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8000到4亿的传奇--林园调查--博客巴菲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9:45:36
一个从8000到4亿的传奇--林园调查
关键词:林园
一个从8000到4亿的传奇-林园调查
blogbuffett 转载
http://news.QQ.com   2006年04月28日16:47  华商网—钱经本刊记者/张曦元金守中 摄影/罗曼 图/IC CFP 王嵬 茶蘼
全身行头不过百元,没有名表、名车,没有随从,甚至没有自己的公司和职员,用一块三毛钱解决晚餐的人,他会是一个拥有4亿身家的“中国巴菲特”吗?

有基金经理给他打电话说:中国股市需要你这样的人。
今春的沙尘暴看似更加猛烈,林园的出现,不具备沙尘暴的破坏性,但颠覆意义极强。一个以8000元投资股市,16年后的今天自称4亿的身家的矛盾体,他已经吸引了N多媒体的目光,N多股民的追捧。
在16年中实现近97%的年均收益率,总资产实现5万倍以上的增值!在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最长的冬天之后,林园的突然出现犹如强心剂,让很多股民对于牛市、投资、财富以及明天充满了希望,同时,也让无数圈内人士的质疑声鹊起。
林园的“股道”之行
今年43岁的林园,在进入股市之前,对股票一无所知。
医生,是林园的第一份职业。进入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工作之前,他就读于某卫生技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两年后,由于无法适应医院倒班的工作节奏,他调到了深圳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工作期间,他曾在南京某知名学府进修电子工程。对于一个医学专业的人而言,学习电子工程存在很多困难。
同一时期,林园开始接触股票,那一年,是1989年。
1989年:5万倍增值的起点
1989年,林园全家人共同筹集了8000元,进入股市。
林园分别买入了30股深发展银行的股票(账簿中简称“发行”),他以88.45元买入深发展股票,之后反复操作,短短几个月盈利12万元;
林园妹夫马先生现在还保存着90年初的账本,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骁勇善战的“母钱”的概况。
直到今天,马先生对当时的证券市场依然印象深刻。
《钱经》:听说林园最初的8000元之中也有你的一部分,最初的证券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
马先生:当时是八九年底,我们都是凌晨三点起来拿到股票在自由交易。那个时候特别简陋,大厅的中间有一块黑板,比如上面写着"深原野,10块5毛有没有人要",可能过一会就会涨价到11块。有人就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和猪肉菜市场没有两样,这样来回倒几次就可以赚不少钱。如果有些朋友要买那只股票,又刚好有人想卖,我们还可以中间介绍一下,每笔可以赚到100多块钱。
《钱经》:当时的100元是什么样的概念?
马先生:当时比较高的月工资大概是四五百块钱。
《钱经》:很多人都说那个时候炒股闭着眼睛都能赚钱。和你们一起炒股的人多吗?他们现在怎样呢?
马先生:当时有不少人都发了大财。特别是1996年回到股市的时候,有一帮老朋友,其中有些都是从几万炒到几亿身家的顶尖人物。
不能不提的“深发展”
关于深发展,老股民张先生回忆:“深发展刚上市时(1992年),20元一股没有人敢买,还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去买。有人投了1万元持有,早已经变百万富翁了。”
一份1997年的报纸曾这样报道:深发展发行原始股时自愿购买的人很少,政府就要求党员带头支援国家建设。某单位为完成发行任务,规定凡认购者每股个人出钱0.5元,单位补贴0.5元,非党员每人1000股,党员须认购2000股。
结果是很多稀里糊涂买股票的人却成了最大的赢家。
当时股市还是“T+0”,而且没有涨跌幅限制,一只股票经常大起大落。“当时朋友买过的‘东北电’,一天内涨了100%。”张先生说。
1994~1995年间,也就是深发展上市两年后股价低徊的一段时间,林园以12元买入这只在原始股时代就让他获益匪浅的股票,并在1996年底至1997年初期间,以大约40元价格出手,斩获颇丰。
深发展在1997年以后跌了八年多,导致期间买入并长期持有者,亏损严重,这是二级市场风险。现在看来,深发展的向上复权价至今仍有90多元,原始股持有人至今仍挣了很多钱。不少业内人士笑说,自1997年以来,深发展(这只股票)有较大的二级市场风险,但没有IPO风险。
有人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是选股票的问题,而是敢不敢买的问题。当时市场上没有长期投资的概念,常常是当天进出。股民完全是在听消息,谈不上技术含量。
在中国股市的那个特殊年代,持有原始股无疑是最迅速、最有效的发迹之路。
以1992年为分界点,我们做了一张非常有趣的表来说明当时的“大机会”。
持有沪市原始股的投资者,1992年以前的被套风险为6.06%,持有1992年原始股,被套的概率达到15.38%。
1990~1992年: 8000元“牛”成1000万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开放,上证指数从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点,涨幅达1329.30%。这个区间是中国股市诸多财富神话争相上演的时期,林园也不例外。
林园的8000元此时变成了100万。
1990年代,这是一个足以令人兴奋的数字。而林园却淡然,因为当时有很多人都赚到了大钱;就像参加深发展400人股东大会一样,1/400的感觉并不能让人多么的激动。也是在这一年,林园开始第一段婚姻经历--恐怕我们很难将这与财富的突然增加完全割裂开来,因为人们总是在财富发生相当大的量变时,寻求更多精神上的幸福;这一年,林园27岁。
1991年初,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林园运用他的100万元,在之后两年里,他收购并操作深发展、深原野、深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在其上市后实现了十几乃至几十倍的增值;到1992年,其股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元。
对于自己的第一个100万,林园对记者说,当时的感觉就是:终于可以不工作了!这种平和的低调的心态,倒是非常符合林园对于“有钱”的认定标准--10亿美元,1000万似乎并没有带给他太多的感触。
深发展
1988年,当时只有深发展一只股票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上柜交易。深发展1987年发行股票成绩不理想,银行领导班子就讨论决定在1988年将老股民的20股并为一股,并印刷一种钞票似的票券作凭证,以示规范。还有一个类似存折的小本,用以表明股票拥有者的身份,以便于分红。
1993~1995年:熊来了,凭“铁律”脱身
1994年7月29日,上证A股指数从最高1640.71点,跌至321.2点。这是真正的熊市。当时大部分股票市值都是两三元,十元以上的寥寥可数。中国股市目前为止真正惨痛心扉的熊市有两轮,另一轮就是始于2001年6月,至今才稍见起色的漫漫熊途。
1993年熊市,倒下了一批曾在原始股市场挖到第一桶金的豪杰。当年的管理层曾命令券商死守777,典型的护盘股票申能股份,每天开盘便打出100多万的巨单守在8.18元,从而促成了两次中级行情,一次次级反弹。
长达四年的“大熊”压垮了很多散户和机构,而林园却毫发无损,并安然脱身。
用林园自己的话来讲,每次熊市脱身,都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我只是选择优秀的公司和股票,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决不投资。我有自己的投资铁律;这使我每次可以在股市长期走低前脱身。”这正是所谓“不战而胜”(只是不知道,其他投资者是否能有这样的坚定和运气)。
三年的跟踪期、行业熟悉原则、看三年内“账好算”的企业、放弃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林园向记者阐明投资铁律。
从股市脱身的林园转向了其他领域,但却没有太大的收益。1994年底,股市出现复苏迹象,林园也发现了"值得投资"的股票。他将前两年投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陆续撤回。投资再入佳境的时候,林园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并险些由此引发当时深圳最大的离婚财产分割诉讼,诉讼标的3000多万元。
1996~2001年:“长牛”带来4000万元 他撤了
从1996年初的500多点,上证A股指数蹿升至2001年6月14日的2341.02点。
林园所谓“抓龙头中的龙头”策略这一次有了充分的体现:1996年底开始以22元买入四川长虹,最后以每股平均60元以上价格卖出(约半年),当时他各个账户上的长虹总计有100多万股,为他赚了4000多万元。
老一辈的知名股评家黄健华回忆:“1996年到1997年,特别是1997年香回归前后,股市投机性很强,政府为了打压这种投机行为,上了很多的新股,当时可以说炒新股必赚。”
也许林园的婚姻和他的财富以及中国股市的发展属于同一周期;1999年,他第二次结婚。
股市继续向前,但是在闭着眼可以赚钱的大形势下,高收益会让人们有些盲目。不过这一次,"不战而胜"的林园再次明智地发现,投资股市的人们已经抛掉了所有的基本面,甚至技术面;而自己却又一次发现找到合适的公司和股票的难度,所以,自2000年以后就开始从股市撤出资金,而在股市达到顶峰之前,他已经全身而退。
2001~2003年:“消失”的三年
林园称,脱离股市这三年去投资了房地产等其他实业领域。然而,他说过对其他的领域根本难以提起兴趣,也不愿提及所开发的地产项目。我们在谈话中,他无意间表现出了对于国外股票市场的熟悉;恐怕,这不仅仅是兴趣和其他或有或无的原因吧。
2001年到2005年,黎明前的黑暗里,南方证券倒下了,德隆系倒下了,基金来了,QFII来了,股改启动了。
2003年底至2006年初:他开始露脸了
“如果不考虑IPO等将造成的负面情况,2~3年内大盘指数将冲高至5000点!” “95%股票估值仍然高,所以还要跌!但是我买的股票将会翻几倍,即便大盘不涨,我的股票依然会涨!”这是林园2005年底开始,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狂妄"的预言。林园的胃口和信心似乎明显放大。
这次重回A股,林园的资金已经达到了近1.7亿的规模;并且,主要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每种组合投资规模可高达千万,所投资的股票数量也明显上升。在这轮投资中,他的重仓股主要是贵州茅台、五粮液、铜都、云南白药、招商银行、宝钢、武钢、万科、中原高速等“准龙头”股以及可转债。
到目前为止,林园的这些投资所带给他的财富,已经不止4亿元了;因为在2006年第一季度的这次行情中,他的投资差不多每天都在增值。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林园却又一次恢复了单身的“幸福生活”。
林园说自己是个相信一见钟情的人,所以,当婚姻中的感情因素已经若有若无的时候,放弃或重新开始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听到的是比普通人更为平常的生活。他自己承认,自己很少和朋友一起吃饭,也就很少买单的机会;他的"朋友"们的慷慨反衬了他的吝啬。他的几辆车、甚至于手机和手机费都是朋友们“友情赞助”的。
现在,他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全国各地的调研,往返于各地的证券营业部大户室,其中北京5个、深圳3个、成都1个。
我们所看到的或许是林园"股道"背影,一个突然高调出现的传奇故事,衬托在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陕西人身上,接下来的会是什么呢?
林园VS巴菲特
比拼业绩 --林园胜
如果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沃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 Buffett),那么,到2000年这1万美元的价值大约为2.7亿美元,这仅仅是税后收入。显然林园在十六年的时间中完成了更胜一筹的增长。如下页图为巴菲特最骄傲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股票的表现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十六年间,巴菲特使伯克希尔的股票以平均年收益为22.6%的年增长速度远远甩开标准普尔,而林园则在短短十六年间,以98%的增长率累积了他的4亿元。
如果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十六年的时间,8000元的初始资金。巴菲特将只能得到20万元的增值空间。

伯克希尔公司是巴菲特治下集保险、投资、多种实业于一体的集团企业,也是巴菲特回馈股东投资的窗口。在上图的期间内,伯克希尔在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的价格从最初的19美元升至50442美元。

林园vs巴菲特财富积累速度
比拼耐力 巴菲特胜
巴菲特:稳操胜券的投资办法就是长期持有。他把资金投入到他有胜算把握的地方,然后一路持有。巴菲特说:我们最喜欢的持有期限是永远持有。巴菲特一直都在努力收购那些仍将持续经营几十年的公司,他不是那种当日对冲套利的交易商,而是一位持股时间长达数十年的交易商。
林园:在选好个股后,先是少量买入一些做跟踪,时间可能会长达三年。其次,就是反复调研,然后在合适时机大量买入。然后每个月都会通过电话、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所持有的股票公司经营是否发生了变化。像2003年开始买入的贵州茅台,其实是因为在1994、1995年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白酒行业了,一般买入到达一定的组合比例后,就不会轻易买卖。只有公司的基本面出了问题,或者未来发展看不清楚之后,才会考虑卖出。
比拼小气 平局
巴菲特:总是把钱捂得很紧,只是偶尔掏点钱,用于像增添房舍这样的事情。而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成员每年的薪水是900美元。
林园:我的‘抠门’在圈子里很有名--飞机下来只坐大巴,酒店只住二三星级的,买部手机也要跑遍全城找最便宜的,就算30块的东西我也要讲价。在证券公司我是贵宾,都是他们请我吃饭。这是我消费的原则,也是我投资的原则,就是只买性价比最优的东西。换句话说,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东西。
周围评价 巴菲特胜
巴菲特:罗伯特·索纳是一位退休的股票经纪人,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索纳从他任职的克鲁恩顿公司得到了一张1万美元的奖金支票。索纳本来可以把这些钱还清抵押,但是他决定把钱交给巴菲特来投资。索纳在1998年10月12日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曾经说道: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上帝、沃伦·巴菲特和我的妻子。但是,对于前两者的顺序我不太肯定。
查尔斯·彼得森,拥有1956年巴菲特在奥马哈的第一家合伙公司最初投资者之一的声望,同时他也是奥马哈公司的总裁和拥有者,他非常骄傲地把巴菲特合伙公司最初经营协议张贴在拜伦里德的公司、他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该文件显示他在巴菲特合伙公司中投入5000美元,这是巴菲特所能接受的最低投资数目。
林园:据林园称,事实上,已经有一两百人在跟着林园操作,都是开始不相信,过了几年才相信了。林园对周围的朋友影响至深。在他们无锡的房地产项目中,尽管林园并不是大股东,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如果发生分歧,一定按照林园的决定实施。有一位合作伙伴甚至对妻子这么说:如果我不在人世了,所有的投资决定都必须林园来拿主意。
因为巴菲特周围的伙伴都属于知名人士,他们的财富也已经得到众人的认可。
难以置信的程度 林园胜
有关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的许多事情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比如说,公司5位数的股票价格,人们首先感到怀疑。--安迪·基尔帕特里克《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大部分业内人士对林园的财富事迹都是大摇其头,每个人都认为这是神话。
如果论怪诞程度,巴菲特略逊一筹。
各自持有的股票 平局
很显然,两人持有的股票都是行业内优秀的公司,基本面也非常好。
关于巴菲特,林园自己的说法是:别老拿我他比。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得比他好呢,巴菲特所处的历史环境显然不及我现在的市场。
   
相关链接
林园:中国股市是能赚钱的地方
http://blogbuffett.bokee.com/4810486.html
林园:中国股市催生的亿万富翁
http://blogbuffett.bokee.com/4602221.html
一个很好的资讯网址,现注册免费试用一个月,赶紧啦!(全年缴费可要过万!),
网址:http://www.bolaninfo.com/bolanweb/down_2.asp?friendname=94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