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广告化“尴尬”为幽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3:19:43
拜耳广告化“尴尬”为幽默
在美国,制药公司在销售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的药物时都会与患者进行相关病症的诊疗谈话,或者轻描淡写地谈谈风流韵事。在香港,拜耳医药保健(Bayer HealthCare)却采用了连环漫画的形式来宣传销售立威大(Levitra)。
自从德国医药公司拜耳旗下的这家公司针对保守的中国人重新设计了广告后,这种处方药的销量大幅飙升。新广告的说服力使保守的中国人开始走向西医讨论他们遇到的性问题。
香港报纸上一系列多彩的广告幽默地讲述了一个香港男人寻求“男性气概”的故事。中国喜剧演员黎耀祥(Wayne Lai Yiu-Cheung)扮演了所有广告中的“问题男”,他或吸烟过度,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或不再年轻,这些问题都妨碍了他正常的性生活。
问题是,香港的男性往往不愿意讨论自己有关性方面的事情,而且与西方男性,甚至台湾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的男性相比,他们在性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最少。比如,Aegis Group市场调查公司Synovate在200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仅有12%的香港男性认为自己“性感”,而美国男性认为自己性感的比例为53%,新加坡为25%。
因此,Interpublic Group旗下的公关公司Golin Harris为拜耳设计了一个广告宣传活动,他们从连环漫画书中找到灵感,创造了幽默而非性感或医疗式的广告。他们以所要表达的问题来取乐--同时突出重点。Golin Harris采用了经典的广告方法--展示了产品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他们对此进行了非常本土化的调整。一则广告甚至以与“娇妻”(或许是情人)遭遇性问题的老男人为主角。
这些广告中将令人尴尬的词眼以及观点以暗示及双关语的形式表现出来,构成了广告独特幽默的一部分。广告中没有具体提及“勃起功能障碍”,大多数只是以软软的、热狗形状的气球照片来代替。一则广告中,满意的消费者身穿超人的服装,但是胸部的“S”被“立”所取代。这个“立”既代表直立,又是立威大品牌的第一个字。
拜耳的这次广告宣传活动于7月底开始。公司称,立威大8月至10月在香港的销量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244%。它为本次活动花费了19万美元。拜耳在两年前首次将立威大引入香港市场。
拜耳称,它的新广告创意解决 两个问题。首先是香港男性在这方面的腆腆。拜耳销售经理Kenneth Leung说:“香港人喜欢追求时尚,但是他们在谈论性话题方面非常保守。”因此,在对焦点团体进行了仔细研究后,他决定在香港的平面广告中夫妻二人睡衣最上面的那粒纽扣都要系上。在另一个广告中,所有“性”字都被一个桃心的图片代替。
辉瑞制药(Pfizer)于1999年在香港推出万艾可(Viagra, 又名:伟哥)的时候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它举办了有勃起功能障碍医生参与的公共信息研讨会,但只有几位男性参加。辉瑞制药不断开展这样的活动,并发现慢慢地更多男性愿意加入进来,而且一些人现在和他们的女伴一起来。
拜耳说他们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香港法律禁止对处方药进行直接的广告宣传。立威大广告利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它们既没有具体指明医学问题,也没有特别指明立威大能够解决它。相反,一个软软的气球代表了这个问题,而一个没有标识的药片代表了解决办法。最近的一则广告中出现了一个立威大包装盒的照片,但是品牌名都没有出现在上面。
“不过,你运用成年人的想像力就能明白我们所表达的内容,”Golin Harris负责立威大的客户总监艾达•扬(Ida Young)说。“我们不是在促销这种药物;我们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信息。”
辉瑞制药对万艾可进行广告是作为打击仿冒品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药品的效力。
立威大广告宣传活动与众不同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直接提到了中医药物,而这是大多数西方制药公司通常在香港避讳的一点,因为法律禁止向消费者直接宣传药物,另外担心冒犯当地的传统也是原因之一。在香港,食用蛇胆,以及母牛及鸵鸟的生殖器对那些担心自己性能力的男性来说是个颇受欢迎的传统良方。这些药方也是具有盈利潜力的西医阳萎药物的竞争对手。
在立威大的一则广告中,一位男士在尝试了三种不同的传统药方后手里仍然拿着一只软软的气球。这时他说道:“我已经都吃过了,我还能怎么做!?”在下一格漫画中,只见他竖起大拇指,一片巨大的立威大药片矗立在他身后。他说:“只需10分钟,我就充满了男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