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CPI数据是否可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6:05:08

生活成本持续提高,价格指数却在下降—我们的CPI数据是否可信

从“疯狂的大蒜”到“涨价的辣椒”,从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出台到各地自来水提价,从连夜排队给汽车加油到食用油价格集体上涨。过去的一年,尽管深深烙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印记,但物价上涨和对上涨的预期不断牵动百姓神经。

菜价油价肉价“涨”声四起──如何保障“菜篮子”?

    42岁的夏月翔是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园小区的一名修鞋匠。他天天在小区菜市场里干活,目睹了去年菜价的波动。“趋势很明显,去年一直在上涨。春节前后肉啊、蒜啊、油啊,涨得更欢,收入低的家庭心里发慌。”

    “物价持续上涨时,要着重关注城市低收入户的生活困难。”一个馒头从三毛变成五毛,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家庭不算什么,但对低保户来说可能事关“生计”。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去年农产品价格波动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大蒜、辣椒等蔬菜的投机性交易,再加上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天气,导致菜价、油价、肉价一时“涨”声四起。

    必须看到,去年一些农产品的涨价背后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问题,在无形中推高了物价。对此,在政府总体上强调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对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次充好、变相抬价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严厉制裁。

CPI为何随猪肉价格涨却不随房价涨──“价格指数”如何更可信?

    虽然物价上涨看得见也摸得着,但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去年却连续保持10个月的负增长。许多百姓提出同样一个问题:“生活成本在提高,价格指数却在下降,就是增长也涨得波澜不惊,我们的CPI数据是否可信?”  目前我国的CPI样本较为陈旧,已难以全面反映物价变动真实情况。

   我国现行CPI统计样本与体系,基本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但17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各类居民消费的权重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在我国现行CPI指标体系中,居住类消费占比权重过低,而食品类消费占比过高。这就是为什么猪肉价格一动,物价就动,而房价不断上涨却丝毫不反映在物价指数上。

   CPI各项指标的权重及相关资料,在许多国家都是公开的,但目前在我国统计部门的网站上则无法获得。在CPI信息收集、编制整理过程等方面,目前距信息公开相差较远。该提案建议,应根据目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模式,完善我国CPI指标体系。

蓄势待涨的“水电煤气”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公共产品缘何涨价?

    湖南邵东县从去年11月份开始,14.5公斤的瓶装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就一直往上涨,每罐从80元、90元到110元,最后涨到130元都“断供”。

    如果说去年底南方诸省的“气荒”还带有季节性因素,那么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以及各地不断召开的提高水价、气价的听证会,则释放出一种明确的信号: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调是大势所趋。

    “适当提价能有效避免浪费,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定价市场化是必然趋势。”长期以来资源价格过低的现实,鼓励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既要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要保证百姓日常生活,还要考虑收入分配上的合理性,这项改革考验政府智慧。”政府应采取差别定价的政策,兼顾效率和公平。

听证会“逢听必涨”是否广泛征求民意──价格究竟由谁定?

   在一些百姓心中,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价格究竟应该由谁决定?究竟哪些事项应该听证?听证代表如何产生?听证意见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内容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而言,还显得比较模糊。

   任何水、电、气等民生事业的价格调整,都应该广泛征集民意。政府应当尽力保持物价的稳定,在进行价格听证的时候,基层民意代表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

   对于公共事业的价格形成,不能由单一政府部门或少数企业说了算。从长远看,还应当放开垄断行业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通过竞争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