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央企不该当“地王” 更不能去与民争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12:59
国家下决心调控楼市,正是考验央企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央企不能只盯着自己的账本、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更不能去与民争利。
温家宝总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承诺还在耳畔回荡,北京就在一天之内上演了三家央企当“地王”的大戏。
3月15日,先是中国远洋旗下的子公司以40.8亿元竞得北京新“地王”;随即,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再创北京拍地最高总价;下午,中国兵器集团子公司以17.6亿元拍得北京“楼面地价地王”,合楼面价3万元/平方米。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本对政府调控房价抱有希望的民众在震惊之余,只能摇头叹息——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中央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房价恐怕要越涨越快,房子恐怕只会越来越贵,“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恐怕真要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
在过去一年里,国务院国资委曾多次明确指出,央企要专注主业,不要轻易涉足房地产;年初,还出台“经济增加值”这一新的考核制度,明确央企搞房地产赚得再多也不意味着考核时拿高分。但是,不论是出资人代表的苦口婆心,还是“指挥棒”的改变,都没能抑制住央企进入房地产业的热情。
为何热衷当“地王”?
因为央企“不差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民营企业资金链趋紧。相比之下,央企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更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财大气粗,自然有了当“地王”的本钱。何况,面对越拍越高的地价,民营企业多少还得掂量一下“会不会万一亏了”,央企则可能没有这种后顾之忧。故而在竞拍现场敢于频频举牌,不断抬高价格当“地王”。
因为央企“急于赚钱”。多数央企仍将“盈利多少”视为企业发展的唯一标准。账上的资金投到哪儿去?投主业,或许来钱慢或许市场不景气还会赔本。搞技术创新,往往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发展新兴产业,从零起步并非易事。反观房地产业、特别是北京这类大城市的房地产业,已不断被证明有着极高的利润率,或许是当下赚钱最容易、最快的行业之一,何乐不为?
面对人们对于央企“地王”的指责,有的央企似乎很委屈,认为房价高涨不是央企所能左右,为什么矛头都指向央企?房地产招拍挂制度奉行“价高者得”,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央企怎么就不能和其他企业竞争?
房价高涨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确应该具体分析,但人们看到的是,就在远洋竞得“地王”的第二天,周边二手房房价应声而涨,有的甚至每平方米上涨1万元。平等竞争的市场原则没什么错,但央企必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在涉及国家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以及关键行业,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是只盯着自己的账本、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更不能去与民争利。回想前些年,央企经营困难之时国家曾不断通过财政巨额投入,以技改贴息、债转股甚至直接注资等方式帮助其走出低谷,所做的这一切难道是为了去争什么“地王”吗?
眼下国家下决心调控楼市,正是考验央企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我们希望,央企今后不再大手笔争当“地王”,而是在专心做好主业的同时积极协助政府稳定市场、建好保障性住房,真正展示出央企应有的风采。
一边调控房价一边生“地王” 房价何时不疯涨?
2010年03月18日 08:05:44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一边是国家调控房价政策密集出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一边是北京一天诞生三“地王”,六环期房均价过万元——
尽管是传统的交易淡季,成交量明显下滑,尽管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各级政府官员不断地坚定表态,但似乎仍然勒不住房价继续上涨的缰绳。
3月15日,两会闭幕的第二天,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北京市四环路内商品住宅期房均价首次突破3万元/平方米,六环路外的房价也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就在同一天,北京土地市场接连诞生3块“地王”,并分别创下52.4亿元总价纪录,以及2.75万元/平方米和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纪录。
许多普通购房者原本认为房价会在本轮调控中稳定甚至有所回调,而创纪录的房价和地价却让他们再度感到焦虑和恐慌。房价要涨到什么时候?旨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政策能否起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的目标,正变得更近还是更远?
① 普通购房者“就这样被抛弃”
-一个年收入6万元左右的两口之家,按照目前的价格要在北京六环外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需要15年的时间
在北京,近两年由于购房者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大量需求开始向通州、大兴等北京郊区甚至燕郊等远郊区转移,从而造成郊区房源出现局部供不应求,不断推高郊区房价。目前,远郊区县每平方米超过2万元的项目已经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郊区房价不断上涨,助长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又进一步助推主城区的房价。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房价不断上涨。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北京六环外期房均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9元/平方米。同期,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头两个月共为5335元。据此推算,一个普通的两口之家年收入大约6万元左右,按照目前的价格要在六环外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这意味着,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甚至中等收入家庭已经很难在六环内买房置业,他们几乎已经被北京的高房价“抛弃”。
对主要由这些家庭构成的普通购房者群体而言,解决“基本住房需求”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高房价。
咬牙想买房,但市场上真正适合这些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难觅踪影,且大多数位于交通不便的远郊区县。希望购买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无奈覆盖面有限,多数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普通家庭短期内无法被纳入保障范围。退而选择租房,尽管“盘活住房租赁市场”的声音已经呼喊了多年,但租房难、租房贵、不稳定的现实情况,让许多家庭不敢长期租房。
于是,广大普通购房者不得不面对“买不起、买不到、没保障、不敢租”的尴尬境地,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庞大的“夹心层”。
“房价不断上涨,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由于近几年首都北京快速发展,城市价值不断提升,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也不断增强,由此带来的房地产价值提升和住房供需矛盾,推动房价不断上涨。但涨幅过快、大多数普通购房者无法承受高房价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表态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房价过高的局面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而且,房价上涨速度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情况,正从一线城市开始蔓延,越来越成为普遍性问题。央行日前公布的一份针对全国储户的调查显示,逾七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自2009年2季度以来,城镇居民反映房价过高的占比逐季攀升,各收入水平持此判断的居民普遍增加了一成左右。
“这种局面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后果令人担忧。”董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