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泥马”的中国智慧(附来源来历小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4:09
“草泥马”的中国智慧(附来源来历小考)
发表日期:2009-03-12
   
  中国人最近为西方语言文化做出了一点贡献,就是奉献了以“草泥马”为代表的一批新词。  昨天的纽约时报发表了一则报道,致力描述了正在中国互联网上“大红大紫”的几个新名词。老外把它们翻译成了英语,您读读:grass-mud horse;river crab;Ma Le Ge Bi。最后一个外国人肯定搞不明白,于是编辑还加了注脚the desert。  这篇文章可以在纽约时报网站读到,地址是http://www.nytimes.com/2009/03/12/world/asia/12beast.html?_r=1。放心,该网站并没有被river crab。  文章告诉西方读者,“grass-mud horse” sounds like a nasty curse in Chinese,但是 its 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由此,文章引用了北京学者崔卫平的话说:“I am singing a cute children’s song — I am a grass-mud horse! Even though it is heard by the entire world, you can’t say I’ve broken the law.”  对于river crab,文章也做了风趣的解释:In spoken Chinese, “river crab” sounds very much like “harmony,” which in China’s cyberspace has become a synonym for censorship. Censored bloggers often say their posts have been “harmonized” 。  然而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可能中国读者会更感兴趣些。这就好比法国人拍的《解放军占领巴黎》(参见http://www.guyizhou.cn/default.asp?id=2839)在国内无人问津而在中国颇受瞩目一样。  “草泥马”一经流行,已经从一个词汇演变为一种文化。好玩的是,有华东理工大学段博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认真表示,该词乃是出自《战国策》,引得网友大笑“天雷滚滚”。见http://dzh.mop.com/topic/main/readSubMain_9359623_0.html。  我认为,“草泥马”的诞生是过滤机制和输入法的功劳。过滤机制很早屏蔽了“操”,于是网友纷纷用同音的“草”来代替——在这里网友普遍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特点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操”不能发,“操你妈”自然也不行(也有很多过滤列表直接把“操你妈”列入),于是打出“caonima”而另外选择“草你妈”、“草拟妈”、“草尼骂”、“草拟马”、“草拟吗”就成了流行的替代之举,反正大家一看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在这样的替代演变过程中,“草泥马”能够脱颖而出战胜其他替身,显然是因为这个词具有“貌似知识”、“貌似文化”、“貌似古雅”的特征——相比“草拟吗”就缺乏知识文化,“草尼骂”就一点不雅。  再者,网民很快为“草泥马”杜撰了久远的家世渊源,这就更让它具有文化迷惑性了,上述段博士可能就是上了这个当。  但“草泥马”的形象确实有一个真实依托,那就是羊驼,长得还是蛮可爱的,如图:    而我用“草泥马”为关键词搜索图片,还发现了颇为精致的玩偶。如下图:    马上再去淘宝一搜,却没有发现任何卖家兜售,不应该呀,流行与商机本是孪生子呢。  2009.03.12本文源自一舟博客 访问地址:http://www.guyizhou.cn/article/6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