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聿珩:满腔热血置身公益(山东建筑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9:45

2005年10月,获演讲比赛第一名
【1】 【2】 【3】 【4】 【5】 【6】 

王聿珩,男,1986年11月出生,2004年考入山东建筑大学广告学专业,成为了我的一名学生,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他就对我说过“我要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一直记忆犹深。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这个孩子。一直以来他的表现,让我感到满意和自豪,甚至有些惊异。
他热情活泼、富有才华,是朋友们的快乐天使,校园活动的中坚。他勤奋好学、聪明能干,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只有20岁的他玩起来还像个孩子,但工作起来却是个拼命三郎,两年里他一直为公益事业努力着,从社会各界为贵州大山和黄河源头募集到财物总值达30多万元。现在,他仍在努力着,他用执着和坚韧诠释着对西部和社会的关爱……
追寻徐本禹 点燃西部情
2004年徐本禹的故事感动了祖国大地,也燃起了王聿珩同学心中西部支教的熊熊烈火。2005年7月,大一刚结束,他就组织了“追寻本禹足迹  励志精彩青春”活动,从本禹老家、中小学、华中农业大学到徐本禹支教的贵州省大方县,一路感受徐本禹生活的点点滴滴,体味“本禹精神”,并在大方县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支教,并通过各种募捐给当地带去了现金、电脑和书籍总值近2万元。最终活动成为学校社会实践的第一名,并成为了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他作为领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获得了山东电视台、山东电台、济南时报等近20家媒体的30多次报道,在校园和泉城济南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记得从贵州回来我问王聿珩同学有什么感受,他说“本禹是伟大的,可他也只是帮助了贵州的孩子们,茫茫西部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又是那么的渺小,我们必须通过我们努力,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来关注西部,奉献西部……”。 我想,正是这15天的支教生活,让他真切的体味了西部真实生活,坚定了他关注西部的信念。这次贵州之行,是他倾心公益行动的一个前奏。
发动社会齐努力  携手反哺黄河源
2005年10月,刚结束贵州的活动,王聿珩拿着一篇网上对黄河源头报道来找我说,“邓老师,您看看这篇报道,母亲河哺育了我们,我觉得到我们反哺黄河源头的时候了……”,那一刻我看到这个小伙子眼里闪烁的泪水,也被他深深感动了,看完报道后我也深有同感,我对他说:“咱们一块努力,我会大力支持你的。”
2005年12月,经过了两个月的精心准备,王聿珩带领同学们成立了保护黄河源协会,并对外宣布发起大学生联手保护黄河源大型公益活动。活动的目标是:利用至少三年的时间,发动100所高校加入到保护黄河源的队伍中来,为黄河源地区筹集资金修建一所希望小学,一片防护林,救助100名黄河源贫困儿童。当我刚看到这个目标时,我很怀疑,我不敢想象这个孩子能有这么多的想法。可他自信的笑容让我刹那间看到了希望,我决定一定要帮助这个孩子完成这个伟大的梦想。
“除了热情,我们一无所有。可这阻止不了我们的行动”王聿珩这样对我说,他也在这样做着。除了上课之外,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宣传黄河源上,展板、海报、画册、QQ、帖子……他带着同学们跑了不知道多少家部门、学校、企业,碰过壁,受过嘲笑,更多是不相信这几个孩子能够完成这么大的活动。记得有一天早上,王聿珩没来上课,他宿舍的一个同学给他请假说它为了给几家不同的公司做赞助方案,熬了三个通宵,早上迷迷糊糊睡去了,大家没忍心叫他。几个宿舍的同学说,自从组织这个活动来他几乎每天都晚都是第二天才睡觉。黄天不负有心人,更多的人被他们感动了,他们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2006年4月28日,“同饮黄河水 情系黄河源”首届大学生联手保护黄河源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2006年5月1日,活动第一项“课本传递工程—走进黄河源”举行,我作为带队老师和王聿珩一起带着从山东各界募集到的近6万本书籍、1万多件衣物、1万多件文具(总值近30万元)来到海拔4300米的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和多日的过度劳累,王聿珩同学在玛多县病倒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简陋,打吊瓶时没有消好毒,他的左胳膊出现非常严重的静脉炎,一直肿了近一个月,到现在还没有康复。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停止活动,他一边打针吃药、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在为黄河源头四处募集,准备着暑假再去黄河源头。为了更好的宣传黄河源,考察黄河源的生态和教育状况,
7月12日—8月1日,他和队员们再次来到黄河源,登上了牛头碑所在的海拔4610米的措哇尕什则山,并黄河源头一直走到黄河流出青海的民和县,在玛多县、共和县、贵德县、民和县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支教,整个活动一万两千多里,给当地带去了很多物资,并发动同学们帮助了几十名贫困生。
山东省共青团、青海省共青团、济南市共青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电视台等10多家政府部门、20多家媒体、16所高校参与了活动。活动得到了中国青年报、联合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据统计各类媒体共报道120余次。其间,CCY7《生活567》、山东卫视《今日报道》、山东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民生直通车》、山东广播第六频道先后派出了8名记者全程记录了整个公益活动。现在,他和队员们已经从黄河源头回来,正在继续为黄河源的宣传和帮助努力着……
“保护黄河源,靠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必须用我们的亲身感受发动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王聿珩同学不止一次的对我说起这句话。的确,从徐本禹到西部志愿者再到任何大学生活动,大多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行动,向他这样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发动全社会的人一起关注西部的活动在山东甚至在全国都是首次。作为指导老师,我一直参与整个活动,非常了解整个活动的难度和他付出的努力,他没有选择五彩缤纷的娱乐生活,而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转化成了对母亲河、对整个社会的关爱和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年仅20岁的他,在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后,从没想过退缩,能够联系这么多部门一起参与和支持活动,在社会上掀起强烈的反响,这种胆识和能力是一般大学生缺少的,我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
他如此专注公益事业,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影响他的成绩。在学习上,他一丝不苟,上课多有独特的见解。每次论文,他都查阅很多的资料,非常认真地完成。大一、大二都获得了奖学金。但是他并不死学,作为一名广告学专业学生,要求很强的实践能力,他便积极抓住每一个机会,很多稿件和文章在《齐鲁晚报》《中青在线》《电脑报》等媒体发表,并且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他带领的华夏之光创业团队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
能够组织这么大型的活动,光有热情是不够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必不可缺。我想,王聿珩同学的能力应该是在校园活动中锻炼的。进入大学两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每次都获得很好的成绩。他擅长演讲辩论,在大一入学不久就参加了很多比赛,面对众多的大三、大四甚至研究生选手他都临危不惧,获得了我校社团杯“友谊辩论赛”、“艺术杯辩论赛”、“中华美文诵读大赛”、“我为党旗添风采演讲大赛”等众多比赛的冠军。并在省里比赛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多次主持校内外大型的演出和比赛。他多才多艺,在众多的校园活动里,都会涌现他的身影,曾在书画绘画大赛、摄影大赛、征文大赛中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在大一,他就组织成立了山东建筑大学校辩论队,多次组织校内外辩论赛,使这支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为校园文化一颗璀璨的新星。大二,他成为了学校最年轻的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组织了众多大型活动,成为了校园文化生活的积极分子。他的才华和能力也逐渐被社会上认识,多次被邀请参加全国十大谈话类节目《齐鲁开讲》,并参加了“驻济(南)高校社团高端论坛”等诸多活动。
(撰稿人:邓相超――山东省政协委员,教授,现任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建筑大学广告传播与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
(该人物由山东建筑大学、青海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济南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山东卫视新闻中心记者张宁、滕德昌联合推荐)
【1】 【2】 【3】 【4】 【5】 【6】 
王聿珩:满腔热血置身公益(山东建筑大学) 满腔热血 宗泽 江湖夜雨评水浒(9)满腔热血的阮氏三雄 别穷得只剩满腔热血 – 飞信空间 – 中国移动飞信 重庆建筑大学校歌 全世界最疯狂的建筑都在迪拜 宛如置身外星球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14号 上海市总工会(交通银行大楼)(图文)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13号 上海海关大楼(图文)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23号 中国银行大楼(图文) 中国书法大观(三):热血书家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王建硕: 客齐集最近的大学公益讲座 大学小容2005: 线上公益,线下商业? 北大教授:京沪大学招生涉嫌歧视山东河南考生(中国青年报)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29号 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图文)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10—12号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汇丰银行)大楼(图文) 【上海外滩建筑】中山东一路15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图文) 山东日照市定额站建筑消耗量定额答疑 晒晒中国最牛大学建筑 天益社区 学术,思想,评论,学习,人文,演讲,大学,高考,留学,研考,休闲,公益,专栏, - 人物春秋 - 李自成研究的重大发现(著名历史学家苗体君) 中国书法千年大观(三):热血书家 热血三国 □ 养心益脉汤专治心脏病 [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