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钢琴曲《花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32:29

2009-01-30

我听到了钢琴曲《花鼓》

首发于复兴论坛

 

        我听到了钢琴曲《花鼓》

 

今天,我听到了钢琴独奏曲《花鼓》。               

我对这个作品有着特殊的感情。原因是多方面的。早在1960年代,文革前夕,一本中学音乐课本上介绍了这个作品,但只有文字,没有乐谱。我从小爱吹口琴。有一首口琴曲就是《花鼓》。但是,我一直没听到这支曲子。当时,不论在广播里还是在我的生活中都很少听到钢琴独奏。我知道钢琴曲《花鼓》的编曲者是瞿维。我知道瞿维为工人创作过一些歌曲,例如《工人阶级硬骨头》,当时广播里经常播送,所以人人会唱;还有一首《新中国工人进行曲》也是他的作品。那么他编的钢琴曲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一直很好奇。         

                                        
                                                 瞿维

后来好像在苏联的对华广播中听到过这个作品。在那个没有文化的岁月里,实在是太难得了。可是后来就没有再听到过。

我从小就是音乐迷,既喜欢政治性的歌曲(所谓“革命歌曲”),也喜欢那些与政治无关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文革初期出现钢琴伴唱《红灯记》,当时的广播中有人引述了江青的指示:“钢琴创作不能只是改编一些民歌小调,要表现革命内容。”(大意)钢琴伴唱《红灯记》就是根据江青的这一指示而创作的。

但我本人对非政治性的文艺作品是从不鄙视的。我的观点简单而明确:我不排斥政治性的文艺作品,但我不赞成用政治代替艺术和娱乐。

我20来岁的时候,仍然经常吹口琴,当然技术比小时候高明多了。口琴曲《花鼓》是非常优美活泼的。不过口琴吹奏技术中的“小鼓奏法”我始终不会,就像我始终念不好俄语和世界语中的颤音(R)一样。当然,口琴的表现能力是不能跟钢琴相比的。可是,我还是听不到钢琴曲《花鼓》。

上网以后,我又多次从网络上搜索钢琴曲《花鼓》,一直没有搜到。记得我还在一个钢琴网站上询问大家,谁能提供钢琴曲《花鼓》的链接地址,也没有人回复。后来我发现别的网友也有找这个作品却没找到的。今天,我又一次在网上搜寻,立刻就找到了。

文革前的《音乐》课本上说,钢琴独奏曲《花鼓》“表现了旧社会的卖艺者一面打鼓一面卖唱的悲惨情景”(大意)。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你从这首钢琴曲里根本听不到“悲惨”,只能听到优美,活泼,华丽。

至于民歌《花鼓》的歌词,有不同的版本。大致有两种。下面是第一种,是宣传型的: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年年遭灾殃

 三年水淹三年旱

 三年蝗虫闹的欢

 
 多少人家去避散

多少人家断炊粮

 奴家为了求生路

 天南海北去逃荒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百姓苦难当

 捐税多 租子重

 官府逼人似虎狼

 

 那年能过太平年
  那年能找爹和娘

 奴家走遍千万里

 到处饥寒到处荒 

(歌词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