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拍卖中国》(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1:08:00
(三)第一次进场竞买圆明园兽首的中国人名叫蔡辰男
作为一名古董商,查尔斯当然毫不例外地对一些有来历、有故事的文物格外在意,从那时候起,他就暗地里在美国一些古董市场进行查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几天,他在一本旅游杂志里看到一篇带照片的文章,介绍棕榈泉一位退休老警察热情帮助游客的故事,那张照片是在布莱克大叔后院的水池边上拍的,隐约可以看见两只用来作装饰物的兽首状雕塑。查尔斯赶忙取放大镜仔细辨认,果然是两只铜兽首,一只是马头,另一只好像是虎头。就这样,办完手头上的事,查尔斯开车来到了棕榈泉,上警局一问,马上就顺利找到了布莱克大叔。
布莱克大叔犹豫了一阵,他倒不是算计这些中国的老古董能值多少钱,而是从感情上有些舍不得。因为尽管这几样东西是那位过世大兵卖别墅的时候送给他们家的,而且从他父亲开始,家里人谁也没把它们当回事,但是,毕竟跟了他几十年啊!那些个牛头马面的躯壳上,还保留着老兵、他父亲、他自己,还有他孩子们层层叠叠的指纹呢!可是,这一辈子下来,布莱克大叔就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的求助,哪怕是跟那些罪犯打交道。更何况,查尔斯是为了他的残疾老父亲开口求助的。
最后,查尔斯以每件1500美元的价格,买走了布莱克大叔家里的3只中国兽首。善良的老人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次普普通通的转让,竟为日后一桩纷纷扰扰的国际文物纷争埋下了伏笔。
查尔斯得到3只中国铜兽首后,一直秘而不宣,也没有急于倒卖出去。这一招在古董行里叫“捂宝”,就是买到一件估计有升值空间的宝贝,不马上出手,而是藏在家里捂上若干年,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货。什么是“合适的时机”呢?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等候同类别的藏品被市场热炒,比方说瓷器、字画、青铜器,等等,找到一个合适的高点顺势抛出;第二种是等候同种类的艺术品被市场热炒;第三种是守候在某些特殊的背景下推出特殊的收藏团体疯狂抢购。而如何选择这三种时机,也有另外的说法。比方说,藏品丰富、资金雄厚的可以联合拍卖行主动“制造”时机,打广告、制造新闻、挖掘藏品的传奇故事,等等;而像查尔斯这样不具备资金实力,又没有多大社会影响的藏家,就只好守株待兔、被动的等待时机了。
两年后,时机似乎到了。1987年,圆明园12生肖铜兽首中的猴首和猪首在遭劫后第一次公开在纽约苏富比拍场露面。大概是因为这两件拍品曾被“大都会博物馆”从展厅里撤展的缘故吧,它们的起拍价都不高,仅为几万美元,一直拍到最后,成交价也分别只有16.5万美元和15万美元。
尽管两只铜兽首的成交价不是太高,但若是按照查尔斯那另外3只兽首的进价来计算,却也整整翻了100倍。可令人意外的是,查尔斯并没有借助此场拍卖接着推出自己的藏品,因为他在这场拍卖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中国人进场了,并买走其中一只猴首,另一只猪首则被美国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精明的查尔斯似乎从中嗅出了更大的发财机会。
记者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这第一次进场竞买圆明园兽首的中国人名叫蔡辰男,台湾最大的信用社“第十信用合作社”原理事会主席蔡万春先生之长子、台湾艺术品收藏经济机构寒舍集团董事长蔡辰洋先生之兄长。
明日请看:一场起始于商业目的、被炒作成“爱国行动”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