官也不唯上、随之助流的精神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忿然离鲁后到处碰壁
孔子因鲁国国君接受齐之女乐,怠于政事,不上朝廷政,故忿(愤)然离鲁而去。他带着一帮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历时十四年,到过卫、曹、宋、郑、陈、陈、蔡、楚等七个国家,非常不幸且遗憾的是,都没有得到任用。
(评)那么长时间、如此之多的国君不认可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不任用他为官,只能说明他的思想不适合那个时代,不符合各国君的口味和需要。当然,按照真理可能在少数人那里的观点,还不足以判断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正确与否。然而没有说服国君的结果,是孔子的一大失败。
孔子近不逾矩之年的落叶归根
孔子六十八岁回到鲁国故里,才开始整理和传授古籍。他整理了《诗》、《书》、《礼》、《易》,诸多古代文献,七十二穗岁把《春秋》编完。作为儒学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之后又被尊为“圣人”的孔夫子,于七十三岁坎儿上,一命归天。
(评)所有上述编撰和传授,显然是孔子晚年最后的奉献,但最后贡献决不是不重要,却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历史,他距那时不是很近又在秦焚书坑儒之前,也不如我们那么遥远,所以他的史料是充分的很也真实多,从而使编撰东西可信度大大增加。有许多事只靠考古是不行的。还应指出,这是孔子最得心应手的事,如果不用那十四年去用思想或主张买官,他应当是第一位太史公司马迁。
(3)关于孔子儒学的语录《论语》
首先,尽管一个是古代,一个是近代,相差两千五百多年,我还是想在形式方面,把《论语》语录与毛泽东语录作些比较:前者无时间、无场合、孔子与至少两代学生的语录混在一起。后者与之不同。
前者更像古文的访谈或答记者问,而且遇到歧义没法找到原文,按照前后文语境加以判断。后者相反,可以做到。前者是用古文写的,不能被认识其字、不知其语义的多数人所读懂,这就不得不借助于少数儒学者的注释和/或翻译才能搞懂,如是学者出现分歧,就出现了歧义或多义,则使一般读者掌握不好。后者一般不存在上述问题,最多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历的人所领会的深度不同而已。
其次,从实质方面比较两者的同异:两者都有许多值得体味、咀嚼的佳句。例如,前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学而不耻下问,是智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第三,两者都会受到各自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语录中都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语句。因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变化之中:发生、发展、耗散、死亡。所以不需要举例。
第四,社会名人言说、文章及语录,随着时间会淡化,而那些哲理性很强的警句淡化速度要慢得多。这样一来会出现如下现象:即使批评毛泽东的人,在不是批评他的语境下,也会时不时的、无或下意识的说或/写出他曾讲的话来。对于孔子也是一样,例如,我不赞成重新普及孔子为代表儒学,更不赞成从娃娃抓起,更更不赞成劳民伤财的在世界各国办孔学院,但我从四十多岁就习惯于用他那十进制的人生暗示自己的年龄,不仅说是这样,写信也是这样。当然,这绝不是追赶今天的时尚,在批判孔子时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1985年我买了一本《论语》,也读了《论语》。
(4)关于孔子儒学思想体系的反思
我曾在《儒学的叛逆者多才多艺与知识渊博的墨子及其墨学(1)》中写道,
“本文将涉及传统文化的一大弱点,甚至是一大弊端:太重视人伦文化,太不重视大自然,以及探索大自然的科学思想,那怕是科学思想的萌芽。这自然也会把科学探索、研究者划入“低下的劳动者”阶层。这不仅是墨学被打败的另一原因,大体也是如下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发明了火药,还不得不从诺贝尔那儿学习炸药(TNT);我们发明了“冶金术”之后,却迷失了道路与方向,变成了为统治者长生不死而服务的“炼丹术”等等。””
我在《关于孔子问题与赵嘉城先生商榷与讨论(二)》一文中写道“反思“五四运动”?看来您真是一位只信道听途说的文人,您要知道“五四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它是3000多名爱国大学生(包括教授)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冲破军警封锁,云集天安门的,他们要求“誓死夺回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等。“五四运动”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还要请来德(Democracy民主或民主主义)先生和赛(Science科学)先生。您说反思什么?”
现在,对于民主分歧很大,一些人说“现在已经民主了”;一些人说 “应搞民主社会主义,并替代特色社会主义”;一些人主张“要搞欧美式的民主”。我没有研究过,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
本文将强调科学,主张尽全力发展科学,从娃娃抓起。在中学里应恢复“爱科学”,组成数、理、化、天、地、生以及新生的宇宙空间、环境、气候、生命、人体等科学兴趣小组。为什么?因为墨子就探索了许多门科学(见《儒学的叛逆者多才多艺与知识渊博的墨子及其墨学(一)》。就在墨子之后,大体在我国战国时代,希腊出了个渊博的亚里斯多德,他不同意他老师柏拉图把客观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观点。亚里斯多德在教课的同时,著有《工具篇》、《逻辑学》、《物理学》、《政治学》、《修辞学》《形而上学》、《诗学》等等。他涉及到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生理学、美学、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等诸多方面,并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艮为重要的是,他的知识是有系统的、分门别类的,从基本知识出发加以分析推论或归纳,从而形成一个体系。它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的逻辑体系在两起多年前的欧洲思想界就已形成体系。
在大自然演进变化过程中,不管您敬畏与否,它始终不断地夺取人们的生命,显然也就摧毁了他们的人生。不论您感恩与否,没有大自然就没有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生命。还奢谈什么人生!理所当然是,人类必须千方百计的兴利避害,还必须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汲取曾经蛮干而适得其反教训,为子孙后代留下适合生存的环境。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无不打上时代与社会的烙印,少数人因富贵而一生奢侈,多数人怎么勤俭也还是贫穷。这绝不是什么“人的命天注定”,主要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在所有女神之中,历史的女神最为残酷,她挥舞着古代利器, 刀光剑影,或驾驶着现代战车,隆隆的轰鸣,碾过无数人的身体,无情无尽地摧毁人们的生命。战争时期是这样,和平时期也相同。令我们十分感慨的是,在历史女神的面前,所有人都完完全全的平等:不分高低与贵贱,不管有权和/或有钱,还是没钱和/或没权,不论是只有权而没有钱,还是只有钱而没有权,最终人人都得命归黄泉。有鉴于此,人们不得不承认:历史的女神,既是最令人畏惧的女神,也是最公平与公正的女神。
在现代社会中,既有许多人“少年得志”,也有不少人“大器晚成”。只要他们不堕落和/或腐败,都会拥有远大的前程。老年人可以“壮志不已”,发挥自己的余热和/或潜能。也可以深居简出颐养天年,
成就自己温馨快乐的人生。令我震撼和赞美的人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多么伟大与无所畏惧的人生。
被誉为“神医”哥白尼,很早就发现了天体运行的真理,而其巨著《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却有意地安排在他的临终之前,这是多么智慧多谋的人生。勤奋自学的布鲁诺,一接触《天体运行论》,便激发了火一般热情。他到处颂扬天体运行的科学真理,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眼中钉。可悲的是,布鲁诺被“朋友”所出卖,主宰者使用阴谋鬼计把他骗回罗马城。更可悲的是,主宰者在百花广场把他活活的烧死,而勇敢的布鲁诺啊,无所畏惧地奔赴主宰者的火刑,这是何等大无畏地坚持真理的人生。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贪腐者逍遥于国外,更多的还埋藏在为官的队伍之中。他们都是“阴阳先生”,阳气来了是一身正气,大义凛然,
阴气来了吃喝嫖赌贪,五毒俱全。请您注意,他们的吃喝绝对与我们不同:我们秉承“民以食为天”吃喝的是有限工薪买来的“粗茶淡饭”;
他们秉承的是“权力和/或金钱”所白吃白喝的是,来自纳税人给予国家而汇聚而成的公款,甚至还包括公民、慈善家虔诚捐助的财物和金钱。
(王树甲1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