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政协委员为何能靠提案为公司牟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6:01:01
2010年03月13日 07:59燕赵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16

□朱四倍

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老总严琦非常有意思,她建议关闭网吧引发轩然大波,而昨天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透露,严琦本人并不苦恼,而是“沾沾自喜”事件引发的话题让她的陶然居品牌增值5个亿。(《南方都市报》3月12日)

严琦透露关闭网吧提案使陶然居增值5亿,这是一个连政协委员闻之也大为不快的信息,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讽刺说:“那你岂不是开次两会赚了五亿?”更有一委员为此写了首打油诗:“开会想赚钱,居然还陶然。雷人为利己,未免太厚颜。”

一边是提议者的沾沾自喜,一边是作为公众的我们,此时此刻却无可奈何,任由人家“开一次会赚五亿”。

“雷人为利己”现象发生在“两会”这样的公共场合,实在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追问。就笔者的看法,“雷人为利己”的委员比“哑巴”委员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这是公然在携带“私货”,严重背离了本身的责任担当和民众期待。

从根本上说,“雷人为利己”现象是一种话语权差别的反映。当不少弱势者的话语无法在“两会”上得到展现时,少数委员已经异化成了为自身利益而滥用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长此以往,我们看到的必然是话语权的失衡和分裂。

法国哲学家福柯上世纪70年代在《话语的秩序》一文中明确指出: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应当说,福柯对话语功能和本质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他认为话语不仅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而且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并能直接体现为权力。这在“雷人为利己”现象中得到了证实。

在“雷人为利己”现象的背后,笔者以为,我们更应看到强势群体话语权的日益扩张和弱势群体话语权越来越边缘化的社会现实。传统上,人们往往认为国家治理是精英集团的事情,这就为普通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带来了思想上的限制,再加上资源、能力、身份以及进入成本的限制,普通公民缺乏进入政治话语系统的机会,或者说难以顺畅进入政治系统表达话语,而那些拥有各种资源的精英集团却可以较容易向政治系统表达话语,甚至利用政治系统来为自己服务,形成话语霸权。比如,严琦透露关闭网吧提案使陶然居增值5亿。

“雷人为利己”现象再次证明利益诉求中存在着话语差别待遇。实践表明,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群体的利益诉求引起关注度相对较高并容易得到满足,而掌握较少资源的群体的利益诉求引起关注度可能较低并难以得到重视。这样,就出现了利益诉求中的话语差别待遇。

更值得重视的是,弱势群体由于受到贫穷、无闲暇、文化素质不高、个体的分散化等多方面的限制,其话语表达意愿容易被某些强势集团所操纵或利用,结果是导致弱势群体对制度参与的有效性缺乏信心,而是更多转向依靠非制度化和非常规化的参与来表达其利益要求,如一些群体事件。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

因此,“雷人为利己”背后的话语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原题:“雷人为利己”背后的话语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