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论坛 - 发展电动自行车也要与国际接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6:56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了推动某些政策,经常把“与国际接轨”挂在嘴上。这其实不算什么错。因为我国的许多事情确实是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上的一些通行的做法不同,有的时候确实是需要“与国际接轨”。对此,我不仅不反对,还大力支持。
但是,究竟什么才是“与国际接轨”?应该如何“与国际接轨”呢?与哪些国际上的东西接轨呢?我想,大概还是需要讨论一下的。
撇开国家政治制度不谈,在经济制度方面,我们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模式,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市场经济,并且在相关的政策上进行改变或者说调整,就是完全必要的,完全正确的。因为这种“与国际接轨”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说,“与国际接轨”就是一切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按照共同“游戏规则”、国际惯例办事。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政府对“与国际接轨”其实还是叶公好龙,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去决定自己的选择,不是为了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发展。他们的所谓“与国际接轨”,只是一个口号,只是一个无理的拒绝人们反对意见的工具。他们对待“与国际接轨”的态度,其实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解释,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需要去进行,而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某些地方政府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因此被成为“自行车王国”。这虽然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外国对中国落后的嘲笑,但是,我认为中国人也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与解放前相比,是大大的进步了。在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我也是在大学毕业3年以后的1973年才有了一辆自行车。
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产品多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汽车大大增加了,私人小汽车已经开始大量进入家庭。但是,我却认为,中国人尤其是政府也不必为此感到多么地高兴。看一看城市的交通拥挤、道路堵塞越来越严重的状况,我想如果那些政府官员的出行不依靠警车开路,不依靠临时封锁交通的办法让他们能够顺畅通过的话,他们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笑得出来的。
汽车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私人小汽车多了,更不一定是给事情。除了造成道路的堵塞以外,还造成了大量的交通事故,造成了许多人伤残甚至死于非命。大量的汽车屁还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不仅影响着本地人们的健康,还因为整个地球的大气层被污染而影响着整个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些已经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因此,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在研究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电力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国,一是大多数普通百姓还不具备购买小汽车的能力,二是即使买的起也‘养’不起。经济和交通条件决定,需要一种既省力又方便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平民化交通工具的出现,而电动自行车恰恰符合这些条件。
电动自行车体积小,速度适中,通行灵巧,占用公共资源少(如占用的路面少,对停车场和道路的侵占都比汽车少得多),适宜城市土地缺乏状况下的需求,它比汽车、摩托车便宜,比普通自行车快捷省力。作为普通老百姓,能够从买得起自行车,发展到买得起电动自行车体现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方便。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理想的代步工具。从国情出发,中国各级政府当然应该鼓励和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对于电动自行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电动自行车在上路问题上出现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管理和引导,而不是使用行政命令加以禁止。
话题回到“与国际接轨”上来,鼓励和发展电动自行车也已经是国际上的一个趋势。
在我国的近邻日本, 1993年7月,日本警察厅、交通局发出了关于辅助驱动自行车处理意见的通知,规定这类自行车(带有辅助驱动装置)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法律上可以享受自行车同等待遇。在此之前,电动自行车是按机动车、摩托车标准同等处理的。根据这一规定,电动自行车被认定为属于自行车范畴,这样与原来的“等同于机动车”相比,就免除了驾驶执照、强制保险和税、头盔、牌照等条件的限制,从而极大推动力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政府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轻型电动车的发展。
在美国,低速电动自行车原本属于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管辖,被定性为机动车并受到机动车标准的管理。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将低速电动自行车转由管理自行车的CPSC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管理,减少了法规对电动自行车的许多限制。这样,最高时速在32公里以下的低速电动自行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美国一些州的政府开始在政策上鼓励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有些城市在市区和商业区设立了电动自行车出租商店以方便市民。在圣克鲁斯,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可以享受折扣和无息贷款。
在欧洲,欧盟执委会在欧洲10国赞助一项E-Tour计划,通过将1300辆电动自行车发给大城市,借此刺激欧洲大城市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推动电动车辆的发展。
我国的某些地方政府,为什么在电动自行车这个问题上,怎么就不说“与国际接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