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刍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3:20:46
  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方面,先看一看在《论语》、《孟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四个字:
 “爱”在《论语》中出现9次,在《孟子》中出现40次。计49次。全是褒义。
 “安”在《论语》中出现17次,在《孟子》中出现23次。计40次。全是褒义。
 “乱”在《论语》中出现15次,在《孟子》中出现18次。计33次。全是贬义,防之。
 “霸”在《论语》中出现1次,在《孟子》中出现15次。计16次。大部分是贬义,戒之哉!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
  求安全,除暴乱,是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如果让很多暗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民众的上空,民众整天生活在惶惶恐恐、难以终日之中,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失败的社会!”
  怎样挽救这样的一个“失败的社会”?坚船利炮吗?不行!导弹核武器吗?不行!建立上千个海外军事基地吗?白搭!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①
  依此类推:“在家不打人,出外无人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白天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因此,一贯作亏心事者,不会有安全感;乐善好施者才有长福。
  春节不慎摔碎了碗,“岁岁平安嘛!”如果有人财产受到了损失,最能使他开怀的一句话:“失财免灾嘛!”(唐朝)王参元家里失了火,柳宗元反而祝贺他。此类格言,均经过千年历史验证,不会有错。人们能够过个太平日子,
  子曰:“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②
  又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③
  所以历来明智的学者、政治家无不以适当的“均富”为重要考量。
  城市建筑:也是安全第一。不仅要实质的安全,而且在感观上要有个安全感。东京的保险公司大厦,像是反扣的漏斗,大底座,观感安全,实质也安全。哈利法塔,828米高。实用吗?难说;炫耀吗?不见得;安全吗?站在地面的人可能担心,登上塔顶,风吹晃动难免。即使装上千吨大铁球,晃动振幅减小了,自然频率却增加一倍。舒适吗?难说。即使被空飞机撞击,大铁球坠落,也足以毁坏整个高塔。
  据悉:法国建筑多在3层及以下。我国建筑专家曾建议:以6层以下为宜。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北京的高层也多在26层以下。窃以为:一般不宜再高了。纽约曼哈顿区,挺拔的高楼林立。一旦因故全部人员出楼,街道上不能容纳。我们切不可模仿。而且高层建筑之弊端远不止于此。高楼坠物伤人屡有发生,行人于其下犹如上面悬有“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扔垃圾袋的,有扔楼西瓜的,有泼盐酸的。一本英文书为了图解“look out”(留神),楼上要泼脏水,喊:“look out!”,楼下探出窗口看,结果浇了满头脏水。可见高楼在外国也有此不安全的事。
  奥运期间,出了一些异型建筑物。在彭培根看来,大型的公共建筑不能把一个新试验品直接拿来就用,这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彭培根批判“妖魔鬼怪”建筑物。
  鄙人对于建筑是外行,对于彭教授的意见也不完全赞同。实在地说:国家大剧院就是很成功的一例。广场周围的布局,各有文章。国家大剧院比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巴黎博物馆好看,比悉尼歌剧院也好看,……。它不能高出人民大会堂,只能向地下扩充。它是中外合璧的,请外国人设计建筑,中国人设计建筑声学,音响效果极佳
  韩愈说:“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④所谓“十大骗局”、“特异功能”之骗人,与此不无关系。
  彭培根教授批判的“妖魔鬼怪”,也可能是“惟怪”之病。彭教授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后生们(后生可畏呐!)确实值得深思。就一个“新址”来说,在那咀尖部分,楼下的人没有安全感,楼上的人也不会有安全感。建筑者说:有这么一道梁、那么一道梁,很多斜梁拉住了,安全绝对没问题。人们也会相信。可是,不合理的结构,钢材浪费知多少!说他好看吗?您可以在阴暗的薄雾里,在较远的地方看一看它的侧面形象,真像一位长跪、低头的人。说他是病态,他却妩媚不如病晴雯⑤,勇武不如病关索⑥。“惟怪猎奇”之病不应该任其发展。
----------------------------------------------------------------
  【注释】①见《孟子》离娄下,8.28。
         ②见《论语》季氏第十六。16.1
         ③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15.1.
         ④见韩愈“原道”。见《古文观止》
         ⑤见《红楼梦》第52回
         ⑥见《水浒》第46回
         ⑦彭培根教授,读过他在《中时晚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十分敬仰。
           现今言论,不无可取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