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观与素质教育 + 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2:51:50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丰富多彩的观赏、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音、书画、人文类内容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丰富多彩的观赏、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音、书画、人文类内容 

',1)">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8卷第3期
年6月.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戴文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摘要] 从“有教无类”的教学对象观与“全纳教育”、“君子 成人”教学目的观与健全人格教育、“六艺”
的教学内容观与和谐教育、“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观与学生主体性精神的培养、教学互动的教学过程观与交往性教学、“知人 长善救失”教学评价观与开放性的“形成性教育评价”六个方面论述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 孔子; 教学论思想; 现实价值中田分类号"]G40—0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22(2006)03-0052—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中国占有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孔子的一生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聚众讲学和着经之中。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论思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文试就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价值作进一步论述和探索。
一、“有教无类”的教学对象观与“全纳教育”
孔子在他的教育活中,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能教育、需教育,提出了“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命题。孔子认为:人没有贵贱、种族、国别之分,人在社会本质上是相同的,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孔子说:“自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他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在他的弟子中,不论贫富贵贱,兼收并蓄,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子贡是个商人,仲弓之父竟是个强盗??而且孔子招收弟子不受年龄、地域的限制,真正实践了“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这和今天的“全纳教育”是不谋而合的。
实价值“全纳教育”容纳所有学生,不论在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文化的、种族的差异或可能存在的障碍,接纳所有的儿童,反对歧视与排斥,使教育渗透到每一个人身上,促进其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同时,它体现了一种“来者不拒,爱无差等”的教育公平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做到教育公平,实现“全纳教育”。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更应该如此。
二、“君子”“成人”教学目的观与健全人格教育孔子从培养“士”、“君子”的教育目的出发,明确提出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士”、“君子”的理想人格和各种才能。他对“君子”提出了智、仁、勇三方面的规格要求。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而最高理想的目标“成人”则需要具有智、仁、勇、艺、礼、乐六方面的素质标准。子路曾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完善的人,孔子回答说:“若臧武仲之知,公倬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孔收稿日期:2005一作者简介:戴文静(198l一),女,湖南平江人,2004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论史研究。
· 52 ·维普资讯戴文静 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第3期子通过修德讲学,博文约礼,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人格的多元协同发展。孔子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如在教学目的的制定时要求学生学习艺、礼、乐等知识,同时重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要求学生具有仁、智、勇的品质。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人才与当今人才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学习基础,更在于人的精神、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强调,人类在21世纪面临许多挑战与考验,但第一位的却是对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挑战。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精神等人格的健全,将是未来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人才特征。孔子的教学目的思想虽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仍不失为宝贵而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对我们今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六艺”的教学内容观与和谐教育孔子说“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志与道,据与德,依与仁,游与艺”(《论语·泰伯》)。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振奋精神,有利于立志;学礼可以使人了解做人的规范,使人在社会上站住脚;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懂得艺术。乐与诗、礼中的审美情趣可以使人产生对审美理想的追求,理解什么是崇高,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美丑。这里所说的“成”,是最终得以完成的意思。
所谓最终得以完成,是说一个人仅有德、智、体的教育和具有这三方面的素质,人还是不完善的。
只有加上艺术的教育,人才能成为完整的教育。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应该说,司马迁对孔子的教学内容概括是比较准确的。
笔者认为,当今所大力提倡的“和谐教育”思想和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内容观一脉相承。“和谐教育”是感性教育、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协调和统一。感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自然教育和艺术教育。即孔子所强调的对“乐”的学习,理性教育主要是指科学(技术)教育即对“射、御、书、数”的学习,而非理性教育则主要是指人文(艺术)教育即学习“礼、乐”。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呼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不是两种教育的机械相加,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它的实质是指两种教育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我们应当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统一起来,使之成为科学— — 人文教育或人文—— 科学教育。这种教育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自由为最高目的,从而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当前我国的教育,应当在不削弱科学技术教育的前提下,提高人文艺术教育的地位。在人的统一而完整的精神属性中,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原则和方向,而非理性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教育要努力克服精神世界的分裂和冲突,将精神属性统一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和谐的整体。我们应反思现代教育所存在的片面知识论,过于狭窄的专业技术化倾向。在培养学生专业智能的同时,丰富其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历史上孔子所开创的和谐教学思想道出了人类教育理想的真谛,即所谓“工具价值”目标与“目的价值”目标的和谐统一。
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观与学生主体性精神的培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主要表现为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思想。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这是就学生程度说的:可以传授给中等以上水平的人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传授给难以理解的知识。就各人特点来说,也要因人施教。孔子对一些人的问孝、问仁、问政等,都针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回答,这些不同的答复又恰恰是针对学生的某些缺点而言的。为了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他经常对弟子作调查研究,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噎”,“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这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使孔子培养了一批“德行、言词、政事、文学”等方面各具专长的人材。孔子· 53 ·维普资讯第28卷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总第106期注意学生的智力差别,根据学生的能力掌握传授知识的深浅程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今天看来。
“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承认、肯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强求所有学生向理想中的“优等生”全方位“看齐”,反对以理想化的共性对特殊个性的压抑,扫除了人们内心的教育歧视。因此,我们可以从孔子“因材施教”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应当特别指出,教师的教学观总是建立在他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体现了孔子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当作主体的思想。科学的先进的教学观念以正确地认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是内在的统一。
孔子主张“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就是说,要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而不能领悟时才去启发、开导他;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不再继续传授新的知识。孔子的这句精辟论断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隐含了深刻的启发教育思想,概括起来有两点:
第一,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子日:不日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卫灵公》)意即不想一下如何学、怎么办的人,孔子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可见,孔子主张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发挥独立思考精神,不能盲目依附教师的教。当代建构主义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主体要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变换和加工,不可能照单全收。所以素质教育要求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他已有的思维方式、生活实践以及性格特点,即把受教育者当作会自己成长自己吸收阳光和养分的正在发展的有机体,明白是他自己发芽、开花、结果,突出受教育者自身的“生态性”、主体性和认识的建构性。
第二,教师应该“当其时”、“当其可’ 而教。孔子认为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愤悱”时机适时地加以引导,“愤后则启,悱后而发”,他将“愤悱”作为“启发”的前提和基础,为的是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摄取状态,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 54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求知在先,教师的适时点拨在后,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当前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引导学生。教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它的本质在于引导,教也就是为了达到不教。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孔子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哲学思想,可以说孔子正是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博士所说:“孔夫子深深体认到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远比老师的教学更重要,所以他对学生的指点与启发也有很深入的看法。”
五、教学互动的教学过程观与交往性教学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交往过程。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中,明确把交往性教学观作为我国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突出强调教学的交往特性。教学过程被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激发、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孔子的教学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教与学的主体应当常常互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提倡“当仁,不让于师”,强调“每事问”,这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师生的交往、对话更能无拘无束,更能促进彼此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这恰恰符合当前教学改革提倡的交往性教学的要求。这种教育方法显然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教育本身来,也即是说人人都是学的主体,又同时往往担负教的任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正说明教者与学者是处于同一平台上进行平等对话。与学生交流彼此的体验,在这种彼此情感的交流中,师生实现了教学互动和共同发展。
维普资讯戴文静 孔子的教学论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第3期六、“知人”、“长善救失”教学评价观与开放性的“形成性教育评价”
孔子认识到其弟子各具特长,并存在着差异,《中庸》中就明确提出了“不可以不知人”的主张。
鲁哀公问弟子中谁最勤奋好学时,孔子便对颜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作了一番评价。评价的目的是“长善救失”。 学记》指出,教师学生要“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参考文献:
也”。孔子还把课内评价、课外评价,教育、生活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或整体性的评价原则。传统的教育评价是“终结性”,而形成性教育评价是“过程性”;传统的教育评价是“目的”,而形成性教育评价是“手段”,目的是“长善救失”。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教育评价原则,重新回顾孔子的教育评价,对我们今天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李远哲.中国文化与教育[N].明报,1999-10-0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沈季林.孔子教学思想评述[J].职大学刊,1996,(1):71—75.刘伟青.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时代诠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92—94.王新婷.孔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现代合理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82—86.赵玉惠.孔子教学思想探析[J].教育思想研究,2002,(6):28—32.’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The article discusses Confucius pedagogical thought and its realistic value from the following six respects: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social status in education”to the all-recruitment education;“virtuous man”and “grown-up adult”to the educ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six classical arts”to the harmonious education;from the teaching methods of“’s level”and “stressing elicitation and guidance”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spirit:
,and from the teaching judgement of“’s subordinates well”and “developing one’s good deeds and helping one out of faults”to the open-end“formal edu—”.:Co nfucius;pedagogical thought;· 55 ·维普资讯年第10期l总第124期)阴囝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剖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有“贤人t 弟子三千 在“有教无娄 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学而不赝.诲人 倦”的精神致力于教育事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他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集中反映在一部记录 L子及其学生的言I色与事迹的语录体着作——《论语》里。在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思想 当前.“素质教育 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呼声之中.不乏极端的倾向,这就是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割裂与忽视:其实 孔子就是我同最早的 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构建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有着重要的继承和指导意义,我们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其精神实质是接续一个中断已九的传统,恢复孔子开拓的教育文化精神,即重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一、学习方法观— — 孔子主张“学而不总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方法方面,孔子认为学恩并重,又应以学为基础。他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尤益,不如学也。”(《]!灵公》)他也强调在学习基础上的思考: 不同‘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其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意即不想一下“怎么办,怎么办”的^ ,我对他也不知该怎么办了。)主张通过思维括动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L子的这种学思不可偏废的思想,在今天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发散思维、聚台思维、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和刨造性想像等多种思维的综台体现。没有“思”就没有刨造。
现代素质教育在学习方法方面除r继承古代勤学好问、厦时复习、学思结合等优良传统外.更形成了以下特点: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 要使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必颁重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的作用。第二,通过自学才能发现前^和师妊理出乎其外”的融会贯通的效果.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不断增强 只有批判地继承,才能铲除盲目性,才能将前人的优良传统发展创新.发扬光大.课堂学习与课外及校外学习相结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习的结合.有利于把书本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克服课堂学习所具有的局限性,并有利于突破课内、校内的小视野、小社会,了解课外、校外的大视野、太社会.为 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方法观— —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材旌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孔子说;“中人 上.可 语上也;中^ 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就是要针对学生智能高低进行不同的教学。为做到这一点,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境哉 人焉鹰哉?”(《为政》
意印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所采纳的途径,审察他认为心安理得的事。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通过观察,孔子对自己弟子的才能、特点了如指掌。如 德行 颜渊、阕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先进》)(意即德行好的:颜渊、闰子骞 冉伯牛、仲弓 长于言语的 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冉有、季路。熟悉文献知识的:子游、子夏;)并以此确定适当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体现在《沦语》中比比皆是,屡见不鲜。诸如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故退之。”(《先进》)子贡聪明敏捷而略显浮躁,孔子对他说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无论古今中外,“因材施教”都是教育者进行教学时要遵循的撮基本的原则。目前,由=F班级授课制的广泛采用,给因材施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改善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使之趋于多样化、多元化,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
三、教育策略观——孔子主张启发式维普资讯的教学方法 他特别强调“小愤不启.小悱不发,举一隅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由于孑L子 循循然善诱人《子 罕》 ,常使他的学生进入一种“欲罢不能”{《子罕》】的境地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过程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 呢?显然,运用 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特别受到青昧.原阎柯I :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若趣。②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在课章【 的注意力 @让学生自已动脑思考问题。@在学生最想得到答案的时候肩发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给学习带来高教率 ⑤张弛有致,使课堂具有节奏感.学生不易感到疲倦。
实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舶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师提-{j r更高的要求 只有在学习邢些”半生不熟”、 似懂非懂”、 似会非会”的求西时学牛寸感兴趣.而且迫切希望掌握它、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提问拄巧、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及良好的控制课堂的能力。
四、教学内窖观—— 孔子主张“诗、书、礼、乐、射”通才教育】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确立了 美育”的地位,提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艺术教育也是美育,它对培养学牛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起很大作用,而且美育蕴涵着德育的重要内容 人们知道, L子的教育教学内容是} 分广泛的, 诗、书、礼、乐l射”无所不包,主张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仅 乐”为例.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已经将这一内容用之于教学了 L子本人也是个旨乐家,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水平。如:“子语鲁大师乐日:‘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眦成。”‘(《八佾》)(意即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的道理说;“音乐是可以理解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而优美;继续展开下去,和谐、分明、连绵不断,最后完成。”
“于谓《韶》:尽美矣,叉尽善也。谓《武》:尽姜矣,未尽善也。 【《八佾》
”于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圜目圆圈2001年第1o期{总繁124期子H: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泰伯》
孔子还喜欢唱歌,善于唱歌。音乐也是他授课的科目之一。上音乐课时,充满了民主精神:“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述而》
这些音乐教育对学qi的身 【 发展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五、教师观—— 孔子主张以人为本孔子施行的足一种以^为中心的民主教育.显示出对学生的尊重:这同样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而孔子在教育 主张“有教无类”,不阁为学生贫穷、地位低就不教他们 子日: 自行束修以上,占未尝无诲焉。” 《述而》)(意即只要是带着薄礼来求见的,我没有不教他们的一同时,孔子叉实行教学相长的原则子日:“学而不厌、海人不倦,可以为师枭。”{《为政》
在师德修养方面, L子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首先.孔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为人师表的前提一其次,作为教师, L子提出仍要 学而一 厌”,更是难能可贵由此,叉导致了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是表扬多于批评。《论语》一书中,孔子对不少学生作F评价,其中大多数屉表扬。如: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 ”(《公冶长》¨意即孔子谈到子贱;“这个人真是个君 啊!”)子曰: 赐也.始可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f《学而》
子日:“起于者商也!”(《八佾》)(意即: L子说: 能够启发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
”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从孔子这些对自己学生充满爱意的褒奖话语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循循善诱的可亲导师的形象。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应掌握评价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换占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教师成功的秘诀。用闪光点来克服学生的不足,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尊心是学生成才的关键。
综上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我们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孑L子的教育思想里朴素的素质教育观点,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直泼得到科学的继承并加以利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文学系  责任编辑 孙喜田维普资讯
',2)">
',3)">
当前在线健君文荟人数 您已欣赏本篇



',4)">
',5)">
',6)">
',7)">
',8)">
',9)">
',10)">',11)">',12)">',13)">
',14)">

',15)">
',16)">
当前在线本馆人数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