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际大师心药方》浅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9:32:24


《无际大师心药方》浅释

 大师谕世人曰: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

何名十味?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

此前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寿。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灭罪延年,消灾免患。各方俱不用,后悔无所补,虽扁鹊卢医,所谓病在膏肓,亦难疗矣;纵祷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况此方不误主雇,不费药金,不劳煎煮,何不服之?偈曰:

此方绝妙合天机,

不用卢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

急须对治莫狐疑。

 

无际大师即唐朝希迁和尚,拜在六祖之徒青原行思门下,时人尊曰石头和尚,与马祖并称二师。他讲的十味妙药,是修身修心的方法,这里讲的慈悲心、好肚肠、温柔、信行、中直、孝顺、老实、阴骘、方便,都是劝人要做到的。要做到这些,又要有方法。说要用宽心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份。通常人的毛病就在火气大,好争,好夺,不服人。所以道理只用三分,不能太多,太多则常常与人争道理,争是非、对错,就只能看别人是错,而自己是对,那么就离开了自心而去认识事物,为人处事则一定不会顺利。所以要用宽心,去焦燥,去三分火性。药炒好了,再放在平等盆内研碎,用平等盆就是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一切人也是平等的,应尊重,不能有私心、偏心,而且自己和别人也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念头。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对等的,你打人一下,则相应的也该受到同等的反作用力。因为平等心不容易生,爱人如已的心难以生起来,并长久行持,所以又说要“三思”,再三思量,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如此才行把这些药碎为“末”。再把药末和成丸,则要用六波罗蜜,即佛教讲的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用这些把十味药和成药丸。这里讲的波罗蜜,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即到彼岸的意思。佛教大乘菩萨行有六波罗蜜,但只有般若智慧才是根本,没有般若智慧,前五个方法都不能到彼岸。般若是智慧,即佛教讲的观一切法是因缘合和而生,因而无自性,无所有,不可得,具体讲来,就是布施时不见有我布施,不见有人受布施,不见有布施的东西;三体轮空,这样的布施才是功德,这样的功德如虚空、宇宙一样大,即大义参天,才能到彼岸,才是成佛的条件。如果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布施的果只是福报,不能成就佛果,即不能到彼岸。五度都要这样行才能圆满,才能到彼岸。这里讲到波罗蜜,也是告诉人在世间行慈悲、存好肚肠、孝顺、阴骘、方便时,也不可着相,如此也才能是真正的药了。否则行一点好事就望十分回报,做一点功,就想得很多报应,那就不是真药,而假药了。所以这里讲到“波罗蜜”,也就是要人重视般若智慧,做真正的药,不做假药,甚至毒药,确实没有智慧,做出假药来只能是害人的。能有般若智慧,则十味药就是真的,就能到彼岸了,即佛教所讲的成就菩提道了。所以说丸子要做成菩提子那么大。这里也是说辛辛苦苦做了这十味药,用了这么多心,应该有大的理想和目标,回向到成佛的理想上,不能把这些用来求一些世俗、个人的小利,否则就如同用金玉换一块糖来玩,就太可惜了。这样珍贵的药,每天服三次,即是说日三省吾身,切问近思,有烦恼不安,有病了,就服用,不要拘于时节,间隔多久服一次,即是要人时时提撕这个心,时时反省,时时服用这些药来对治生活中的烦恼病,服药要用和气汤送下,即要心平气和地服,不急躁,一急就乱,就与这些教诲相违了,就会减少效用了,真能这样做,就没有什么病不能治了。服了这些药,最怕就是一边用药,一边又做不利健康的事,所以又讲到了七件事,戒言清行浊,则要言行一致,心口如一,也与上面十味药中的中直一块相似。佛教讲“心直如弦”则成道容易。最怕就是心弯弯曲曲的,说的一样,做的一样。如果这样,药也难起作用了。戒利已损人,则要爱人,真爱人则不求已益处,而自私则求已益处。有时为了求得自己的益处,不惜损害别人。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人能效法天道,则为而不争,就能如以前的俗语说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就能舍已为人了。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这些是说人不可存暗昧的心,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心态能坦荡光明,则自然阳气充足,而健康开朗,相反有暗昧的心,以为别人不知道,但心态不光明,则身体也自然暗里受到损伤,不会健康。平地起风波更是为人的恶。起风波则是自己的心性不稳,无法定住自己的性命,不能素位而行,不肯尽本份,总是要闹出点别扭、是非、风波来,搅得周围不得安宁,这与上面就的“老实”一个相违。最后又说到药的功效。能十味全用,则成佛作祖,得上福上寿。这几味药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不真正磨去自己的火气,就不能真正安分下来,不能用般若智慧来行持,也就只能望“药”兴叹了。而如果只用四五味,也可灭罪延年,消灾免难,这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其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作圣贤,这些药都是人的天性中有的,因而也是能理解的,可以做到的。所以立志就当立上志,全做到这些。如果不用这几味药,而一味求神佛保佑,心与神佛不相应,在心外求法,求救,则是徒劳。这是说修心是修身的根本,心诚了,也才能感动天地神明,否则就是与天地相隔,是自欺欺人,不能有效。而且这个药方是治性上的病,所以不费药金,不劳煎煮,心性上的病好了,身心上的病也就能好了。

这个药方,虽是佛门人所作,但中间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思想,如讲阴骘全用。道教有《文昌帝君阴骘文》专讲如何行善积德,骘是保护的意思,意思是说做了好事,天神就会暗中保护。在传统文化中《石音夫功过格》一文中,又讲到积德、行善与修积的种种不同。认为“如人借我物件,用坏还不起,我就不要他还;借我银钱,还不起,亦不要他还我;若借人银钱什物,必要还他,不欠来生之债,此为'积德’。不使人父子不和,兄弟不睦,不背地说人是非,不扬人恶名,不破人好事,不助人暴气,勿图小利,勿无故杀牲,勿成就人杀牛,勿宰家犬,勿大禽鸟,勿伤虫蚁,此为'行善’。无钱不可强为,强为不成功;果有钱,修桥补路,培补寺院,装修佛像,刊刻善书,不论事之大小,钱之多寡,随便劝化施予,此为'功果’。若修积,全凭心上用功夫,起了一点好心,他人不知我自知之;起了一点恶心,他人不知我自知之。善事可作,恶事莫为,方为'修积’。”

至于药方中讲的孝顺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伦理思想,认为人从父母而生,当敬养父母,这也是各宗教所提倡的,人不孝,则好抗上,在社会与领导相处就难,就会招难,而能孝顺父母,则能受气,不发火,才能去除心中的火气,才能真正成人。

老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这是说人要守本份。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不可越位说话做事。人能老实则能立住自己的性命,也就能顺天命而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果总想多拿少做,心有偷心,则会亏损自己的心性。

这里讲了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思想,要人敦伦尽分(孝顺、老实),劝人行善积德(慈悲、好肚肠、阴骘),又教人知书达礼,从容中道(存温柔、讲道理、有信行、中直),这些生活中的伦常道理明白了,做到了,且行得圆满,则人的心性也就安定了,心性安定,则性命(从天而得的性命)也就安定了,这样自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