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富豪的慈善习性:为何热衷慈善事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06:35
“大狗”富豪的慈善习性
(2005年2-3月版《商界名家》  文/柳丫)
有钱人为什么热衷慈善事业?在《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这本炙手可热的畅销书里,作者康尼夫以他惯有的尖刻口吻断言:所有的慈善行为都有很大的利己成分。具体而言,慈善行为是替有钱人做广告宣传的一种方式,是为争夺统御地位而做的。在“批判富人动物习性”的主题下,在对目标读者及市场反应做出充分预测后,康尼夫抛出这样的观点不可谓不高妙,但不知道私底下他会不会心虚地问自己,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当然,康尼夫先生多半没听过这句古话)?
岁末TVB(香港无线)“万千星辉贺台庆”的晚会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独具匠心的节目,不是魅力四射的明星、而是被老伴搀扶着颤巍巍走上台的邵逸夫(之前几次看到他打盹的镜头)。那一刻,掌声热烈而持久,我相信这里面包含着崇敬与爱戴,你也许记不起他实业家的身份,但你一定不会忘记他是一个慈善家,因为在中国大陆,只要有教育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邵逸夫的痕迹。迄今为止,他资助大陆的教育经费已经超过了28.3亿港币,谁有胆量、有资格怀疑这位耄耋老人是否诚心一片?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完全为了自己,慈善行为也已成现实,还在动机的问题上喋喋不休的话,多少有点令人生厌。相较而言,《商业周刊》近期公布的“慈善家排行榜”要显得有趣许多,至少不那么愤青与苛刻。我们可以不带任何成见地分享其中几个富人的慈善故事,你会发现慈善对他们来说也许不过是一项事业、一种需要、一个习惯甚至于一次意外。
沃伦·巴菲特:此事纯属意外
“股神”沃伦·巴菲特虽贵为全美第二大富豪,却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他至今还住在40年前用3万美元买的旧房子里。《华盛顿邮报》前任董事长葛兰姆女士曾经领教过巴菲特的吝啬,据说有一次在机场,她想问巴菲特借10美分打个电话,没想到他竟拿着一枚25美分的硬币跑到很远去换钱,然后给了她10美分。还有一次,巴菲特看到地上有枚10美分的硬币,就弯腰捡了起来,弄得在场所有的人都惊讶不已,巴菲特自己倒是满不在乎,笑着说,“这是另一个10亿美元的开始”。在儿女心目中,巴菲特的形象也没有“高大”多少,他们毫不客气地指出,巴菲特是个不会用割草机、衣着古板、非常吝啬的父亲。巴菲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苏西、大儿子霍华德和小儿子彼得,霍华德是个摄影师,彼得是个音乐家,苏西则是个家庭主妇,他们三个很早就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因为巴菲特早就跟他们明确表态:“如果能从我的遗产中得到一个美分,就算你们走运!”
对于慈善行为,巴菲特原本不为所动,翻看几年前的报道,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批评——巴菲特准备把他的财富带进坟墓,极尽讽刺之能事。巴菲特倒也不否认,直言“我的问题在于对其它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只喜欢管理伯克希尔,在这方面我很自私”。巴菲特大概拿出了自己财富的1%来做慈善事业,在之前的排行榜上,巴菲特夫妇的排名是第26位,但这一次他们一下子蹿到了第三位,这完全是个意外——起因是巴菲特夫人苏珊的突然去世。
大笔捐赠一直是苏珊的心愿。辞世前不久,苏珊在接受一次电视采访时说,在慈善捐赠方面,巴菲特跟她有很大的分歧。苏珊非常喜欢因为慈善事业而在印度奔波,并不惜睡在布满灰尘的床垫上,她想马上把更多的钱捐献出去。巴菲特则不同,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积累财富,以后才可以做大笔捐赠。这种分歧以意想不到的一种方式解决了。2004年7月底,苏珊在探望朋友的时候突发中风而身亡。此后,根据巴菲特和苏珊达成的遗嘱,巴菲特把苏珊持有的价值25亿美元的股票全部捐给了他的慈善基金会,这样一来,巴菲特最近5年的捐款总额达到了27.21亿美元。苏珊终于如愿以偿。
欧普拉·温弗莉:感恩的心
“脱口秀女王”欧普拉是《商业周刊》“慈善家排行榜”上的新面孔,同时她还是第一位上榜的非洲裔美国人。
1976年,22岁的欧普拉在美国巴尔的摩港市WJZ电视台做新闻女主播的时候,摄制组对她百般挑剔:你的鼻子太宽了,你的头发太长了,你太煽情了……最要命的是,他们嫌欧普拉这个名字不好记,要她改成苏茜,因为这样听起来比较亲切。欧普拉拒绝了。现在,恐怕没有哪家电视台会蠢到叫欧普拉去改名字了,每个星期有3000万美国人守着看欧普拉的节目,她的谈话节目历经19年而长盛不衰。此外,1988年她成立的电影公司Harpo(Oprah倒过来写)使她成为全美第三位拥有自己电影公司的女人;1985年她主演的影片《紫色》(The Color Purple)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她创办的杂志《欧普拉杂志》(O, The Oprah Magazine)有200多万的订户;1996年她成立的欧普拉书友会则将美国无数的电视迷改造成了托尔斯泰和乔伊斯·奥茨(美国小说家,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崇拜者。
自称“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人”的欧普拉有一个不幸的童年。1954年1月29日,她在密西西比的一个小镇科修斯科出生,母亲一生下她就扔下她不管,幼年的欧普拉跟外祖父、外祖母在一个农场生活。长到7岁的时候,欧普拉跟着母亲搬到了密尔沃基市,靠母亲给别人帮佣和领取救济金而艰难生活。9岁的时候,她被一个亲戚强奸了,13岁的时候,忍无可忍的欧普拉从一个熟人那里借了点钱,离家出走,差点被送进少年管教所,14岁的时候,她还生下过一个孩子,但很快就夭折了。那之后,欧普拉终于到田纳西州跟父亲生活在一起。“他非常严格,”欧普拉说,“他关心我,希望我的生活过得好。”父亲要她读书并且每周写读书报告。欧普拉的人生这才有了转机。高中毕业后,欧普拉获得奖学金进入田纳西州立大学学习。
欧普拉的乐善好施与她童年的记忆密切相联。欧普拉12岁那年的圣诞节,母亲告诉她和兄妹们,因为钱不够,他们没有圣诞礼物了。欧普拉难过万分,不知道同学问起收到了什么圣诞礼物的时候该怎么回答。就在她准备接受残酷的现实,过一个没有礼物的圣诞节时,三个修女敲开了他们的家门,给他们带来了礼物:火鸡、果篮和一些小玩具,欧普拉得到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我高兴极了,再也不怕回学校去会很难堪了,这些修女帮了我们很多,我后来再也没有遇到过她们,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她们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圣诞夜”。
欧普拉真的没有忘记那个大悲大喜的圣诞夜,她成立了欧普拉·温弗莉基金会,致力于通过捐赠教育来帮助全世界的妇女和儿童。“我相信教育可以带来自由,”欧普拉说,“它是我们改变命运的武器。”
最近5年,欧普拉为慈善事业提供了总计1.51亿美元的捐款,“给别人带去欢乐的时候,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她说,“我的人生很美满,我喜欢与人分享生命中的礼物。我相信,付出越多,回报越多……幸运的是,这些事情、这些经历让我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了。”
皮埃尔·奥米迪亚:慈善事业里的改革先锋
奥米迪亚创建eBay的故事听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想当年,他只是想给未婚妻建一个网站好让她在网上做生意而已,他没想到这让他在31岁那年就登上了“全球40岁以下富豪排行榜”。可正是因为这不期而至的巨额财富,朋友们明显感觉到他浑身都不自在。“不要让它(财富)再增长了。”奥米迪亚曾对他的投资顾问说。奥米迪亚内心的困扰表现在了他放荡不羁的扮相上——留马尾辫、蓄山羊胡、穿运动短裤、趿人字拖鞋、开96 VW。他一心想逃离硅谷,那里永无止境的鸡尾酒会和兜售商业计划的MBA已经让他烦不胜烦。终于,奥米迪亚清空他的小卧室,卖掉他不太大的房子,带着妻子旅居祖国巴黎。
回到巴黎,奥米迪亚终于有时间、有空间在烟雾缭绕的咖啡馆里一边啜饮红茶、一边思考他的下一个大问题——一个慷慨大方的、对赚钱提不起兴趣的有钱人可以做什么?上半个问题很好解决,奥米迪亚一家已经宣布要把差不多所有的财产都捐献出去。接下来的问题难度要大一些,这数十亿美元该怎么用才能像eBay那样产生无边无际的影响呢?
巴黎之行结束后,短发、不留胡须、着正装的奥米迪亚出现在了公司例会上,这种干净利落的装扮似乎暗示着:我已经找着了方向。果然,他拿出了一套突破传统的慈善计划。2004年3月,奥米迪亚公开宣布奥米迪亚尔网络公司将不仅仅投资非赢利性机构,还将对赢利性的公司进行投资,这个创举震惊了整个慈善界。“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人为地划一条界线——赢利行为都是为了赚钱,只有非赢利的机构才是帮助人的。” 接受采访时奥米迪亚说。奥米迪亚正在做的就是模糊这种界线,创造一种全新的、混合型的慈善方式。
奥米迪亚这个决策的灵感来源于eBay 1.25亿个用户,这些素昧平生的人学会了相互信任。信息不灵通的人通过大家的帮助变成了自立的企业家,危地马拉的村民则开始把他们的手工艺品卖给公园大道上的人们。“你必须问问自己,商业真的只跟赚钱有关吗?想做对公众有意义的事情真的只能通过非赢利的机构吗?”奥米迪亚说。
奥米迪亚做的变革不仅止于此。从诸多方面来说,奥米迪亚是慈善排行榜上的一个异类。比尔·盖茨、戈登·摩尔及米歇尔·戴尔这些慈善家用的都是传统的方式——把钱交给某个慈善机构来发配。新新慈善家则用经营的头脑来打理慈善事业。奥米迪亚开创了完全不同的第三条道路。他的慈善活动是自下而上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米迪亚甚至不为他的100亿美元选择捐赠方式及捐赠项目。他把选择的权力给了所有人。“这是一次革命,你能听到破冰的声音。”有人如此评价这种革新。在Omidyar.net上,奥米迪亚夫妇新设了一个聊天室,在那里,他们跟全世界的人讨论该做哪些慈善项目。此外,奥米迪亚尔网络公司基金会还拿出一大笔钱专门用来支持一些致力于公益活动的个人。通过剔除中间人,决策权从专家交给了实践者,奥米迪亚认为他的慈善活动变得更高效、更有创意、更具影响力了。
关于这一点,以下这个小例子可以作为佐证。两年前,奥米迪亚尔网络公司基金会的全球捐赠部门设计了一个网站,在那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慈善项目。印度哥印拜陀的一群老师提出了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个项目——学校新厕所计划,资金:5000美元。这些老师发现每年学校都有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退学,他们大概猜到了是为什么。项目通过后的几个星期,包括纽约一位作家及摩根银行一位银行家在内的4位捐赠者凑足了那5000美元。不到3个月,这所学校就建起了女孩专用的厕所,捐赠者收到了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和照片。事实证明老师们的猜测是对的,女孩们成批退学的原因是已经发育成熟的她们觉得没有独立的厕所很难堪。现在,两年过去了,因为这个小小的慈善项目,有100个女孩留在了学校,据估计10年内,440个女孩会留到毕业,再推测下去,这些女孩当中说不定会有一些因此而走出贫困。
在传统的慈善捐赠里,不管是通过红十字会、公益金(United Way)还是小的地方性慈善机构,支票开出之后,捐赠者通常搞不清自己到底帮了谁、有什么效果。奥米迪亚对这一点也做了改革,像eBay那样,他们设计了透明的系统,这样一来,捐赠者就可以监督他们的钱用到了哪个项目以及受益者是谁了。
唐娜·柏柏:三个孩子的母亲
2000年3月,菲利普·柏柏以4.88亿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的公司CyBerCorp,同一年,他和他的妻子唐娜用1亿美元创立了“希望之光”——一个旨在帮助埃塞俄比亚人的救助组织。创建这样一个组织是妻子的主意。
唐娜20多岁的时候非常崇拜鲍伯·吉尔朵夫,这位著名的摇滚歌手有感于埃塞俄比亚触目惊心的饥荒,与另一位歌手联合创作了一支单曲——他们知道圣诞节吗?(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并邀请众多明星以Band Aid之名举办Live Aid演唱会,来帮助埃塞俄比亚人们。
唐娜生下三个孩子之后,生活对她来说非常的舒适,“我唯一觉得不舒服的是,我知道我还应该多做点事情。”1999年,唐娜在家乡奥斯丁遇到一位女士,这位女士刚刚收养了两个埃塞俄比亚的孩子。这启发了唐娜,她马上联系埃塞俄比亚驻美国大使特默鲁,那时候,她差不多有20万美元可以捐。大使建议唐娜亲自到埃塞俄比亚去看看。唐娜接受了他的建议。埃塞俄比亚之行深深震撼了唐娜,在她目光所及的地方,贫穷、悲伤和绝望无处不在。从埃塞俄比亚一回来,唐娜马上打电话给特默鲁请他立即到奥斯丁来,在那里,他们创立了“希望之光”。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唐娜认为慈善是孩子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每年去埃塞俄比亚的时候,她都要带上孩子们。现在,她最小的儿子刷牙的时候会记得把水龙头关紧,因为在埃塞俄比亚他看到了水的重要。而她18岁的大儿子赖安则会非常主动地参与“希望之光”的活动,上大学之前他请了一年的假,那段时间,每个星期他有4个早晨会呆在“希望之光”,有1个早晨,他会跑到儿童群益会去做义工。
唐娜的热情甚至打动了自己的丈夫,2001年2月,卖掉了CyBerCorp的菲利普加入了她的慈善事业。“我们非常意外地成了有钱人,几乎是一夜暴富,” 菲利普接受采访时说,“对我来说,要不要重返商界真的是一个抉择。商界对我已经毫无吸引力了。唐娜用她的心、她的眼界发现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相关链接: 救援海啸灾区,内地企业家在行动
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卷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又留下了无数的难民,好在他们不是孤独的,因为全世界都在为他们牵肠挂肚、向他们扶危济困,在积极行动起来的人当中,我们看到了因慈善问题而备受问责的内地企业家的身影:
★ 1月10日,网易创始人丁磊宣布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款1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帮助海啸受灾地区重建家园。截止到截稿之日,这是国内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据说,丁磊1月7日就曾流露出捐款的意愿,推迟计划是因为诸多顾虑:万一人家问起,如果真心想做好事,为何不用化名?为什么要捐1000万元,而不是500万元,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斗气?为什么捐给外国,而不捐给受灾的中国人?以后国内遭遇灾情,他会捐多少?深思熟虑之后,丁磊觉得这1000万元还是要捐。“中国的富人中想捐款的肯定不在少数,但大家都怕枪打出头鸟,我可以带个头。”在公司发布的新闻稿中,丁磊坦言:“(此次海啸)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难,我对此次灾难的严重后果深感震惊,对于灾区人民的苦难,虽未亲临,却感同身受。我希望通过个人捐款,为救灾尽绵薄之力。”
★ 在这次海啸捐款中,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和尚都一套价值180万元人民币的房产。
潘石屹是2004年12月25日在巴厘岛听说海啸消息的。2005年1月2日,回到北京后,夫妻俩决定捐款,1月4日,款项到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账户。此后的一次捐款活动中,潘石屹又捐出了一套房产。
“看见灾难发生后惨痛的景象,任何人都会感到震惊,都会想能做点什么事情,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潘石屹说起捐款显得有些轻描淡写。
★ 2004年12月31日,TCL集团联合中国广州红十字组织在广州启动“世界心”国际救援行动,据介绍,该活动是香港以外的中国企业为海啸之灾进行的首次救助活动。
“世界心"国际救援行动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TCL集团捐款300万元,款项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配置救援物资捐送给印度、印尼、泰国等灾区人民;随后,由TCL集团号召全球TTE五大运营中心数万名员工进行募捐;最后,TCL以义卖的形式进一步募集资金以救助灾民。
★ 灾难发生后,中国淘宝网发起名为“爱心中国”的赈灾义卖活动,得到了百余名知名企业家和文艺界人士响应,他们捐献出一些物品在淘宝网上拍卖。其中,亚信CEO张醒生捐献了一部1892年中国最早的古董电话(目前中国仅存两部);阿里巴巴CEO马云将跟随其1年多时间的斯柯达2004轿车捐献;文化名人金庸先生捐出了亲自手书的一幅字画“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也捐献了1996年创业之初的第一部座驾切诺基吉普;腾讯CEO马化腾则捐出了自己用的88888的QQ号码;王石拿出了攀登珠峰时的连体登山服、登山鞋和手套……拍卖持续一周,拍卖所得交给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海啸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