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全面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1:47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发展实践,全面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目 标
领导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领导干部全面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赢得发展的先机。机遇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发展机遇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出现的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可能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种可能性,就能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实现发展;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或者看到了而抓不住,都会坐失良机,贻误时机,影响发展。紧紧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领导干部应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披沙拣金发掘机遇,见微知著发现机遇,雷厉风行抓住机遇,科学务实用好机遇,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发展。
提高发挥比较优势的能力,找准发展的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着力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道路。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同其他地区相比,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讲,发挥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才能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提高统筹谋划的能力,把握发展的关键。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均衡、和谐。一个地区领导干部统筹谋划的能力越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就越好。
提高抓好落实的能力,改善发展的质量。没有落实,再好的决策和规划也只是空中楼阁。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内在地包含提高抓好落实的能力。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抓落实态度不正、标准不高、措施不力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发展的效果。提高领导干部抓好落实的能力,需要在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上下功夫,在确保质量、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在善于选择最佳办法和途径上下功夫。通过抓好落实,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途 径
领导发展的能力从哪里来?它在学习中孕育,在思考中萌发,在实践中产生,在创新中提高。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于实践、勇于创新。
善于学习。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学习尤为重要。发展的本领是学出来的,谁学得更多、更扎实,谁的本领就更大、更过硬。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应当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要从书本中、从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丰富鲜活的实践中获取营养,通过学习,研究工作、探讨问题,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勤于思考。勤于思考,不仅能够巩固和提升学习的成果,而且有利于明确工作的思路、完善发展的理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只学习不思考,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成。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思考的过程是对照比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应当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多思发展之计,多谋发展之策,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指导发展实践。
精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的过程,既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更是增长领导才干和本领的过程。精于实践,就是对待工作即所从事的实践聚精会神、精益求精,不务虚名、不尚空谈、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创一流业绩,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一个地方就难以实现大的发展,就只能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没有创新,一个领导干部就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获得大的提高,就不能更好地领导发展。创新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敢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善于超前思考;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就是敢冒风险,不怕失败,勇往直前;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就是不循规蹈矩,敢于标新立异,做前人不敢做的事。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大胆探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勇于革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体制弊端,通过创新为实现科学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使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