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龙:就是要发议论,因为讲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43:31
2010-03-20 23:00
五柳村调整国内版首页的版面后,有匿名者于3月20日在五柳村的留言版连续发了两帖:
3605
陶世龙是一个科普作家,却办了这样一个政治倾向十分明确的网站,其用意十分明显。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陶先生:自重些吧,八十有余的年 纪了,多与普通中国百姓保持点一致吧!不要和张贤亮那种人为伍!
(kingwadhq 2010-03-20 15:51 )
3604
希望这个邪恶的五柳村永远在网络中消失!!! (kingwadhq 2010-03-20 15:46)
此人对五柳村如何看,有他的自由,不用去管他。但他认为作为科普作家就不该办这样一个网站,则可能是某些好心的朋友也有的想法,感到需要说两句。
我一向服膺鲁迅先生的主张:“偏要发议论,而且讲科学”;对某些人“很鼓吹少年专讲科学,不要议论“,认为不能上当。(对 于《新 潮》一部分的意见)
因为”精密科学的精神,是真正全人类的精神“*(高尔基),不仅适用于认识自然界,而且是认识人类社会所必须,现在提出的是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我体会也正是这个 理。
我也服膺竺可桢先生说的:
我们要知道「真」,「善」,「美」 三者,是无论那一种大杰作 必须兼顾的条件,单讲「美」 而置「真」 於不顾,无论 如何必不能称为杰 作。中国古代最有科学性的还是史学,因为中国的太史,一向是主张秉笔直书,所以春秋时代崔子弑齐君,齐国太史就直书不讳,结果接连被杀者三,各国太史统要 跑到齐国去写崔抒弑 齐君,崔子才没法只好承认。这种精神却与科学精神相同,後世史学家如司马迁司马温公都是良好的史学家。所以中国别的科学不行,历史学还有相当的贡献。如 Gibbons「罗马之 衰亡」一书,即脱胎於「资 治通鉴」。可惜中国文豪诗人的影响太大,历史家秉笔直书的这种精神,影响是极少的,所以一般人每逢到「是 非」与「利害」相冲突的时候,就是「利害」之心盛於「是 非」之心。譬如说到调查,调查是 许多科学的初步,但是许多调查的数目字,却很不可靠,大多是随意造的。就是我个人研究气象,各省对於气象中有若干记录,亦不甚确的。往往贪於个人的便利, 不顾事实如何,这种习惯一日不改,中国的科学就一日无望。科学如此 ,政治亦然,若不以是非之心,而以好恶之心来治国家,也不行的。中国人最爱讲情面,情面就是与科学精神相反的。所以一讲情面,就什么事情最後非失败不可。 故利害与是非的辨别,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件事。(:利害与是非 ,1935)
引了这么多,是因为他不仅说的很对,是对这个匿名者最好的反驳,不用我再说了。
称此人为匿名者,他不是也有个“ kingwadhq”为名,并在百度注过册么?是的,他注过册,但去查看的结果如下:
kingwadhq
基本资料
性别:男
出生地: 未知
居住地: 未知
注册时间: 2010-03-08 17:36
kingwadhq
男离线留言
这个家伙 还没有自己的百度空间呢
难道这不是和匿名一样。而且他注册显然就是为了来发这类帖 子,和什么“又见锤烟”一样。
此人似乎在以“普通百姓”的代表自居,他是普通百姓么?
我相信大家自会判断。
-----------------------------------------------------
*在培养人的社会本能方面,我不知道还有 什么比艺术和科学更卓有成效的力量。从某种谦虚的角度出发,我大致可以算作一个艺术的代表,我敢说精密科学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居于首位,这是完全发自内心 的,是十分自觉的。因为艺术是一种激情,它极容易屈服于创造者心理的主观特征,过分依赖于“情绪”的瞬息万变,因此,由于这样一些原因,艺术通常很少处于 真正自由的地位,那种给艺术以很大影响的阶级、民族和种族偏见,艺术是很少能够毫不顾及的。
精密科学在精确观察的立见成效的土壤上茁壮成长,它以铁的逻辑为指导,因而不受上述影响的制约,它是完全自由的。 精密科学的精神,是真正全人类的精神,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我们有权利谈论俄国艺术、德国艺术、意大 利艺术,但是,存在于世的却只有统一的、全世界的、整个星球的科学。正是这种科学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把思想引向世界秘密的大门,为我们提示了生活的悲剧之 谜;也正是科学给世界指出了通往统一、自由和美的道路。
摘自高尔基《科学和民主》(在发展和传播真正科学自由联合会群众大会上的讲话),1917年,
据《高尔基论新闻和科学》,新华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王庚虎译,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