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壳公司申请信贷 中小企滥用资助涉逾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13:07
工业贸易署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四项资助计划,遭审计署炮轰审查不足,令基金连番遭滥用,有空壳公司竟然获资助,亦有公司取得信用贷款便“走数”,令政府承担坏帐,纳税人金钱损失近1.5亿元。审计署所调查的时期,工贸署先后由罗智光及杨立门任署长,有立法会议员直斥事件难以接受,要求两人须为事件负责。
政府在20011年宣布协助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立法会在2002年通过拨款,设立四项中小企业资助计划,包括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企业培训基金、企业信贷保证计划及企业发展支持基金,每项申请最高获资助8万元。计划推出后反应热烈,至今年3月政府已批出9.35亿元。
不过,审计署调查工贸署审批的申请个案,发现问题极多。其中一个例子是,一名东主拥有3家进出口贸易业务公司,并以同一营业地址经营。3家公司提交12项资助申请,共获批22.1万元资助,其中两家公司经营不足一年便结业。审计署发现,工贸署在审批过程中,没有要求东主提供业务证明,令人质疑该两家公司是否在港有实质业务运作。
在1800家中小企集团中,有近400家以类似手法,各以3家或以上公司取得资助,共涉资助额5700万元。
没有核实企业业务
另一个例子,是一家有限公司向贷款机构取得9笔保证贷款,并获政府合共144万元信贷保证,但甫取得最后一笔贷款后,即拖欠全部还款,最终政府要赔偿98万元。工贸易共为保证贷款计划承担4500万元坏帐。
审计署又发现,申请市场推广基金的公司,有两成开业首月便提交申请,“很大可能没有实质业务运作,但大部分个案中,工贸署没有核实申请企业的业务活动。”工贸署向开业6个月内申请资助公司的总资助额,高达3700多万元。另外,申请培训基金的公司,有200多人曾以3家或以上的公司名义取得资助,合共550万元。
报告推算上述四项计划,工贸署可能“被骗”公帑近1.5亿元。审计署建议,工贸署应重新审查各项申请,及量化业界申请拨款后的成果。工贸署署理署长梁卓文表示,大致同意审计署建议,但表示工贸署有需要在保证公共开支用得其所,及减轻中小企行政负担中取得平衡。工商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蔡莹璧表示支持审计署的建议,但指任何新推计划,难免出现滥用情况。
业界反指审批过严
立法会议员陈伟业批评,事件反映工贸署缺乏公共财政审批的意识及观念,“空壳公司都批,又不知道公司究竟有没有经营,系完全不能接受!”他认为当年的署长应该为审查不足负责,廉政公署亦应介入了解审批过程中是否有贪污舞弊等行为。
香港中小型企业商会会长陈国威表示,已听闻行内有“坏分子呃资助”,但毕竟属少数,反而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工贸署审批太严格,令业界难以受惠,应增加资助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