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海洋战略的中国——自折翅膀的雄鹰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0:51:18

缺乏海洋战略的中国——自折翅膀的雄鹰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美国卫星航测,发现南海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和其他宝藏以后,原来对这块从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后,就隶属于中国版图,并为海南渔民季节性捕鱼或长期定居的海域岛屿并不甚关注,也无异议的东南亚、南亚环南海诸国,突然因海底宝藏的发现而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领海主权论,二百海里专属经济区论,沿海大陆架延伸论纷纷出台,各国各自为占有临近自己国土和领海的南海水域和岛礁寻找着合法的借口,并以实际行动瓜分了从黄岩岛向南,隶属于南沙群岛的几乎所有岛礁(除台湾拥有的太平岛和中州礁)。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从来未曾认真关顾过自己的领海权益和远洋事宜的中国政府才第一次注意到了这片领海的真正归属权。在这之前,中国为了西沙群岛权益与南越海军的冲突可以算作是南海维权的首发事件。

    1974年与南越海军在永乐群岛海域的冲突,是事起突然。吨位和火力配备远远逊于南越战舰的中国海军两支小艇编队,只是以威慑警告的姿态处理海上纠纷,未曾料想南越海军突然发难,击伤我方海军第二编队护卫艇、扫雷艇各一艘,而交班返回,发现事态变化掉头来援的海军第一编队扫雷艇前主炮打不响,护卫艇电舵失灵,等于没有了战斗力,只能迂回躲避攻击。幸赖第二编队受伤护卫艇副艇长(艇长、政委阵亡)指挥枪炮兵用猎潜的火箭深弹重伤越军十号舰,才挽救了败局,迫退了南越舰队。虽然当局曾大肆宣扬南海海战的业绩。其实,这仗打得很勉强,赢得也很侥幸。足以证明靠小艇编队保护辽阔的海洋只能是痴人说梦。

1987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中国负责建造5个,其中西沙、南沙各一。就在于南沙永暑礁建站时,越南以护卫自己领海为由,前来干涉捣乱未成,遂把矛头指向尚未被中国海军控制的九章群礁的赤瓜礁、鬼喊礁和琼礁。为了遏制越南日益猖獗的抢礁行动,我海军决定增兵南沙,集中包括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内的大小15艘作战舰船。3月13日-14日,双方先是以人员武装抢占赤尾礁和琼礁,相互对峙。在越军首先发弹后,舰队开火对攻。越舰604号、605号(我方援助舰)武装运输船相继沉没。中国海军赢得了历史上对外海战的又一次真正胜利。

    从那以后,关于海洋权益,由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柔和预期。越南、印尼、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加里曼丹,实际占有着南海200多个岛礁,利用西方列强的科技力量钻探和开发着南海海底资源,仅越南年采石油1500万桶。同时,东海方面,中日军方在春晓油田所在的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一度形成对峙,原因在于中日条约在关于该油田开发文本签署时,没有申明主权,仅以“共同开发”协议签字生效,留下了外交辞令上的漏洞,故而日本政府竟然以中国抽走日本一侧油气田海底储存为由诘难中国。春晓油田位于我国浙江省宁波市东南188海里处,西离中国领海基点约150海里,东离中国要求的大陆架底及冲绳海槽中心线约175海里,离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所谓东海“中间线”也有5公里,无可争议地处于中国大陆架范围内。但是,面对没有制海权的中国,日本似乎不屑于退缩,坚持所谓的中间线,并以远海岛礁作为自己的领海基线来划分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似乎要把春晓油田和其西南的钓鱼岛都划进日本的专属经济区或领海内。直到2010年2月8日,我国东海舰队某测绘大队才真正划定了中国东海的领海基线,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块东海凹陷海域的真正归属。

    面对着接踵而来的海洋事件和有关岛礁水域归属权问题,中国政府一再伸出和平的橄榄枝,纠缠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个二十多年前的情结上不能自拔。可以说,在海洋事务上,一贯以妥协退让,息事宁人为原则。重视政权的稳定,内政的巩固远胜于对领海、领土的关注。时至今日,基本上对远洋战略没有大的作为,对南海日益被掠夺的资源采取口头抗议,实则听之任之的态度。这不能不是这个崛起中的大国的悲哀,也是其大国梦一道不和谐的风景,一个无以自圆其说的软肋。

 

    放弃制海权,对海洋采取封闭、固锁的措施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国策。中国人大规模的泛海远游,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派方士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到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绝对不是开疆扩土,发展国际贸易,建立世界市场的需要。徐福一去没有下落,秦始皇在着实着恼,杀了一批方士之后,就不了了之。因为秦帝国疆域虽然远达东海,南极闽越,但是封建专制者却从来没有想巡弋海疆,在那蓝色的水域有所作为。汉承秦制,除了北疆的匈奴威逼长安,确确实实影响着大汉的安宁,汉武帝尚有雄心为彰显国威封狼居胥外,对于威胁不到帝国生存和刘姓王室安全的海疆,实在是不屑一顾。到了隋唐,国力鼎盛,也只是数次对高丽用兵,借用水路,从山东夹击朝鲜,以夺回这片微子朝鲜时就属于中国的土地。目的只是为了大一统和转移国内视线,为隋炀帝不合法继承皇位,弄点文治武功来封堵天下人之口。至于这海洋能干什么,巡弋这片蓝色国土,探求遥远天涯风物人情,为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寻求更广阔的出路,则从未出现在集权政治的规划和蓝图之中。因为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他只需要在固有的地盘中建立强权政治,借以奴役百姓,奄有天下富贵就成了。什么领海,什么领土,什么主权,只要危及不到他的统治,动摇不了他铁打的江山,一概不在考虑之中,关注之中。

    到了两宋,由于经济发展,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瓷器、丝绸、工艺品除了满足本国需要外,被滨海地区的商人借助蓝色水域远销东南亚、南亚、印度洋诸国,换回珍珠、钻石、金币、香料和各种高档奢侈品。汉代开通的水上丝绸之路,达到极盛时期。自1087年北宋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至北宋后期,海外已有31个国家和地区与泉州进行通商贸易,南宋则有58个;到了元代,泉州与海外的通商贸易已涉足近百个国家与地区,泉州也在此时赢得“东方第一港”的赞誉。成为与阿拉伯世界中心的埃及,位于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 《泉州府志·城池》曰:“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即《东方闻见录》)中写到:“应知刺桐港即在此城……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在这样大好的海外贸易形势下,两宋因为军事疲软,外患不断,统治阶级根本没有余力经营海洋,发展对外贸易,寻求富国强兵之路。而陷在固有的思维和惯性的治国方略中直至灭亡,没有从海外贸易中获得实际的收益,来振兴和发展这个国家。

    元帝国三次西征,势力远及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甚至俄罗斯、中欧,但是倚赖骑兵万里出征,虽然把中华文明远播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却始终未能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不但做陆上的枭雄,也成为江海的蛟龙。仅有的舰队也在两次远征日本的战役(1274年“文永之役”和1281年“弘安之役”)中,遭遇台风袭击而全军覆没。其实,老天爷在襄助日本的同时,也以历史史实教训了老大帝国,没有全天候作战的海军,远洋作战的胜算等于零。

    中国史家称:始于十五世纪初叶的郑和下西洋因其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范围之广、时间之久,成为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并且早于欧洲航海家们半个世纪。但是,欧洲的航海通过“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马恩;《共产党宣言》)。它首先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同时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变革发展,生产力的大进步,从而引起了社会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的演变和进步。但郑和七次下西洋,所负的使命不是开拓土地,寻找财富,追求民族国家的大发展,却仅仅是为了寻找据说是遁迹南洋的建文帝朱允文,以及彰我国威,宣扬大明帝国的文治武功。整个的一个大而无当,虚而空。除了精神上的胜利之外,其历史作用,对民族长足发展进步的影响和欧洲地理大发现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一个新世纪的曙光,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主义运动的相继展开,欧洲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新时代,中世纪的教会统治退出了历史舞台,欧洲在自然科学大发现和文化的革新中,兴起了以创造财富,寻求利润为终极目的的代表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新兴阶级,开启了一个科技文化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并迅速地强大起来,成为主宰世界命运的主人。这个过程所倚赖的实力,就是远洋舰队。继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相继兴盛的葡萄牙舰队、荷兰和大英帝国的无敌舰队。最后成就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一支独秀的大英帝国。使之成为世界的霸主一百余年,终于在鸦片战争中以坚船利炮打开了满清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让这个天朝大国,在蛮夷妖术面前溃不成军,只能签订城下之盟来苟延残喘。1894年的甲午海战,老大帝国同样以海战败北为先导,败给了经过明治维新变法图强的东夷小国,直至二十世纪中期仍然呻吟在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东洋鬼子的蹂躏下。除了腐朽的专制统治外,从战略上讲,根子就在于没有一个强大的海军,无法牢固地拥有海疆,洞开了自己东方和东南的大门而已。

     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惨痛的。满足于在局限的封闭的环境中称王称霸、鱼肉百姓的专制独裁者们,其实没有大众国家和民族领土的概念,只有家天下的占有欲。所以对外称臣,卑恭谦辞、屈膝忍让几乎成了惯例。只要不危及自身统治,割地、赔款、出卖主权已是司空见惯的外交伎俩。所谓“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对内则是专制独裁的血腥嘴脸,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维护既得利益。这也就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海疆不感兴趣,动辄闭关锁国,下令封海的原因。因为根本没有重视制海权,也没有用心发展海上战略力量,到每次外侮袭来时,只能束手无策,被动挨打,而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也因此,有大国之名而无大国之实的中国无论怎样崛起,在真正的强国面前,其实是外强中干的。

    “如果按照《国际海洋公约》的领海划分,中国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完全拥有过这片广袤的富饶的海洋。即令建国初期,开始考虑领海安全的时候,我们的海军建设方针,也是局限在小吨位船舰,近海防御这个狭小的圈子和短视的目标上。由此,限于国力,重内轻外的战略布局;台湾问题的未于解决,我们的小海军没有真正走出国门,走向远洋;甚至连自己的内海,也没有完全控制在共和国海军的旗帜下”。被一些网民剽窃,发表于国内大小网站的作者博客原创《强势崛起,中国的大海军即将走向远洋》除了上述论断外,曾经写到;对于现实的中国,因为经济已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不可能离开海外贸易而封闭发展。大量的战略物资,石油,矿石,粮食和其他产品,要靠海上通道畅通来维护营运。要真正拥有按大陆架划分领海的领海权,必须有强大的海军。要开发黄海,东海,南海属于自己的海底资源,就必须拥有实际意义的海底资源控制权。再满足于中小型规模,近海防御作战的理念,维持一个以海岸防守为主,海洋防御为辅的保守海军。中国将无以建立海洋大国的形象,将无以维护和发展自己的上述利益。更勿谈长足的发展。”所以,没有或缺乏海洋战略的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一个真正地以强大的远洋舰队称雄于世的强国。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自由贸易的世界体制下,维持军事均衡态势,强力保护自己的国土安全,维护主权和领海,维系海上贸易通道畅通的必须。

    “以贸易立国的滨海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与保持制海权。当然,要控制毗邻海洋的制海权,就要有强大的海洋实力,强大的舰队,商船,以及发达的基地网。并最终通过海洋战略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廓清控制内海,并走向远洋的一切海上通路”。这是美国天才的战略家,马汉海军上校的制海权理论的精髓。让“这是帝国主义海上霸权思想”的谬论、短视见鬼去吧!中国海洋战略的制定,仍然要循序马汉理论的基本原则,立足于建设一个强大的远洋舰队和为其服务的基地网络、补给系统与庞大的后勤服务设施。中国海军要施行走出去,远洋对抗的战略维护自己的海上国门,而不是被动地在港口、基地、海岸线和纵深等着来犯强敌的电子制导、远程精确毁灭性打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卫我们的海洋,我们的祖国。

让海洋战略与时俱进,而不是抱残守缺,拘泥陈规!

缺乏海洋战略的中国——自折翅膀的雄鹰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 西路军战俘的不同命运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和讯博客 马英九治理台湾的思路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和讯博客 炫丽的前景,伟大的空想——引渤入疆一席谈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文革岁月:1968,西安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状态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 被地方官绑架与强奸了的宗教和考古学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和... 中国人不应该遗忘历史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和讯博客 文革记忆:山雨欲来登煤山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和讯博客 局限在中国看世界,还是放眼全球看中国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 局限在中国看世界,还是放眼全球看中国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 摩天岭岭之鹰 - ... 折断翅膀的雄鹰 1959-1961年的低标准,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危机 - 历史\文学\经济与与时论 中国长期的海洋战略 八十年代文学的神话与历史. 中国与欧美政府经济职能演进的历史比较 文革记忆:时髦的革命,异化的艺术 -- 摩天岭岭之鹰 - 和讯... 中国的海洋利益与美国的虚张声势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中国典故名句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中国典故名句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中国典故名句. 历史与文学 转帖 历史与文学 19一怒冲冠:与黑暗势力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中国参与世界战略调整之十九 21一怒冲冠 :三十年改革的成就与反思——中国参与世界战略调整之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