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再损新保守要员 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辞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9:00:17

美国总统布什(右)接受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左)的辞职
白宫12月4日宣布,美国现任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虽获总统布什向国会参议院提名续任,但因民主党议员反对,提名无法过关,博尔顿将于近期内去职。这是美国中期选举之后,布什政府“新保守派”成员中第二个去职的要员,之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已经辞职。
白宫发言人佩里诺指出,布什已接受博尔顿的去职决定,博尔顿计划于国会本会期结束后卸职,本届会期最快可能于下周,最慢于下月初结束。佩里诺称:“总统布什当初认为博尔顿能捍卫美国利益,将承担联合国的难题,故委以重任”。他称赞博尔顿任内尽力服务国家,表现出色,包括就伊朗及朝鲜核问题向联国施压。即将出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民主党参议员拜登早已称,他认为“没有理由再考虑对博尔顿的任命”。
布什亦于当地时间12月4日下午3时10分与博尔顿会面,并正式宣布停止为博尔顿争取留任。布什发表声明接受博尔顿请辞,并批评“一小撮参议员运用战术阻止任命案表决,……危害国家利益,使有志为国家服务的杰出青年男女感到沮丧。”布什在声明中说:“我以非常遗憾的心情,接受博尔顿辞去职务的决定。……我对一小撮参议员(去年)阻止任命案的表决深深地感到失望。……尽管博尔顿获得大部份参议员的支持,尽管在那么敏感和重要时刻,他们的战术会拖垮外交工作,但他们还是选择阻止表决。”
博尔顿离职的消息传到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博尔顿是称职的外交官,不过因为博尔顿作风太鹰派,安南话中有话。安南意有所指地表示,博尔顿已经尽到他身为美国大使的本份,安南说,“我想博尔顿大使做了他应该做的工作,他来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艰难的议题,从联合国改革案到伊朗、朝鲜问题等。”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也表达他的遗憾。
今年中期选举中连任失败的罗得岛州共和党参议员查飞,是博尔顿任命案破局的关键人物。查飞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在本届会期中,共和党在外交委员会有十席,民主党有八席,查飞坚持跑票,使博尔顿任命案在外交委员会第一关审查就无法过关。而下届国会转由民主党控制,可望担任新会期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拜登已公开表示,不会让博尔顿任命案排入委员会议程。博尔顿见大势已去,于12月1日向布什提出辞呈。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任命需要得到参议院三分之二议员的同意。但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休会期间,总统有权不经参议院批准而直接任命填补重要职务空缺。2005年8月,布什利用国会休会,强行任命具有争议的鹰派人物博尔顿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布什的这个任命被认为是绕开参议院而作出的强行任命。博尔顿成为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没有得到参议院批准就上任的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任命博尔顿出任联合国大使的提名已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搁了一年多,民主党及多名共和党参议员均坚决反对博尔顿的任命。
共和党于11月7日的中期选举遭到惨败,布什赶紧于两天后,即11月9日,向参议院提出博尔顿任命追认案,不过不但民主党议员表示不会让任命案通过,部份共和党议员也持保留态度。纵然民主党党员批评博尔顿处理外交事务时态度强硬,质疑他能否成功迫使联合国推行改革,但布什仍坚持维护他。
布什并不能再次动用休会任命权让博尔顿续任驻联合国代表,而有意安排其它职务让他继续留在布什政府,但博尔顿已向白宫表明,他决定于现任期结束后离开布什政府团队。
博尔顿现年五十八岁,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在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前,他曾任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以态度强硬著称,过去曾对联合国提出过非常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联合国需要美国的领导能力。他的一句关于联合国的话被广泛引述:“如果联合国在纽约的秘书处大楼少了十层,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布什接受博尔顿辞呈声明全文
布什12月4日发表声明接受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的辞呈。布什同时还批评美国国会的部分参议员运用战术阻止任命案表决,称这不仅危害国家利益,“还使有志为国家服务的杰出人才备感沮丧”。以下为布什发表声明的全文:
我非常遗憾地宣布,在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任期届满之际,我接受他的请辞。
一年前,我任命博尔顿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因为我知道他能够代表美国的价值观,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在联合国面临的一些问题。他以奉献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技巧为他的祖国服务,并且在国际社会为美国争取重要盟友。在他的任期内,博尔顿大使明确地提倡宣扬美国的价值观,鼓励传播民主和自由。
在朝鲜军事以及核活动方面,博尔顿大使成功地进行谈判斡旋,使联合国安理会最终达成了一致决议。在敦促伊朗暂停铀浓缩的问题上,他又竭力在我们的盟友中争取多数舆论支持。他还积极推动联合国的改革,因为他非常关注这一机构,希望该机构能够更加可信、更加高效。
对于小部分参议员极力阻止博尔顿大使的任命表决,我感到非常失望。尽管博尔顿大使在国会获得了多数参议员的支持,尽管他们此举将会在如此敏感和重要的时刻破坏我们的外交工作,但他们仍然选择阻止对博尔顿的任命。他们如此固执地加以阻止,不仅损害了我们的国家利益,还使得有志为国家服务的杰出青年男女们备感沮丧。
我对约翰·博尔顿在任职期间的奉献和外交技巧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他的妻子格雷琴·博尔顿和女儿詹尼弗·萨拉对博尔顿大使为国家服务的支持。所有的美国民众均对约翰·博尔顿出色的工作表现心存感激。
博尔顿简历与经典语录
约翰·博尔顿1948年出生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现年58岁,与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是校友。博尔顿和妻子格雷琴育有一个女儿詹尼弗·萨拉。
1970年,约翰·博尔顿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就学期间,他成为《耶鲁保守派》的主编,还加入到了“耶鲁年轻共和党员”俱乐部,并成为非常活跃的一员。博尔顿在大学里作为保守派的经历为他日后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础。作为耶鲁大学法学院高才生的博尔顿还长期从事律师工作,是美国法律公司勒纳、里德、博尔顿和麦克马纳斯公司的股东。后曾担任美国企业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高级副总裁。
博尔顿曾先后在里根、老布什和小布什3届美国政府内担当重要角色。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在里根政府任职开始,博尔顿就成为共和党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很快为自己赢得了“新右派律师”的名声。上世纪80年代初,博尔顿先后担任国际开发署总顾问和负责计划和政策协调的助理署长。老布什当选总统后,博尔顿出任主管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从此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人物。和其他诸多新保守分子一样,在克林顿执政期间,他离开了政府,开始从事律师工作,并成为美国企业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高级副总裁。一直到小布什入主白宫后,博尔顿才重新出任政府要职。
在1991年海湾战争前,作为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博尔顿与时任国务卿的詹姆斯·贝克密切合作,帮助美国同欧洲以及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反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联盟。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发生争议后,博尔顿是布什律师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和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共同协助布什打赢了选举法律战。在布什第二个任期中,已经担任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副国务卿多年的博尔顿希望获得晋升,但赖斯任命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罗伯特·佐利克出任副国务卿,成为国务院“二号人物”。最终,布什选择由他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博尔顿是美国政坛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奉行单边主义和强硬外交政策。他不仅对欧洲和亚洲的盟友心存疑虑,认为这些国家不会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而且对于联合国的作用,他更是经常出言不逊。他曾批评联合国效率低下,多次游说有关国家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赶下台。他曾对朝鲜领导人出言不逊。朝鲜政府发言人表示,平壤不会和博尔顿这样的“人渣和吸血虫对话”。当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欧盟向伊朗提供援助以寻求解决核问题时,博尔顿说,“我不会给伊朗胡萝卜”。
以下为约翰·博尔顿曾引起广泛争议的评论:
“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
“只有符合美国政策的国际条约才会成为法律。”
“根本不存在联合国这种东西,(联合国)秘书处在纽约的大楼有38层,即使少掉10层,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我来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我只会设一个常任理事国,那就是美国,因为这才是当今世界力量分配的真实反映。”
“如果提名得到批准的话,我将致力于实现总统的理想,与联合国紧密合作。”
“联合国大会需要更多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国际反恐行动等领域中去,而联合国需要进行改革,成为一个‘更具效率和没有腐败’的国际机构,美国的领导力将‘非常重要’。”
布什政府再损新保守要员 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辞职 布什政府再损新保守要员 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辞职 博尔顿被迫辞职:布什政府又坠一只鹰 美国媒体披露博尔顿继任人选 驻伊拉克大使最热门 美驻联合国大使面临“失业危机” 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 - 沙祖康精彩语录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应为缅甸政权转移做准备 特写/联合国制裁禁奢侈品 博尔顿:帮金正日减肥 中国大使伍修权“大闹”联合国 中国大使伍修权“大闹”联合国 传中国的鹰派驻联合国大使沙祖康 将接任副秘书长 法驻联合国大使称制裁伊朗最好得到中国支持 - 环球风云 - 铁血社区 朝鲜驻日内瓦联合国副大使: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可能随时爆发战争 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 - 沙祖康精彩语录(摘自新浪网) 精彩摘要 精彩摘要 粲の伊甸园 美国与联合国不和公开爆发 大使波顿杠上安南 因应联合国制裁 北韩召回大使表示抗议 美国大使念错稿 联合国会议重头再开一次 潘基文上台大动作要求联合国30多名高官辞职 联合国55位高官应潘基文要求提出辞职 传布什人事大调动 将提名伊拉克大使为联合国代表 李冰冰成首位联合国亲善大使 感动而泣不忘防走光 联合国首设星际大使与外星来客接触--浙江在线-国际新闻 前苏联驻美国大使 多勃雷宁 联合国驻纽约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