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履行社会责任渐成主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28:55
作者:凤飞伟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193 更新时间:2006-4-26 21:23:37
■本土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系列报道之二
核心报道
4月,“珠三角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案例”项目调研组经过将近一年时间调研后所得出结论:目前深圳企业推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不过,深圳一些知名品牌企业(下文简称“名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却是有口皆碑。这些企业大多经历了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它们深知要进一步谋求发展,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义利兼顾正成为深圳不少知名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这些领头羊企业的存在,让人们看到深圳建设一个具有健全商业伦理市场经济社会的希望。
【对外】热衷社会公益事业 增强品牌影响力
2006年1月,由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岁岁平安迎新春”的公益歌会在深圳上演,张靓颖、何洁等“超级女生”以及周华健、郭峰等众多明星参加歌会。晚会上,平安保险宣布向2007年至2010年的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赠送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
2月,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万科为实现“企业公民”的责任,将做三件事情:将先后在深圳、北京、天津等地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建设廉租住宅,希望此举能引起全社会关注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今年将成立“民间村落保护”基金;大力研究开发节能型住宅。
3月,深圳创维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其“西部健康光明行”活动成果:从2003年到2005年,创维集团出资近1000万元,通过该项活动帮助甘肃、青海、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1000多名西部患有白内障的青少年重见光明。
这只是深圳名企当中从事公益活动的若干例子。事实上,深圳名企几乎都涉及公益活动。“一个企业做大了,自然就要谈点社会责任”,深圳欢乐谷总经理刘冠华在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无心的话反表达深圳大多数名企做公益事业的朴实初衷。
“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做点公益事业还是远远不够全面的,”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指出,企业成为“企业公民”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简单地一次性地为慈善机构和希望工程捐了多少钱,而是他对于社会、环境、资源、股东、员工等有一种整体的考虑和持续的责任感。“企业公民”的培育过程,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所至,而是要做到尽善尽美,自始至终。在这一点上,深圳名企至少在坚持的时间和投入上是做到了的。
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在扶贫事业上的直接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为教育事业直接间接捐款逾千万元,为非典、洪水等自然灾害捐款约1500多万元。而深圳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殿甫也表示,创维先后在公益事业上的支出达到了5000万元。
“付出虽然不少,但社会上回报也不少,社会评价很好。”创维集团的品牌推广部常务副总经理沈健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而言,并不仅仅只是做做好事,同样也给企业带来了品牌效应。
【对内】培养员工责任意识 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注社会责任最开始往往是通过出钱出力资助社区项目,鼓励员工进行公益慈善活动开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骅表示,他认为,从事慈善事业,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提高员工的士气,从而间接地增强了公司的业务发展。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深圳最具人才成长价值企业”作了研究评价。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在开放创新、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企业中,士气才会高涨,员工才能真正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由衷的自豪,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从而使得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
与白骅有类似看法的是深圳创维。“我们帮助别人西部那些白内障儿童复明,这些少年的坚强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的财富,”创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学斌在谈到西部光明行对企业的影响时表示,企业公民建设,也是一种管理,一个管理不善的企业是难以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好企业公民的。创维集团曾提出“为了西部白内障青少年,节省每一分钱”的口号并在制造总部的四个食堂门口树立公布牌,每天每个月浪费了多少粮食,都一一记录,提出警示。“彩电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我们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来教育员工要艰苦奋斗。”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本身是一个经济领域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只有改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理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真正重视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自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庞元正表示,员工是企业价值最早的承受者,最快的传递者,所以应该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把以员工为本、以企业为本和以社会为本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行为只有首先让员工感动,才能感动“上帝”,才能“感动”市场。招行银行办公室主任秦季章博士也表示,招行的公益行动大多数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为的就是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并以此打造责任企业。
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会长詹兰芳也认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软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她表示,协会在2005年做了一次深圳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结果发现一些积极预防污染的企业大多经营良好,如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从原辅材料选择、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三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以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末端治理费用、降低环境风险,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公司的经营也蒸蒸日上。
【专家意见】深企应为全国率先探索
“其实对于社会责任的探讨在中国古而有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总干事刘卫华认为,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就有“义利之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儒家主张先有义再谈利;墨家则主张义利兼顾,这之后的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几乎都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些义利观基础之上的。这之后的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几乎都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些义利观基础之上的。
“义利之间并不矛盾”,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会长詹兰芳介绍说,2005年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所做的“深圳最受尊敬(最具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通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公众心理感受等综合指标分析,得出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她对记者表示,现在的顾客,社会意识逐步加强,不单单注重产品的价格、质量等,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通过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也有利于培育构建我国的市场伦理。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认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从精神层面来说,市场伦理先天不足,并没有培育起诚信、合作意识以及其他成熟的市场伦理来。肤浅的实用主义仍然牢牢占据着人们空虚的头脑。他认为,过去中国注重的是有形领域的放开与发展,关注无形领域的放开与发展比较少。现在市场伦理的缺失对中国很多方面的成长造成制约。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很强,但几乎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大企业也与此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市场伦理文明重建刻不容缓。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深圳应该为全国率先作出探索,”一位专家4月1日在五洲宾馆举行的社会责任研讨会上这样表示。而名企业是各行业的领头羊企业,他们的作为对于提升整个企业界、整个社会提升责任意识,构建市场伦理有表率作用,“所以大企业应该为全行业作出表率。”
高端访谈 刘卫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总干事)
履行大责任是大企业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竞争激烈的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不会加大企业成本,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没有大企业将其单列出来作为一项可以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工作来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总干事刘卫华(以下简称刘)。
企业行为不能急功近利
记:同一些以低成本参与社会竞争的中小企业相比,品牌知名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有哪些不同?
刘:首先要弄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主要区别在于企业规模大、占有资金大、创造利润大、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大等,因此责任也大。这就要求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更要有战略远见,企业行为既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而不是急功近利。大企业除要切实履行“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外(诸如提供优质产品、照章纳税、优待职工等),还要注重“道德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大企业要积极成为规范管理,诚信经营的榜样,在维护行业市场、参与宏观政策的执行及传导、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肩负更大的责任。这种“大责任”是社会的要求和期望,也是由其自身的大规模、宽领域、多业务的特点所决定,更是“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您刚才提到,在倡导社会责任方面,大企业应该是榜样。很多跨国公司像迪士尼、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等制定了很多供应链行为准则,您如何评价国内大企业在这方面的作为?
刘:是的,在这方面跨国公司做得较早和规范。国内的大企业也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会员单位中的康佳集团、首创集团、珍奥集团、万科集团等都有这样的共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和资本向大企业集中的过程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分工的发展过程为依托的。大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核心,通过其庞大的交易网络把供应链中的各式各样的企业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此形成产业和市场的内在稳定机能。即大企业可依靠其规模生产、市场份额、广泛的联系、良好的信誉和产品质量,乃至企业文化去影响和供应链中的企业和睦共处,通过其在产业界和经济界的影响力带动中小企业,以自身履行责任的辐射及示范效应,整合重组产业链,维护市场秩序的高效运行。
“企业公民”将成企业重要职责
记:目前深圳不少大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由品牌推广或广告部及相关主管部门来做,有没有大企业将其单列出来作为一项可以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工作来做?
刘:据我们了解,把企业公民作为一个部门单列出来开展工作,跨国公司做得比较好,国内的大企业也有,但为数不多。
去年,我们委员会开展了首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活动,其中专门列了一个条件:有无“企业公民专门机构和人员”。调查中发现,获得荣誉称号的30家企业基本都有专门负责人员或机构,部分企业每年都有《企业公民报告》,有的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如中国移动、康佳集团、可口可乐、IBM等跨国公司都有相应的企业公民部门或专职人员。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会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有的已经在制订措施和提出方案。相信不远的将来,“企业公民”一定会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记:对于竞争激烈的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不会加大企业成本,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刘:当今国际市场上的贸易规则正在发生变化,以前贸易订单的标准是看企业供货期、价格、质量,现在跨国公司在受到社会责任压力的情况下,更多地要看企业的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水平。企业社会责任既是门槛,又是门票。虽然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却能使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得到企业信誉、管理水平提高、客户和订单增加等好处。可以肯定地说,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或者说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社会竞争力必定下降,可持续发展肯定受影响。
企业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没有任何冲突,反而会相互促进,甚至可以给企业带来“纯粹经营”不能带来的利润。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这对于志在长远的大企业来说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