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饭铺——1994昆明旅游日记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26:04

在昆明,市场交易论公斤,公两,对于从北京第一次来昆明的我们,一时还真有些转不过弯来呢。

5月18日上午我们游翠湖公园出来,时已中午。附近有一家餐厅,竖匾大书:“老知青饭铺”底下一行小字:“傣家风味”。有意思!是老知青经营的,还是专为招待老知青的呢?只是这和当前的什么“大世界”、“豪门”相比,倒显得质朴无华,有个性。于是决定在此就餐了。 原来名曰“饭铺”却还是两大间门面,一间比另一间高出约一米,竹子装饰,有台阶上下,很有傣家竹楼的风味。服务员小姐时装打扮操普通话。此时不高的竹楼上面已座无虚席,饮酒猜拳、笑语声喧;竹楼下倒还有空位,我们刚坐定,陆续又有人进来,楼下也很快坐满了,生意真是兴隆呀!顾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本地人多是来便餐的,外地旅游观光的菜肴水酒都要丰富些。看来不只限定“老知青”了,只是在我们的右手邻座约十多个人,都在40上下,高高兴兴,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大有欲把傣家菜肴一次尝尽的劲头。他们北京口音,个个喜笑颜开,精神亢奋,豪饮豪说,并时时伴随着串串笑声。我疑心他们正是“老知青”的一次聚会!

服务员小姐送来菜谱,价格还行,我们点了一个黄闷牛肉5元,一个傣味什锦3·5元,一个烩豆腐2·5元,一个三鲜汤2元。

“饭有三两的,二两的。”

我不假思索地随口要了两个三两的,一个二两的。

饭菜很快端了上来,八寸盘的菜量,很足!饭是用麦秸编织的碗盛装,是蒸饭,一大一小。我以为大的是三两,推给了老赵,小的是二两,便打开扒拉到瓷碗里,分量真足实啊,瓷碗盛满了,麦秸碗里还有一半。

“还有三两,等会儿上!”服务员说。

还有三两?我瞪大了眼睛!

这时只见右侧的“老知青”在吃一种黄酥酥的东西,怪馋人的,一问是泰国春卷。于是又添了一盘十个春卷。春卷是油炸的,咬一口,呀,很新鲜,我吃了三个便腻了,饭只吃了一点,傣味什锦很清淡,里面拌有菠萝丝,增加了色度,给人以美感,我吃得不少。

老赵是好味口,傣家风味异样,此刻他更是大吃大嚼,一盘黄闷牛肉他全包了,烩豆腐也全吃了,他的三两米饭吃了个罄尽,还吃了我剩在麦秸碗里的饭。“饭给得真多,”他说,撑得直打饱隔,“昆明人真实惠。”剩下的七个泰国春卷,他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了。

这时邻桌又上了几个大菠萝,揭开盖子,从里面舀出裼色食物,不知是啥?很是诱人!只见他们全桌都撇开别的食物,一齐来对付这几只大菠萝,吃得有滋有味。原来当年他们都在西双版纳插过队,真不愧为“老知青”!我很佩服他们对傣家食品的熟悉老到。这时我才体会到“老知青饭铺”的真实含义!

服务员小姐最后端来了一大碗我们点的三鲜汤,并问:“那三两米饭,还要不要?”

“不要了!不要了!”我们大声喊,并又反问,“饭为何给得这样多?”

“多么?”服务员小姐,眼睛一眯,笑吟吟地说,“公两呀!”

哦,我们竟忘记了,昆明交易都论公斤公两!

1994年6月6日。1995年4月11日修改。2010年2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