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计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21:35

现金流量表计算方法 [原文地址]

分类: 未分类 | 修改 | 删除 | 2010-03-12 14:10:58

来“口袋推推”看有多少人在关注你!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或许你不知道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加加减减是基于何种理由,这使得你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死背,但苦于项目太多,增减复杂,结果是越背越糊涂,仔细看看这篇解析,掌握其基本分析方法,将有助于你在短时间内掌握补充资料的编制方法。这印证那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假设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0-1000=-1000元。由于上述分录并未涉及任何现金资产,所以企业并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1000)
企业也可能因资产价值回升而相应地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而结转资产减值准备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反,所以,对于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应作为减项调整,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元。同时,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00元,但这5000元的现金流量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无关。因此,该笔业务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仍为0。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1000)
若将上述固定资产的售价改为7000元,则不难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1000)
若企业在同一期间既实现处置收益、又有处置损失,则应按收益与损失相抵后的净损益金额列示于该项目。另外,固定资产报废也是固定资产清理的范畴,其核算与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是一样的,因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固定资产处置损失
7、财务费用
假设企业以存款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1000元,此外未发生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1000、贷:银行存款1000
显然,净利润=-1000元。由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用属于筹资活动的内容,故虽然企业发生现金流出1000元,但却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财务费用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财务费用(1000)
财务费用可以从损益表中获得,但这里财务费用的内含是指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
8、投资损失(减:收益)
假设企业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收到应确认为投资收益的现金股利1000元,此外无其他经济业务发生,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000、贷:投资收益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元。虽然企业收到1000元的现金,但这笔现金流入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因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投资收益(1000)
若是投资损失,则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所以,该项目的填列金额可从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直接获得。
9、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假设企业本期产生应纳税的时间性差异为1000元,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0%,企业已于当期将所得税上缴,无其他经济事项发生,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递延税款300、贷:银行存款3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为0元。企业却因交纳所得税而产生现金流出300元,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元。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递延税款借项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净利润(0)-递延税款借项(300)
若产生递延税款贷项则正好相反,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递延税款贷项。在具体编制该项目时,应将递延税款的借项与贷项相抵后按净额分析填列。
10、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假设企业本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为1000元,此外无其他经济事项发生,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贷:存货1000
若不考虑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应为-1000元。但该分录中并未出现现金资产,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存货减少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存货的减少(1000)
假设企业本期以存款购入存货3000元,此外企业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事项,则企业应编制分录如下:
借:存货3000、贷:银行存款3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为0元。但企业因购货而支出现金3000元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故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存货增加之间的关系为: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为0。但企业通过收回欠款而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000元,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之间的关系为:


显然,企业的将利润为-1000元。但由于企业并未支付该所得税,企业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之间的关系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1000)
同理可得: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可见,在具体编制该项目时,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或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是指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相抵后的净变化额。
三、实例解析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二)疑难解析
现金流量表补充料各项目的编制,虽然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已有明确规定(即:是加项还是减项),但具体编制起来,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要进一步弄清:一是这些报表项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二是如何获得这些项目的金额。对于这两方面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及其《指南》均未做详细解释,而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正表)的编制却得到《指南》的详细举例说明。以下对补充资料的编制继续为大家做些分析,以供参考。
1、坏账准备
假设企业当期计提坏账准备1000元,此外无其他交易事项,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0、贷:坏账准备1000
则企业的净利润为-1000元,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为-1000元,即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1000元。于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即是按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还是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来填补充资料,或者是两个都要调整呢?如果两个同时考虑,则结果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1000)+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1000)+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1000)
显然,上述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只是计提了一笔坏账准备,并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错误的原因就是进行了重复调整。故只能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这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单项调整项目。
由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是按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计提的坏账准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故上述调整公式应选择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作为调整项目更为快捷。该例调整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1000)
因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不应再包括计提的坏账准备内容。
2、存货跌价准备
假设企业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元,此外无其他交易事项,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
则企业的净利润为-1000元,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为-1000元,即存货项目减少1000元。于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即是按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还是按存货项目的减少项目来填补充资料,或者是两个都要调整呢?如果两个同时考虑,则结果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1000)+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1000)+存货的减少(1000)
显然,上述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只是计提了一笔存货跌价准备,并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错误的原因就是进行了重复调整。故只能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与存货的减少这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单项调整项目。
由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是按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故上述调整公式应选择存货的减少项目作为调整项目更快捷。该例调整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存货的减少(1000)
因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不应包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容。
3、财务费用
假设企业当期计提短期借款利息1000元,此外无其他交易事项,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1000、贷:预提费用1000
则企业的净利润为-1000元,同时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提费用项目为1000元,即预提费用项目增加了1000元。于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即是按财务费用项目还是按预提费用增加项目来填补充资料,或者是两上项目都要调整呢?如果两个项目一同进行调整,则结果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1000)+财务费用(1000)+预提费用的增加(1000)
显然,上述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只是计提了一笔短期借款利息,并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错误的原因就是进行了重复调整。故只能在财务费用与预提费用增加这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单项调整项目。
假设企业当期收回客户前期欠款10000元,其中收到存款9000元,给予客户现金折扣1000元,此外无其他交易事项,企业应做分录如下(这里适当做了技术处理):
借:银行存款9000、贷:应收账款9000(分录1)
借:财务费用1000、贷:应收账款1000(分录2)
仅从分录2来看,企业的净利润为-1000元,同时财务费用项目为1000元,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1000元,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显然为0元。于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时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即是按财务费用项目还是按预提费用增加项目来填补充资料,或者是两上项目都要调整呢?如果两个项目一同进行调整,则结果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1000)+财务费用(1000)+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1000)
显然,上述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只是有一笔应收账款因发生现金折扣而未收回,并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错误的原因就是进行了重复调整。故只能在财务费用与经营性就收项目的减少这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单项调整项目。
由于财务费用代表的是非经营性损益,而现金折扣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属于经营活动,故补充资料中的财务费用不应包括由于发生现金折扣而产生的财务费用,而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则应包括由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而减少的应收账款。所以上述调整公式应为: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贴现时:借:财务费用1万作现金流量表时:
银存9万借:财务费用1万
贷:应收票据10万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万
iii)对应交税金的调整如书上P338,(20)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贷:应交税金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