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渣滓洞到提篮桥--张允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9:14:47
由渣滓洞到提篮桥 张允若 发表于 2010-1-30 21:54:00 阅读全文(95) | 回复(1) | 引用通告(0) | 编辑

    新年伊始,读到一篇让人心潮难平的短文。是啊,来到渣滓洞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想、感慨和感悟?面对为民主自由而献身的先烈我们该有怎样的思绪和思考?作者向全体国人提出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并且表达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深沉而深刻的思考。

    让我们都来认真地读一读、冷静地想一想吧!

 

      由渣滓洞到提篮桥的思考——重庆随笔之三(任彦芳)

    在重庆开会的最后一天是红色旅游,由一家旅游公司承担。两辆大客车,将我们接上车,导游是重庆美女。她说的路线是先看大金佛,然后去白公馆,渣滓洞;中间去一家重庆火锅料厂,让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去购正宗的东西;去看过重庆老街磁器口之后,去红岩村,最后看人民大礼堂。一天行程,两次饭。上了车便听导游安排,拉到哪儿看哪儿吧。

 

    这是我第二次来重庆。第一次是1983110日。当时是和与河北省电视台的领导一同来这儿,是商谈我的老朋友重庆作家王群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蓝宝石花》改电视剧事。生活竟有如此巧合。也是这一天,我来参观,先去的红岩,看八路军办事处,再看中美合作所罪行展;下午看白公馆,渣滓洞。过去二十七年了,如果我不是有日记,我竟一点印记全无,我竟怀疑我是不是来过这个地方了。二十七年前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今天的人们还记得这些先烈吗?我想到了信念。。。

 

    二十七年后,我又来到这个地方,又来到了渣滓洞,又看到了那些沾过烈士鲜血的各种刑具,又看到了江姐的照片。。。。我真的来过这儿吗?我为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呢?只感到脚步更加沉重,是心情更加沉重了吗?

   

    二十七年前,我正在思考,我想到了信念;二十七年后,我因思考而觉醒了。我看到江姐,听到烈士的声音,看到他们为迎新中国而根据想象缝制的红旗,我想到的该更多更深刻了吧。

 

    我先想到另一个监狱,上海的提篮桥监狱。我从江姐,想到我的北大同学林昭。江姐是人们都知道的,而林昭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因此对关押她的这个监狱的名字也就无人知晓了。

 

    我想到了烈士的理想,他们是为何义无反顾的献身?他们是为了反对专制独裁统治,是为了中国的民主、自由、平等、富强而死,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他们的理想实现了吗?他们所进行的民主革命完成了吗?我们真的建立了共和国了吗?如果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还会有1957年将说真话的呼唤民主的五十五万中华民族的精华打成右派,而让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不敢说话了吗?如果党内还有民主可言,还会有彭老总因说真话真情而打成反党集团吗?如果人民当家作主,还会有三千七百万百姓被活活饿死吗?如果是民主宪政国家,国家主席会被害而惨死在开封连名字都不能写出吗?还会有不知多少开国元勋功臣关到打着***旗号的秦城监狱吗?如果是民主共和的国家,知识分子还会生活在以言治罪的恐惧中吗?

 

    是谁背叛了烈士的为之献身的理想?是谁绑架了***,而将它变成个专制的工具,是谁颠复了共和国,让千百万流血牺牲的先烈在地下哭泣!

   

    我想到了同学林昭。她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而被捕入狱,她和张志新一样,反对封建专制而在1968429日从提篮桥监狱提出枪杀。51日,枪杀者到林家,向她母亲索要了五分钱的子弹费。在公审“四人帮”的时候,新华社记者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林昭之死的冤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写林昭的历史的作品不能出版,写她的回忆录因收入北大校友回忆录的《梦萦未名湖》里,而在北大出版社不能出版,只能在香港出版。

 

    而那些歌颂暴君的歌曲却仍作为红歌宣扬。我们在渣滓洞一边,便听到红歌在播放。还把他当成大救星,当成有恩于百姓的恩人颂扬。暴君的幽灵还在中国大地上游荡。

 

    所谓《红色歌曲》、《红色经典》、“红色旅游”的官方目的,让我看清楚了。原来是说明一点:我们的天下是用烈士的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执政的合法性便是打天下坐天下;我们的专制体制是烈士的血换来的,所以要保此专制不能改变,要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目的,不正是在背叛烈士的理想吗?

 

    文化大革命中传出一个词叫“打着红旗反红旗”,当时并不理解。原来今天打着烈士的旗号而背叛烈士理想,便是一例;打着***的旗号在背叛***的宗旨,也是一例。

 

    愿我们的红色旅游成为对烈士理想的思考的地方,想想他们所希望的新中国是新在何处吧!想想这个ZQ与蒋介石的独裁有何不同吧?这种思考才是对烈士的真正的纪念。一切真正不忘记烈士的领导人应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封建的人治的体制中走向真正的民主政治,实现民主共和,实现中国的宪政,这是千百万烈士的理想,也是世界和时代的潮流;果能下此决心,而不为已得的特权和权贵的利益所左右,则烈士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20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