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博客 为谁纳言为谁“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2:03:45
开博客 为谁纳言为谁“博”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17日讯:在互联网上写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如今成了非常流行之事。各界人士纷纷“开博”,甚至连居庙堂之高的官员们也不甘寂寞,竞相投入这彰显个性、全民狂欢的博客江湖之中:局长开博了,厅长开博了,部长开博了……不过,最火的还要数河北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开办的“中国公安第一博客”,也号称是中国第一家◆机关博客。是作秀,还是创新?一时间众说纷纭。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不远
有学者评价博客说:“自我表达,尽在博客;交流分享,尽在博客。”这种自由、平等和互动的精神,正是官员和公众普遍看重博客这一形式的原因。很多◆机关及其负责人期望通过建博客,真正实现平等交流、即时交流、坦诚互动,而民众则希望通过这些◆博客反映现实,发表言论,参与政治。
河北省公安厅厅长刘玉顺说:“‘中国第一公安博客’应该成为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推进政务、警务公开的新渠道和平台。” 过去公安机关过于神秘化,公开意识淡薄,加深了普通民众与公安机关之间的隔阂。如今,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大力推动警务公开,通过各种途径,与老百姓沟通。其中,博客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公安一博”就是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警察的生活与工作。它不同于官方网站,不是板着面孔说话,而是公安机关和公众进行平等交流和真诚互动的一种现代沟通方式。
“中国第一公安博客”中有一些平凡警察的故事很是感人,它让人们认识到,警察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有忧的普通人。5月11日,民警郝超发出帖子《收了一次礼!!》,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基层民警的真实生活,使很多人对警察多了几分理解。《为了高考忙碌的“警察们”》则让公众看到警察不止是面临枪林弹雨,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生活的井然有序服务着。最近,“公安一博”上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警花排行榜”了。女警们的工作照、生活照和艺术照,精挑细选地放在博客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她们虽然并不一定花容月貌,但都极具亲和力,在公众面前塑造了警察队伍健康、阳光和亲切的形象。
从“请大家注意”到“请注意大家”
与常规途径相比,博客至少有两大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广场,可以24小时随时上传网民原汁原味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博客个性化、随意性的特点也让◆可以将政务工作、民生新闻、服务信息等随机发布,让网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并自由地进行探讨交流。而◆也能从中了解民意,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针对性,还能在◆和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样是通过网络,“网上信访”、“网上咨询”都是后台管理,通过管理员将提问转递给相关负责人,整个过程不够公开,一问一答形式呆板,时效性差,而且能否真正做到民意畅通也值得怀疑。
但也有网民认为,博客只是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它有特殊性,但和以前的“市长热线”、“局长电话”之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不过是个人色彩更加浓厚一点而已。其实,很多事情凭一时一己之力很难解决。河南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曾开通个人博客,后又被“充公”为单位的博客,他说:“开通博客只是加强与市民沟通的途径之一,作用有限,还不可期望过高。一是网民毕竟还是少数中高收入群体,不能全面反映市民的整体意见;二是自己工作繁忙,一些应深入解答分析的问题只能简要答复,不是很过瘾;三是个人博客变成了物价局的博客后,回答问题更慎重,少了个性语言,不是很尽兴。”
在网上开设个人博客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开博客恰恰反映了从传统“请大家注意”到现代“请注意大家”的观念转变。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从内向外的思维方式,是命令别人怎么“一丝不苟”地做;另一个是从外向内的思维方式,◆要主动适应现在人们的信息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常用渠道,这样才能吸引人们去接受。所以,只要我们的◆能从开通博客这件事上真正树立起体察下情、尊重民众的态度,就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要点击,更要务实
今年以来,◆博客、官员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争夺眼球的大战中,也自然地开始优胜劣汰。很多博客在经历了最初的风光之后,日渐荒芜。
山东青岛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开通的“青岛社会救助”博客是青岛首个◆博客,曾经备受追捧,而如今却门庭冷落,点击者寥寥。有人说,救灾救济处服务对象本身就是社会困难群体,他们大多没钱上网咨询。然而,记者看到,“青岛社会救助”博客共有6个栏目,只有“每周工作”、“救助政策”和“重要发布”还在干巴巴地更新,而真正贴近百姓、为民办实事的“在线服务”和“热点关注”却至今没有开张。显然,这个博客和当前整体状态不佳的◆网站并无区别。
与“青岛社会救助”博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第一公安博客”的红火。目前,“公安一博”的点击率早已突破了400万的大关。但也有网民指出,作为◆博客,“公安一博”有看点、有亮点,但没有一篇提到警察队伍的阴暗面。
相形之下,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博客就显得大胆很多,他选择了直面问题。作为卫生官员,他从不回避诸如医患关系、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反哺◆等一系列尖锐话题。正是他的坦率,才吸引了大批网民在他的博客里热烈探讨各种医疗问题,为医疗改革支招。谈这种敏感问题是有政治风险的,但这恰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因为怕承担责任而绝口不提,那◆博客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对社会也没有太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