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套植树有损政协委员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52:36
 

 这两天,新浪微博里有一篇强博,被博友们频繁转发和评论。博文的内容是驻重庆全国政协委员动身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夕,集体植树,但图片显示,他们在植树时不仅戴着手套,脚上还戴着鞋套。博友们不禁感慨:杯具(悲剧)啊!

    植树是个体力活儿,而且会弄脏自己,想必这个活儿对于某些自认为体面的人来说,没有多少兴趣。但植树节到了,恐怕不得不为了响应某些组织或是某种号召进行身体力行的“作秀”。一边是不得不“秀”,一边是怕脏,于是,穿鞋套戴手套植树就以“离奇”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对穿鞋套戴手套植树的行为表示愤慨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在我们周围,演绎“植树秀”的又何其多?在杭州植物园里,有一片“明星林”。据说当年是为了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97位著名电影明星在植物园栽下了97棵银杏树,这片银杏林也成了国内首个“明星林”。虽然当年明星种树的积极性很高,就连地方也是他们自己选的。可种完银杏树后,没有一个明星回来看过。人家本来就是“秀”一回,自然不会再来。

    每年的“植树节”前后,许多单位都会组织植树活动,似乎不植树,就不算是过了一个“植树节”,当然“植树”也只不过是一个载体,大家活动活动,然后也好发点纪念品或是聚餐一次。至于树以后的命运,并不关心。因此,植树年年有,树却不一定年年都能够活。植树造林变成“植树造零”,也在意料之中。

    树是需要照顾的,一年一次的“植”,对“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植树是个技术活儿,需要的是科学的“植”,需要的是长期的“照顾”,这肯定不是非专业人员“秀”一场就能够达到目的的。而且,将“植树”活动当做过“植树节”,或是当做自己环保意识增强的标志,也是个错误观点。在我看来,如果真要植树,那就有始有终,一“植”到底,在“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细心照料,而且还要学习科学的“护理”知识,唯其如此,才能将树植活。如果做不到将树护理好,那就别演绎“植树秀”了,还是让专业人员去做吧。对“植树节”最好的纪念,也许不是自己去演绎一场“植树秀”,而是在平时就做到环保,做到爱护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对环保心存敬畏之心,这比轰轰烈烈搞一场“植树秀”有意义得多。

 (一)
戴着洁白的手套,穿着塑料鞋套,两脚不沾泥土,这是重庆政协委员参加植树的现场镜头。(3月11日《广州日报》)

植树戴手套还情有可原,大冷的天,戴手套植树可防冻伤了手。穿鞋套为得又是哪一般?无非是怕脏了自己的脚。这事发生在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身上,实在让人不是个滋味。

植树究竟有多脏?我不知道这几个政协委员来自于哪个阶层,也不知道他们从事的是何种职业。但不管来自于哪个阶层,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也不应该在植树时如此的爱“干净”。

爱干净是现代人文明的表现,植树也如此爱干净就另当别论了。政协委员都是来自于各个阶层,代表着基层群众参政议政。既然代表着群众参政议政,首先就得有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好作风。连植树也怕脏,他们还会经常下基层,还会与一身汗的工人接触,还会与满脚泥的农民交心?如此怕脏的“干净”委员能真实地反映民意,能提出代表群众心声的好提案?实在让人怀疑。

也许,穿着鞋套植树不是委员的个人要求,是会来事者的“杰作”。但“恭敬不如从命”也反映出少数政协委员脱离群众,怕脏怕累的小资情调。政协委员参加植树,既是热爱劳动的表现,也有着教育示范意义。穿着鞋套植树能给人以怎样的教育,怎样的示范? (二)据3月11日广州日报所载一幅图片,委员穿鞋套戴手套植树。来自微博,网友感言,重庆政协委员穿鞋套戴手套植树!一看这图,心里就不是滋味。既然怕脏,又何必去呢!杯具(悲剧)!

    跟这位网友的感受一样,谁看了心里都不是滋味。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普通公众,参加植树活动,就是一次户外劳动,没必要怕冻着了手,弄脏了鞋,让大家看了有作秀之感,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精英们平时很少参加体力劳动。但细想,“穿鞋套戴手套植树”也不能全怪政协委员们,纵然不穿鞋套不戴手套,轰轰烈烈的植树活动中究竟有多少真情倾注、有备而去?

    参加植树活动需要多做些准备。集体组织植树活动本无可厚非,但小黑板通知一出,立马就走,单位提前准备好了树苗和工具(或安排植树现场的当地乡镇准备),参加者只要人到腿到就行,穿着还是平时的穿着,参加者总不能眼看新皮鞋给泥泞的现场给毁了吧,于是就有人给政协委员准备了鞋套和手套,如此考虑不能不说是细致入微,却使官员和政协委员参加植树流于形式,摆个造型而已,而且在“道具”上还穿了帮。如果参加植树者都能提前准备一身工作服,穿上解放鞋或雨鞋,正儿八经动起手来,活动一下筋骨,既种了树苗,又树了形象,岂不两得?

    植树不一定非得植树节前安排不可,也不一定非得种树不可。从应景造势之需,组织植树造林活动有一定的宣传发动和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样板意义。但从理性务实的角度考量,不可能在3月12日这一天将对树木爱护的事全部做完。植树造林不一定非得组织出面,成群结队。应不拘形式,自觉自愿,怎么务实就怎么去做。可栽可种,可护可育,因人而异,方便为之。有人领养树木,就办好手续,负责到底;有单位命名的林子,就定期去浇个水,培个土;有的地方种了树,却遭遇了白色污染,不妨进行重点清理等等。

    官员、政协委员等社会精英参加植树造林不仅在于率先垂范,更是践行公民的一份责任。如果参加植树者都能有一份责任意识,就能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社会公众积极行动起来,献上一份心意,贡献一份力量,参加到种绿、护绿、爱绿、守绿的行列中来,那么就能真正实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化家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