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向东看——通州国际新城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50:00

2010年北京向东看——通州国际新城规划

(2010-03-06 18:04:53) 标签:

两会

通州

国际新城

房产

分类:??明天的微笑?.?.?

   今年北京“两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世界城市”的叙述最为“抢眼”,在这一蓝图下,聚焦通州、加快新城建设无疑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笔。经过新一轮调整和优化后,通州新城规划的最新结果昨日正式公布,通州新城的核心区域从此前规划的新华大街一带北移到了五河交汇的位置。北移后的运河核心区将打造成北京的新商务中心,而在交通方面,除8条轨道线路将覆盖通州新城,规划部门正在考虑在1号线下方建设沿长安街直达运河核心区的地铁快线。目前,运河核心区的建设进入了进一步明晰发展功能定位的关键性阶段,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区域将形成跨越式发展,通州新城将成为北京面向环渤海地区的桥头堡。

 

  随着两会“聚焦通州”概念的提出,通州新城建设新地标计划也随之启动,通州新地标能否成为北京第一高度?日前,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向记者表示,通州新地标的建设高度预计不会超过CBD核心区。

 

  1月26日,市长郭金龙参加了市人代会通州代表团讨论,他指出,通州新城是北京的新城、首都的新城,通州新城建设影响着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大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要深刻研究通州新城在功能定位上,需承担和疏解首都的哪些功能,集聚未来科学发展的哪些要素,要在首都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通州新城的“前哨”功能和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新城发展。

 

  在场的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表示,目前,通州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目标,借鉴奥运筹办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新城建设指挥机构,明确了近期新城建设任务,正紧锣密鼓地加快推进相关规划深化、土地一级开发、水系景观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

  目前,通州正计划利用运河交汇形成水面开阔、景观秀美的三角洲地段,建设三座超高地标建筑,高度将超过330米的“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目前北关环岛一代的拆迁案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

 

  不过,随着CBD核心区地块的启动,朝阳区也表示要在核心区仅剩的地块上建设超越“国贸三期”的超高建筑,到底谁是北京第一高度引发人们悬念。市规划委主任黄艳透露,目前通州的规划调整方案已初步完成,CBD核心区的高度规划还没有获得批复,但从目前的初步方案看,全市第一高楼预计还会落户在CBD核心区。

 

  目前通州区委区政府正着手开展沿河地区拆迁及土地储备工作。计划2012年前拆除400公顷。目前已经拆迁和储备的土地面积达193公顷。同时将创新实施深度一级开发理念,即在完成一级开发土地上市的同时,将地块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绿地、市政设施、公共交通等附属设施一并建设完成,确保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高水平实施。

  新城规划?交通

  1号线下方拟建地铁快线 沿长安街直通核心区

  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介绍,随着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完善,通州区位优势更为突出:北京六环路和京沈、京哈、京津塘高速公路“一环三路”穿境而过,京通快速路和八通轻轨把通州和北京市区连成一体,京承铁路、京秦电气化铁路在通州城内交会。

 

  规划的新北京东站、首都机场联络线将大大增加通州外向交通联系的通达度,M6、S6、R1等8条轨道线(M1、M6、M6支、S6、R1、R1支、S3、S5)将覆盖通州新城,使通州与中心城以及其他新城建设交通联系更为便捷。除了现有及规划的6条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部门还在进行前期研究,考虑建设地铁快线,从1号线下方沿长安街直通至运河核心区。

 

  通州将通过轨道交通、大运量交通、交通专用线等方式组织区域交通及内部交通,同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和地下商业设施的开发,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将沿街商业设施、轨道交通车站、停车设施、行人过街设施等整合、联系起来,形成集交通、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空间,减少地面交通负荷;地面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现慢行主导、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理念,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新城规划?位置

  迁至五河交汇处 核心区位置北移

  通州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48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启动区、协同发展区、生活配套区和发展备用区。其中运河核心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是文化底蕴深厚、环境景观独特、区位优势明显、适宜优先启动的重点区域。

 

  与此前规划相比,运河核心区的位置从新华大街一带北移到了通惠河、京杭大运河、温榆河、小中河、减河五河交汇的位置,以水系带动区域发展。

 

  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介绍,通州位于中心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的中心位置,处于长安街的东端点。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位于长安街东端点的通州,加快发展建设的必要性凸显。

 

  通州处在北京规划发展的东西轴线与两个发展带的交点,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CBD),距国贸中心13公里,天安门20公里,是北京城市功能战略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区域将形成跨越式发展,通州新城将成为北京面向环渤海地区的桥头堡。

  新城规划?功能

  呼应CBD东扩 打造新商务中心

  运河核心区将打造成为北京新商务中心区,在功能上充分承接中心城的行政、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等功能,与CBD东扩相呼应,打造更高端的商务环境,形成面向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首都门户”。

 

  运河核心区将主要发展商务办公、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业餐饮等产业,充分利用通州运河文化、水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打造环境独特、极具魅力,集商务、消费、服务为一体的运河北京新商务中心区,拓展和补充北京中心城功能,吸引高端企业和消费人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目前,运河核心区的建设进入了进一步明晰发展功能定位的关键性阶段。根据市委、市政府对通州新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运河核心区将承载通州新城发展的主要职能,是通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点区域。目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会同通州区政府和相关委办局,正在开展运河核心区规划研究工作。(记者:刘砥砺梁琦)

 

 通州位于北京东部,始建于西汉初年,古称潞县,取水路、陆路交通方便之义。金中都因"漕运、通济"改名为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古往今来,通州以运河而兆兴,以运河而闻名,贯通南北交通、枢纽天下财富。运河舶来古都的辉煌,京城带动通州的繁荣。

 

 今天,时代机缘再次赋予大运河和通州新的历史使命。北京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对通州提出了新的城市定位: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参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地可见通州无论在总体规划定位还是在城市区位方面,优势都十分突出,处在东西轴线与两个发展带的交点位置,可以说西有永定河首钢、东有大运河通州,两河滋养了北京,两地也迎来了再次崛起的契机。

 

   为实现新通州总体规划目标,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东关、玉带河、运河等七座跨河大桥;新建、改扩建道路50多条,总长度250公里。加强了新城与中心城、首都机场及周边地区的联系,形成开放式路网体系。同时秉承"绿色北京"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陆续启动了万亩森林公园、运河整治、污水治理、城市公共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建改建绿化美化面积216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39%,滨水宜居的新城特色正在日益显现。运河核心区将承载新城总体规划的主要职能,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区域。为此,区委、区政府对沿河地区做了大量的拆迁及土地储备工作,计划2012年前拆除400公顷,目前已经拆迁和储备的土地面积达193公顷。同时积极开展了中心区及运河核心区规划研究。

   规划通州中心区占地面积48km2,包括运河核心区、协同发展区、生活配套区和发展备用区。其中运河核心区占地面积16km2,是文化底蕴深厚、环境景观独特、区位优势明显、适宜优先启动的重点区域。

 

   为将通州塑造成外向型城市,改变沿新华大街内向发展的模式,规划将通州核心区适当北移。充分利用京哈高速路便捷的交通条件及五河交汇极具魅力的水岸景观进行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带动运河两岸依次发展,形成彰显运河文化的滨水特色空间。运河滨水区是近期规划重点,由文化商务休闲区、高端商住区、会展综合服务区三部分组成。

   文化商务休闲区是古潞水汇集之地,曾是大运河转运码头,取名为潞港,主要功能包括:文化博览区,运河水乡区,商务酒店区。文化博览区设于中心岛上,四面环水,植被丰富,景观宜人,规划运河博物馆成为视线焦点。"一枝塔影认通州",运河水乡区则位于燃灯塔四周,西侧结合辽塔和西海子公园规划运河码头游览区,东侧毗邻大运河规划水上休闲娱乐区。利用运河交汇形成的水面开阔、景观秀美的三角洲地段集中安排商务酒店区。规划在东侧三角洲处设置集会议、娱乐于一体的超五星级酒店,高400米,成为核心区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在另外河道交汇处,打造200到300米高层商务群,形成以中心岛为核心的汇聚型城市形态。

 

   高密度的商务区、低密度的水上娱乐区、开阔的运河码头区、绿荫覆盖的中心岛,共同塑造了潞港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在运河两岸规划高端商住区,亲水的广场走廊和低层的商业娱乐建筑与高层的水景公寓共同展现出运河沿岸生机盎然的优美画卷。

   会展综合服务区规划在运河与六环交汇北岸,用地完整,适宜建设大型会议展览设施,并将成为运河沿岸的另一亮点运载量的轨道交通是加强与中心城联系和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现有地铁八通线和快速公交2号线贯通新城南北,规划M6、S6号轨道交通穿越运河核心区,共同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梳理交通网络是推动核心区发展的关键。本次规划提出了核心区主干道与京哈高速路直接联通的交通方案,增设两处立交,尽量缩短与中心城区的交通时间。同时使其与周边新城乃至环渤海区域的联系更加便捷,为打造通州外向型经济创造必要条件。对内设计环状交通系统,将各个三角洲功能区连接成有机整体。为使中心岛更加完整,在京哈高速路上设计一座横跨两河一岛的斜拉大桥--京门大桥,塑造通州新地标和北京东大门的城市形象。

 

   历史文化悠久的运河源头,五河交汇独具魅力的港湾,穿行其间的游船,气势如虹的京门大桥,标志现代文明的高端建筑群,共同描绘出通州新中心的生动画卷。运河北京文化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必将推动通州新城的崛起,成为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的桥头堡。运河文明的传承与再造将托起一座耀眼的京东魅力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