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建设是化解底层冲突的重要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3:01:5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由于世情的变化给底层带来新的挑战、国情的变化对底层管理提出新要求、党情的变化面临新问题、民情的变化给底层管理带来新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重新认识底层冲突问题,积极应对、善于管理底层冲突,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一、底层冲突的形成与成因
德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伦多夫认为,一个社会的常态是社会冲突。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冲突就始终存在;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冲突就无时无刻地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固定的、凝固的、静态的、超稳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从来都不存在,而变化的、运动的、动态的、非稳定的社会才是我们通常所观察到的社会形态。冲突和矛盾不是坏事,社会进步过程中普遍存在冲突,不可避免发生矛盾。我们管理社会,应对底层冲突,就必须首先弄清底层冲突的现状、特点与成因,认真研究总结底层冲突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一)底层冲突的现状
当前,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基层,村级财务混乱、农民“四难”问题、少数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债务偿还、权属纠纷、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然而无论底层冲突表现形式多么复杂,就其性质而言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
首先,在经济生活中,由于农村单一的所有制格局被打破,农村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益出现多样化,随之产生了不同特征的利益群体,随着农村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先富起来的部分群体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支配、干预意识也日益强烈;而思想保守落后、依恋计划经济平均分配时代的传统农业生产者,一遇土地承包与流转、权属纠纷等矛盾,就会心理失衡,引发底层冲突。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速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形成彼此依赖度很强的服务网络,但诸多环节的某一环节稍有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矛盾冲突。因此,农村社会的开放性的时代要求与农民自身市场意识、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不强的劣根性,往往是导致底层冲突的基本原因。
其次,在政治生活中,各种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成为底层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一些地方个别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法律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以权谋私,干群关系紧张,这是底层冲突的重要原因。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底层的民主,就不能使集中体现多数人的意愿;没有集中,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不能最终形成。但现实生活中,部分群众的不顾大局、态度偏激与个别干部集权思想、我行我素的对立,就容易在涉及干部选举、企业改制等关系自己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时,产生激烈冲突。
再次,在文化生活中,由于存在市场经济意识与传统经济观念的矛盾,新时期学科学、用科学的主流思想与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并存,以及不同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矛盾交织,加之底层群众文化水平偏低,对有些事情不理解,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疑虑,对企业的诚信度、对政府的公信力、对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二)底层冲突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性赛程”进程加快,资源重新积聚,伴随贫富分化加剧,使近65%的社会人成为“底层”,催生“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定型化,其居住、就业、就医、交通等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由此衍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底层冲突。这些包括农民维权、工人维权、市民维权、社会纠纷、社会骚乱和聚众犯罪等底层冲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主体的多元性。参与冲突的人员涉及工人、农民、市民等各个行业、不同的社会身份。包括企业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的城镇居民、下岗的军转干部、退休职工、环境污染受害者、重点工程建设受损人员、底层知识分子等。而就发生的底层冲突看,土地问题是当前农民“以法维权”的焦点,劳资纠纷是工人“以理维权”的重点,市民物业的 “理性维权”,则大多是通过消协或法律程序来解决,还有区别于维权事件的社会泄愤事件或者社会骚乱事件,应是社会底层冲突的特例。
二是方式的公开性。社会底层人员对官员腐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司法不公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普遍存在疑虑或不满,只要有导火索或“精英”分子的参与,冲突往往一触即发,一般都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参与人员往往挑选人群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交通便利的繁华地方,以及党政机关等公共场合,影响较大。
三是结构的松散性。在冲突初发阶段,冲突的主体大多是偶然集合而成的不确定人群,就是底层冲突中的所谓 “精英”分子,也一般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相互之间没有牢固的组织关系和行为规约,虽然少数冲突的主体也存在亲友、邻居、同事、同学等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一旦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冲突主体的部分人便会发生动摇、彷徨或自行分化和终止。
四是处置的复杂性。由于地方政府管治能力低下,突出表现在预警机制、处置技术和问责制度各个方面,与应对底层冲突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之冲突涉及的矛盾错综复杂,难以迅速解决,有的冲突随着冲突时间的延续,影响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个别的底层冲突由自发的、松散的冲突向有组织、有领导、有策划的方面发展,给处置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不易迅速解决。
(三)底层冲突的原因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正是在社会冲突酝酿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向前发展,没有社会的各种冲突,就没有社会的运动和发展,可以说,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不可逾越的沟壑。目前,我国既处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又处于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矛盾凸显期”,产生底层冲突在所难免。
第一,改革纵深推进和新旧矛盾交织出现是底层冲突的历史根源。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表明,无论是农村还是社区,各种体制性、社会性问题日益明显,各种底层矛盾冲突日渐突出,基层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面临重大挑战。基层干部“越来越难管”的抱怨与无奈,足以印证两个问题:一是从经济学角度看,恩格斯认为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进会必然伴随有农村的“阵痛”,这是一种必然。二是从历史学角度看,许多冲突的发生就是众多矛盾历史的遗留与集聚。改革是解决矛盾与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有改革,就有矛盾和冲突。
第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弱势群体增多、贫富差距拉大是底层冲突的现实根源。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全面消除贫富差距。改革开放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实惠的同时,也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革与公平的不对称性,引发了下岗工人就业难、“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弱势群体增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法治观念淡薄不对称是底层冲突的思想根源。从法学角度看,一些人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为权利而斗争”是社会和历史赋与他们不可转让的权利与义务,也是法治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由单一趋向多元。加之部分政治观念经济化、宗旨观念利已化、纪律观念自由化的底层弱势群体,存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加剧了矛盾与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普遍存在的“同病相怜”的心理,对冲突产生“火上浇油”的作用。
第四,少数干部官僚主义严重、行政不作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是底层冲突的政治根源。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同样也在增加,这不是社会出现了问题,因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社会发展中就难免会发生官员腐败问题。加之底层个别干部政治学习不够,宗旨意识淡薄,作风飘浮,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久拖不决,使干群关系恶化、紧张。当然,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小问题就会酿成大冲突,最终导致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底层冲突的应急管理
我们解决底层冲突、建设和谐社会,就在于中国的社会发展遭遇到了现实的相关问题。事实上,底层冲突本身并没有任何可怕之处,关键在于一个社会有没有疏通、调节社会冲突的机制和渠道。稳妥预控底层冲突,保
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真正构建底层冲突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底层冲突应急管理的网络建设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强化领导责任。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主动承担“第一责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化 “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加快发展”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深化底层冲突应急管理规律性认识,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立足基层、协同应对,信息先行、快速反应,整合资源、统一指挥,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底层冲突应急管理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底层冲突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指挥机制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切实加强解决底层冲突的机构、人员、预案等应急管理网络建设,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实现对底层冲突的主动管理和有备应对。
(二)加强底层冲突应急管理的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应对底层冲突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实践中也缺乏强有力的协调运作机制。如何共享冲突应急管理资源,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统一指挥协调,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有效应对底层冲突,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底层冲突应急预案,充分遵循“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将应急管理所需的各种重要条件,包括物资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社会力量,整合成综合统一的冲突应急管理体系,实现资源配置的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的职能和效能。特别要在统一调度使用基层干部队伍、政法队伍、民兵预备役队伍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步调一致、快速反映、科学处置。
(三)加强底层冲突应急管理的能力建设
基层干部应对底层冲突的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育的程度。要搞好底层冲突应急管理,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干部超前预见能力、洞察事态能力、控制局势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就是要坚持“团结多数,孤立少数”、“刚柔相济”、“慎用警力,依法办事”、“吸取教训,规范今后”的原则,灵活地运用政策,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果断处置。特别要深入基层,了解下情,遇到矛盾不回避;心系群众,体恤民情,感情沟通不武断;面对冲突,掌握实情,及时疏导不退缩,认真洞察事态发展变化,寻机突破;把握冲突性质,适时调整处理方法;了解冲突起因,综合分析研究,掌握冲突应急管理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