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故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53:05
冯骥才: 故乡 2006-11-10 9:35:05







 
  一九九二年春天,我陪母亲,并携妻儿,赴老家宁波举办“敬乡画展”。我父亲年轻时离家来津务商,创办实业,此后再没回家省亲。我就更不知故乡是何模样了。然而血液中却有一份情意,与遥远又陌生的家乡依依相牵。一九八九年父亲辞世后,心中生出回乡探亲的愿望。一是为了安慰母亲,二是寻找父亲旧日的踪迹,扯住远去的父亲的衣袂。

  在父亲出生的故地慈城,寻寻觅觅,居然找到了不少往日的遗痕。譬如父亲出生的老屋,爷爷坐过的椅子,老井、古瓮以及爬满青苔的雕砖的高墙。我还在父亲儿时玩耍的院子里取出两剖抔泥土,回来在为父亲迁坟时,将其中一抔与父亲骨灰合葬,另一抔放置在我的书架上。

  更重要的是与本族老老少少都见了面。由此始知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大到整个家族的变迁,小至一砖一瓦一点遗物;远至唐宋时代的列宗列祖,近及我的晚辈,全都热烘烘向我拥来。
一天,一位族人名叫冯一敏,请我到她家看她珍藏的家谱和几幅先祖神像。这几幅神像是明代之物,上有题跋,写着我先祖的姓名。大家都说我的模样,酷似先辈。一下子使我感到自己身后的背景竟如此深远与厚重!我将神像拍照下来,留做纪念。明代没有照像,这便是真实的影像了,而且从绘画角度看,皆是五百年前肖像画精品。

  谁料第二天,冯一敏女士竟带着女儿到我下榻于市内的旅店来访,并捧来这几幅神像,外边包了红纸,竟然要送给我这个冯氏后人。我惊喜又感动,我怎么能接受如此珍贵的馈赠?我回赠给她自己的一幅画做纪念,仍觉受之有愧。但从此每逢过年,都要把这几幅先祖神像悬挂于壁,烧香磕头,表达对代代先人的虔诚与缅怀。

  那次从宁波归来,感触万千。个中最奇异者,便是觉得宁波也是我的出生地了。我的一切一切分明都源自那里。于是,每每见到那里的图像与消息,都百倍亲切;倘一时见不到,亦会诗之画之思之想之。我画过一幅《雨竹图》,上边题过一首诗,曰:疏疏密密雨,轻轻重重声,浓浓淡淡意, 深深浅浅情,远远近近事,都在此幅中。

  那幅《雨竹图》早已送给我家乡的一位族兄。但这诗却同样在这幅《故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