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泰然:经济“专家”忽悠百姓为高油价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1:34:18
先说一个最近的事情,大陆地区的油价要降了,为什么会降?是因为两大公司的成品油卖不出去憋库,减产了。情况来得很突然,暴利不成了,所以降了。

      详细的情况请参看下文:

        近日有“专家”对媒体称:“美国的低油价政策不适合中国”。归结起来原因有三:一曰国家实力强;二曰人民惯开车;三曰保障措施多。

在中国,老百姓是相信“专家”的,因为他们是人民所不熟悉的领域的权威,他们说的话往往会被百姓当作为经济行动的风向标。但是这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专家们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职业操守。一旦“专家”们失去了道德底线,被利益迷惑了双眼,而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光环便褪了色。

在有关油价和燃油税的争论中,我们听到了太多“专家”的声音。他们对于问题的解说听上去言之灼灼,头头是道,但仔细想来却别有滋味,他们的夸夸其谈经不起琢磨。如果按照他们的话去做,吃亏的总是咱老百姓。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专家”代表谁的利益?在面对一个个关系到百姓生计的切实问题时,他们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关于油价问题一些出租司机都比有些专家敏感,看的要透彻深刻。

以中国的油价为例,从2000年开始,中国成品油价就是参造国际三地油价为基础而形成,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纽约。那时的专家们以低油价不适合我国国情,在国民收入平均水平远低于欧美的情况下,苦口婆心地劝说民众接受油价与国际接轨;目前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油价比国内油价低一半时,怎么又以“国情”为由,说美国的油价不适合中国了呢?

其实不管是强调“节能减排”也好,或是鼓吹“中国不适合低油价”也罢,这些都是“专家”们迷惑百姓的烟幕。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油价的高与低,而在于我国油价的形成机制。我国拟实行的油品定价机制大致上是:油价=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国内炼化成本+合理利润。这是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制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的基础上,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再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市场规律而人为制定的油价形成机制。这个机制本身就有巨大的缺陷是成本中将蕴含巨大的黑洞,而且不能准确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一个扭曲的定价机制。其特色极有可能是导致国内成品油平均价格高于国际成品油价格总水平的情况。

对于我国多年来国内油价的改革稍加回顾,我们不难发现,油品改革的措施都是围绕着价格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油价与国际价格接轨为目标进行的。但是,定价部门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上扬时,国内上调时反应迅速、及时跟进,然而在价格下调时却总是磨磨蹭蹭,像个大家闺秀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一点出租司机和私家车主感受最为深刻。

目前国内石油市场还处在一个高度垄断的环境下,如果只是一味的在油价指标上进行形式上的调整以证其“与世界接轨”,那么无异于用百姓的血汗直接给垄断石油巨头“输血”。而只有在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这个本质问题上做出调整,直接与国际成品油市场接轨,形成由市场确定的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才是我国油价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人为的“高油价”和“低油价”对国民经济都有着巨大的伤害:人为的高油价会导致周边国家的低价油通过走私涌进我国;会刺激石油企业增加油品加工量和供给,而高油价会导致百姓减少油品的需求,这样出现供大于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最后导致成品油销售困难,出现“憋库”现象。反之,如果人为的低油价则会导致石油企业减少成品油的供给,而百姓会增加油品的需求,供需作用的结果是出现供不应求,最终造成成品油短缺、出现油荒。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必要直接与国际接轨,让市场来决定成品油的价格,这比定价部门人为的控制成品油价要优越和科学。只是,国家要考虑我国民众收入总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收入总水平和有一半原油是自产原油的实际情况,采用油票或现金返还等方式,定期把在油品上的超额收益部分返还给消费者;同时要加大对公共交通,出租行业和农用柴油的价格补贴力度,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

实际上既不存在所谓美国的“低油价”,也不存在欧洲的“高油价”,只有一个油价,那就是符合市场规律和适应百姓消费能力的油价。说来,这样浅显的问题,我想“专家”们不会不懂,他们只是不愿讲透彻,所以总是表现出“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样子。中国的“专家”们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珍惜百姓的信任和依赖,而不要因图名利,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和操守,那样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都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