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不能把大旱损失都轻飘飘地推给天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26:15
每次发生大旱,我们能够听到看到的多是什么“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等,造成了多少多少损失。把什么都轻飘飘地推给了那个倒霉蛋天气,反正天气也不会争辩。甚至连昆明的机场发生裂缝也把罪责推给了干旱,背后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都可以轻轻掩去。干旱现在几乎都成了一个框了,什么坏事都往里装。在报告损失时,各地也都争相加码,因为他们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拔款机制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多哭一些,会换来更多的灾后拔款。
其实有一点大家都忽视了,那就是这些西南地区其实是不缺水的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降雨量极为丰富,年降水都在1300毫米以上,而华北地区600左右毫米,西北地区更是200-300毫米。西北华北缺水地区动辄几个月都不下雨,也没见闹出什么动静,原因很简单:西北地区农民都有水窖,在下雨时把水雨储藏起来,等到不下雨时使用。以色列的农业区更是属于世界上最缺水地区之一,常年下不了几滴雨,但以色列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出口国之一,原因是以色列发明上世界上最重要的滴灌技术,用水与用油都珍贵。与此相反,云贵地区是我国最充沛降水地区之一,云南更是水资源总量排名第三。几个月不下雨,发生干旱就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其实暴露的更多是人祸,那就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无人问津,年久失修,才导致几个月不下雨就带来这么大的损失。
其实干旱也应该实行问责制,否则地方政府即使有钱也不会投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来。因为这些投资对GDP的贡献太小了,不利于政绩,远不如把钱拿出来去经营城市,把房价搞上去赚钱来得快。而农田水利设施就如买保险一样,平时风调雨顺可能没事,但一出问题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实行问责制,约束地方政府向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做得即使发生多少年不遇,也没问题。未来天气异常会经常发生,如何做到人不异常,防患于未然,把农田设施都建好,这样“多下雨涝,不干雨旱”的恶性怪圈就可以彻底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