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精!)股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21:59

[推荐]

前言
  
  “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证券投资分析中两个基本派别,两派当中究竟孰是孰非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世界上著名的基本分析大师有:格雷厄姆、费雪、彼得•林奇、巴菲特,著名的技术分析大师有:查尔斯•道、威廉•江恩、艾略特、韦尔德、葛兰维尔等。
  基本分析大师中,巴菲特是最成功的,但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市之时,巴菲特以损失136亿美元排在榜首。
  技术分析代表人物格列高里•莫里斯在2008全球金融海啸的恶劣环境下,却获得了全美基金业绩第一大好成绩,因为他掌管的基金只亏5%,而美国的基金普遍亏损40%。
  长期来看,基本分析大师多数情况下,能够比一般投资者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而技术分析大师则是没有几个能长期战胜市场的。
  本人从事证券投资研究和实际操作,已经有16年时间,经过比较上规模的“三起两落”之后,突然有所“悟”。我试图把“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完美结合。幸运的是:在实际投资的“三起两落”中有了切身体会,在第二次失败之后重新爬起来,至今再也没有“落下”-----在2003年、2004年熊市当中投资业绩优异,在2007年10月抛掉所有股票,避免了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股市的重大冲击。
  下面,就我的研究和成长轨迹、以及如何研究股市、如何从业余爱好成长为专业投资者,做一个总结,并与各位好朋友分享。

恭喜!本帖被极度倒霉鬼@0s9lO 推荐。

作者: 腾格尔001 2009-01-16 10:42:48 回复 管理

  • 推荐
  • 置顶
  • 迁移
  • 加锁
  • 垃圾
  • 精华
  • 修改
  • 删除
  • 加黑
2  一、奇遇,引发痴迷“技术分析”的研究,建立“技术分析模型”

  1992年本人在深圳从抽新股开始成为中国第34万个股民,1992年到1998年,一直是市场上漫无目标的小散户。

  1996年本人进入金融机构工作,1998年被派往北京,担任某证券营业部的总经理,在该营业部工作两年,其间,遇到一“奇人”,该人姓何,他在1994年到1999年,个人资产从20万元迅速膨胀到2000万元,与其沟通了解,发现他是一个‘技术分析’高手,所买股票基本都是翻倍赢利。

  受到启发,本人开始迷恋技术分析,曾经在5年时间里,每天看盘超过10小时以上,那个时候,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看盘当中,几乎到了疯狂状态,没日没夜,有时连续多日通宵达旦。

  本人把中国证券史上每年涨幅最大的前几十个股票(特别是熊市之中涨幅巨大的股票)的k线图用电脑纸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每天观察,尤其是仔细观察涨幅最快最大的地方,在大涨的前一天的位置,我用蚊香烫一个黑点,从这个“黑点”位置向前期追溯,观察一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前,这个股票的波动规律,经过5年,终于看出了一些门道,于是,抽取共性的特点,编制了“爆涨股票模型”。

  我又把中国证券史上每年跌幅最大的几十个股票(尤其是牛市当中跌幅巨大的股票)的k线图打印张贴观察,在大跌的前一天的位置烫一个黑点,从这个“黑点”向前面的历史追溯,经过2年时间编制了“爆跌股票模型”。

  涨幅巨大的股票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大幅下跌的股票,这个事情我非常认真的做了,收获无疑是非常丰厚的。

  5年的时间里,我将全部的时间和热情全部投入到“技术分析”的研究中,同时,阅读专业书籍200多本,编辑书写资料数量之多难以统计。这个时期的工作,我把它归纳为:“把市场中波动巨大的股票抽样出来,以‘实证研究’出发,对爆涨和爆跌这两种市场中最为极端的现象进行研究并编制了‘技术分析模型’”。

  二、从“技术分析”过渡到“基本分析”,建立“基本分析模型”

  十多年以来,本人一直在专业机构中工作,由于专业分工不同,在真正成为股票投资专业人士之前,研究股票全部是出于业余爱好,2002年本人担任了上海一家专业投资机构的首席股票投资经理,负责国内A股投资,目前国内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东方港湾的但斌先生,那时是我的同事,他负责B股投资。

  我从基本分析入手,把上述所有波动巨大的‘样本股票’做了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股票价格连续爆涨(爆跌)之前,公司基本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于是,我又对个股建立了‘爆涨股票基本分析模型’和‘爆跌股票基本分析模型’。同时,我和我的团队,对古、今、中、外股票市场的大盘指数‘底部特征’和‘顶部特征’,以及‘底部形成前兆’和‘顶部形成前兆’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全球共同基金联动、债券、期货、商品等市场与股市的关联性等,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丰硕。

  3年的时间边研究边实践,积累丰富经验。这个时期的工作我把它归纳为:从‘实证研究’出发并编制了‘基本分析模型’”。

  三、把“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完美揉合

  我服务的机构管理着数十亿社保基金,由于社保资金追求稳定性长期回报,迫使我们更多的去研究资产管理的本质,去研究现金资产在全社会的投资配置。由于我本人负责股票投资而参与投资决策会议和提供“拟投资股票池”,因此,为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平台。2002至2004年,业绩优异,名震上海,傲视群雄。

  我在股票投资上的实践:

  (一)买股票


  (1)用“技术分析模型”、“基本分析模型”反复研究股票综合指数,研究关联市场,对“资产是否可以在股票上进行投资配置”做出判断;

  (2)如果,资产可以配置在股票投资上,则,启动股票投资决策程序,程序如下:

  a\用“用技术分析模型”寻找有可能“爆涨”的股票,并建立“初选股票池”;

  b\“初选股票池”确定后,立刻派基金经理和调研人员去调查这些股票,并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必须回答“基本分析模型”中包含的所有要素问题;

  c\用“基本分析模型”筛选“初选股票池”,符合条件的股票,放进“拟投资股票池”;

  d\“拟投资股票池”提交投资决策会议,会议表决通过的股票,最终成为可以马上买入的品种。

  选股的过程,首先是用“技术分析模型”初选,其次,才是用“基本分析模型”复查。买入的股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模型,而且,“技术分析”放在“基本分析”的前面。

  ‘初选’的标准是“技术分析模型”,是股票在中长期的市场中自由波动的形态、是长期波动形成的成交价格趋势和成交量,它们是市场自身的力量形成,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所以,它反映了市场的客观存在。

  由于能够通过‘初选’的股票的数量很少(大概30---50只),因而,我们需要做的基本分析的工作量(与其他机构相比)非常少,所以,‘复查’的目标非常集中,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少数目标公司上,有助于做更加深入、透彻的研究。

  我永远不干‘抄底’的事情,过早‘抄底’必定成为‘先烈’,股票投资的原则就是‘永远做投机分子’,要懂得‘踩在无数先烈的肩上,迎接来自市场内在的、最强的向上爆发力’。

  (二)卖股票

  (1)股票止赢:对于已经达到收益预期的股票,无论它是否还在上涨,一律卖出“止赢”;

  (2)用“技术分析模型”、“基本分析模型”反复研究股票综合指数,研究关联市场等,对“资产配置在股票上是否安全”做出判断;

  (3)用“技术分析模型”跟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以及已经建立舱位的股票,一旦发现有与“爆跌股票模型”的个别类似现象发生时(个别类似现象出现时,股票可能是缓慢下跌;当所有现象都出现时,股票必然爆跌),系统立刻发出警报,提示要卖出股票。

  (4)用“基本分析模型”分析上述股票的;

  (5)无论用“技术模型”还是“基本模型”发出的负面情况,只要具备其一,必须卖出股票。

  我始终坚持一切从‘技术分析’开始,从这里起步就是‘从实践出发’,再通过‘基本分析’来验证,就是‘再回到理论’。‘实践与理论结合,实践与理论反复对照验证,实践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我投资股票的哲学思想。

  2002—2004年,每个交易日都在收盘后记录《投资日记》,在《投资日记》当中必须要记录内容包括:世界各大股票指数k线图、A股综合指数k线图、自编20种指数k线图、债券k线图、关注股票k线图、重要财经新闻、个股重要信息等,通过40分钟的记录,整个市场目前状况以及对短期未来的波动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判断。

  《投资日记》对我而言就是“纵向和横向的剖面图”,它帮助我了解到“此时此刻”的关联市场和股市内部结构性的发展状态。

  四、短期获利惊人,避免重大市场风险

  2002年、2003年、2004年,本人所在的机构是上海社保、深圳社保、北京农保、成都社保、泰康人寿、杨子石化等巨额资产的管理者,我们的资产配置在债券投资、现金管理、股票投资上。

  上海社保精选了16家专业理财机构为其投资理财,我们在16家当中连续两年股票投资回报率都是最高的,并且,是抛光股票后、帐户上全部是现金的情况下,收益率最高。

  2003年年初股票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的股票却开始连续强势上攻,连续两周的时间每天增加利润1000万元以上,在2003年下半年,股票市场从爆跌到阴跌一直持续到年底,自从2003年中期我们抛光股票后,是16家机构中唯一没有再购买股票的机构,因而,回避了巨大的市场风险。03年底到来之前,我们几乎是靠近市场最底部区域开始了建仓,当04年初,整个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已经获利巨大,04年3月,正当市场火暴之时,我们选择了抛光离场。

  本人选定的投资品种,半数以上股价上涨一倍,持有时间不超过3个月。

  由于优异的业绩以及对出色风险防范,2004年5月,本人被安排到一个特别的岗位去做负责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此时,股票市场正处于绵绵熊市之中,是“绝对不能投资股票”的阶段,同时,债主上门追债,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天天卖股票,卖出股票去还债,没有任何“投资”可言。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2006年我没有机更多地参与中国股市上最大规模的大牛市,但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下,本人没有遭遇风险,因为,2007年10月,我非常短暂地代理的股票全部抛光变成现金,抛售股票的时候,正是牛市最为火暴的时候。本人抛了股票后,写信给朋友们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可能要调整的2009年四季度,我在那时,再考虑是否再次进场。

  五、异曲同工的研究

  (1)欧奈尔的‘杯柄形态’与我的‘蚊香烫黑’


  中国的投资者多半都知道沃伦•巴菲特,但未必都知道美国人威廉•欧奈尔,如果把巴菲特称之为“股王”,那么这位白手起家、而立之年便在纽约证交所给自己买下一个席位的欧奈尔,显然更像是一位谆谆教导并且身体力行的老师。欧奈尔通过对过去四十五年大牛股的研究,发现了股票上涨之前,会在市场的波动中形成一个‘杯柄形态’,他在市场上率先推出了跟踪股市走势的计算机数据库,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图表中心,为普通投资者服务。此外,欧奈尔还创办了新美洲基金,该基金的资产目前已经超过20亿美元。尽管欧奈尔又开公司又办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作为投资大师的出色表现。追随他的投资者每年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他最出名的两次是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整版广告,预告大牛市即将来临。这两次广告预告时间非常准确:一次是1978年3月,另一次是1982年2月。

  在读到欧奈尔的书之前,本人并不知道他曾经对美国过去45年的大牛股进行了详实的剖析,但是,进行仔细研读‘杯柄形态’,却发现在我的“技术分析模型”中、我早年用‘蚊香烫黑’、寻找爆涨黑马的那个‘黑点’就包含在‘杯柄形态’之中。

  (2)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为我的‘基本分析’加上了‘双保险’

  《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团队在10年的时间里,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进行了一项规模巨大的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他们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让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11家公司的9条特性被提取出来,比如:“从公司之外请来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做领导,往往对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过程起消极作用”、“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跟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无关”等。

  柯林斯的浩大工程持续了10年,得到的研究结果,足以让所有的基金经理们大惊失色,因为,在格林斯的结论当中,根本没有谈到基金经理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销售收入’、‘每股盈利’、‘市盈率’等。

  我从爆涨和爆跌的股票开始入手研究,这个抽样的方法与格林斯完全一致。格林斯只研究了最好的公司,而我研究了最好和最差的股票,于是,我看到“幸福的股票(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股票(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虽然研究的结论与他有些差异,但是,在我的“基本分析模型”中完全借鉴了他的研究成果,我利用格林斯的研究成果,直接建立‘格林斯模型’,并纳入我的基本分析之中,使得我的‘基本分析模型’加上了‘双保险’。

  六、用‘技术分析’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1)用k线图还原彼得•林奇重仓的股票


  在我们这代人出世之前,伟大的基金经理林奇就闻名于世了。1969年,林奇进入富达公司,1977~1990年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这13年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20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一。

  关于林奇的书何止千万册,我自己就阅读了10多本,但是,当我2003年读到他退休之后很多年写的一本书《战胜华尔街》的时候,无比亢奋,因为,在那本书上,他披露了他的部分的投资组合。于是,我通过朋友从华尔街把他投资过的重仓股票数据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挖掘出来,再用电脑模拟成k线图,于是,一个个‘杯柄形态’和‘蚊香烫黑’展现在我的面前。我终于发现:林奇购买股票至少是符合‘杯柄形态’的。

  (2)巴菲特2002年购买完中国石油股票之后形成了‘杯柄形态’

  2002年初,我的同事胡伟涛先生(国内著名的私募基金投资人、万利富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打开香港的一只股票的k线图,我俩相互讨论,我说按照我的‘技术分析模型’这个股票可以翻倍,他说,巴菲特刚刚宣布,他买了这个股票,这个就是中国石油。当时,这个股票大概是2元多港币,后来,一口气涨到6块多。胡伟涛当初给我展示的股票形态就是‘杯柄形态’和‘蚊香烫黑’。

  (3)国内优秀的公募基金重仓的股票

  2003年度最优秀的基金是博时基金,原因是200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大量买入汽车股,富国基金大举建仓石化股票,使得他们后来居上,如果用技术图形还原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他们重仓建仓完毕之后,股票的形态就是‘杯柄形态’和‘蚊香烫黑’。

  (4)我所在的机构重仓的股票

  我所在的机构应该分类在私募基金的范畴,2002年,我们大量买入钢铁股、汽车股,2003年大量买入石化股,买入这些股票的位置就是‘杯柄形态’,造就‘持有股票的时间很短、连续两年绝对收益率遥遥领先’的结果。我们不仅绝对收益率遥遥领先,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空仓,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调之前,我们全部是现金,没有一股股票,最大程度避免了市场风险。

  资金少的时候,可以在‘杯柄形态’形成之后再买,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无须等待很长时间,股票就开始大涨;资金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股票的底部区域就开始买入,帮助这个股票完成市场上的‘杯柄形态’,一起等待市场内在的动力把它推高。

  (5)分析“杯柄形态”形成的内在动因

  “杯柄形态”是股票在出现(连续)上涨前的一个独特技术形态,一般而言,在上涨途中会多次出现。

  至于形成杯柄的动因,可能要从宏观、行业、公司基本面去考虑,市场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在不同区域做买入操作,当买入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量变积累),以及宏观、行业进入景气周期时,股票价格出现连续上涨的情况(持续的质变)。

  许多人都喜欢研究投资大师的理论,而不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帮助大家结合一下,可能会是如下的结果:

  ①如果用k线图还原巴菲特在市场上买股票的位置:你能发现,股票在这里跌到底开始构筑底部,从基本分析来看,公司业绩出现了拐点。在这里交易,符合“动量交易模型(memontom)”;的第一个买点,类似波浪理论大师艾略特的1浪的起点,此时买入,类似所谓‘价值型投资策略’。能够在这个拐点买股票的人,多数是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非常准确的信息,此时,大多数人对市场和股票已经麻木了疲倦了;

  ②如果用k线图还原彼德•林奇在市场上买股票的位置:你能发现,股票在这里刚刚突破长期市场交易平均成本(长期平均估值)(或,还没有突破长期平均估值),从基本分析来看,公司业绩经过一段时间平稳运行后,面临向上突破态势,在这里交易,符合‘动量交易模型(memontom)’的第二个买点,类似波浪理论大师艾略特3浪的起点;此时买入,类似所谓‘成长型投资策略’;市场上,90%以上的公司不能实现业绩的持续成长或着全面爆发的局面,但是,巴菲特的幸运就是他在市场拐点买入的股票(公司)大部分实现了业绩的飞跃,此时,巴菲特还可能会增加这个股票的舱位,由‘价值投资策略’转变为‘成长投资策略’;在这个时候,市场上许多证券分析师开始关注这个股票,大量的研究报告出现,许多人都开始争相购买,于是,这里的上升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

  ③当市场开始整体回暖、甚至火暴,即所谓‘估值溢价投资策略’,类似波浪理论大师艾略特5浪出现,此时,彼德•林奇开始抛售股票,巴菲特可能会继续持有股票或换股票,于是,5浪之后市场开始下跌,林奇已经跑了,巴菲特可能还套在里面;

  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非常单一,他们只有一个或两个投资策略,但是等待‘符合一个策略’的投资机会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同时,国内多数公募基金不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配置,商业模式单一,必定造成被动局面。

  七、让‘投资行为’和‘市场数据’说出真相

  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迷信大师们的投资哲学,于是,一些大师说的话、写的书很快就风靡于世,但是,我认为研究他们的投资行为更为重要,比如:他买了哪些股票,啥时买的、买了多少。

  令人非常担忧的是,许多人‘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许多人‘做的时候不说,做完了以后再说’,包括投资大师也是一样,比如:巴菲特永远是‘买完了之后再说他已经买了什么股票’。研究成功的投资大师,一定要‘以研究他们做的一套为主’,空学理论,根本不能得到真才实学。

  在股票投资中,只有把钱花出去买成股票,才是一个完整的购买行为,知道了信息,但不采取投资行动,不会对股票的价格和成交量有任何影响。各种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方式是不同的,购买行为会在市场上留下‘痕迹’,k线图的各种形态真实的记录了市场上的‘投资行为’。

  股票价格的波动趋势、成交量、以及它与行业指数相关性、与大盘指数的相关性、公开信息披露的机构持仓量等数据资料,是最为客观地记录了它在市场中的真实状态。

  八、‘好公司’与‘好股票’

  我认为“好公司”不一定就是“好股票”,理由是:

  (1)好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不一定有好的表现;

  (2)好股票对应的公司不一定就是好公司;

  (3)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在市场上比公司基本面提前反映;

  (4)大势不好的时候,好公司的股票也不会表现;

  (5)大势疯狂的时候,再差的公司,股票也会涨。

  我认为‘好股票’就是能够达到你目的的股票:

  大型机构把投资配置在股票上,是为了获得资产增值,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为了获得资产的流动性,所以,投资在大股票上同时资产有增值,这个股票是好股票。

  一些企业为了在年终之前,把纳税所得额调低,做一些证券投资,买入股票,股票下跌造成帐面亏损,合并报表(把主营业务利润也合并)似的公司整体业绩为亏损,过了年关,这个股票价格又涨了起来,帐面是赢利,他买的这个股票帮他实现避税,这就是好股票。

  一些人为了洗钱,买了一些股票,卖出后,基本不亏,这个股票就是好股票;

  多数公募基金买入的股票,这些股票能够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足以造成公募基金的规模放大,使得他们收取很高的基金管理佣金(他们的主要赢利模式是根据管理规模收取佣金而不是利润分红),所以,能够帮助他们维持基金规模的股票,就是好股票;

  多数私募基金购买股票,是为了得到绝对、现金收益率,希望这个股票在他们买入后,产生绝对的向上的价格差,卖出后得到现金回报,使得他们可以拥有足够的利润分红。能够得到绝对价差(现金)收益的股票就是好股票。

  中小机构或着普通投资者,进入市场希望很快看到资产增值,增值之后卖出股票获得现金,这个股票是好股票。

  我赞同多数私募基金的做法。寻找好股票,要把市场与研究报告结合起来才能找得到,仅仅靠研究报告是不行的。运用‘技术分析模型’寻找‘好股票’,然后,再用‘基础分析模型’寻找‘好公司’。

  我买入的必须是好股票,同时,也是好公司的股票,这是我的投资哲学。

  九、读了十年的一本书和写了十年的一篇文章

  前CNBC(美国全球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频道)分析家、美林证券高级顾问——约翰•墨菲先生写的《图表炒家---如何察觉市场趋势》,是本人最喜欢读的书,从1998年以来,一有空,就拿出来阅读,受益匪浅。书中介绍了:经典的技术分析方法、全球共同基金的联动、利率、汇率、期货、债券、股票、商品价格的关联性、股票市场的运动对投资人具有反作用力等。

  由于格列高里•莫里斯在2008年成为全美基金业绩第一的基金经理,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明星,查阅相关信息发现,约翰•墨菲与格列高里•莫里斯有密切合作关系,他们共同创建了墨菲莫里斯公司,莫里斯担任该公司总裁、ETF基金托管人。

  从1999年开始,我就着手写研究心得,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做过数次修改,内容也不断的完善,那就是《股票套利的本质研究---投资人市场行为的研究》,我认为,研究投资人的‘市场行为’是投资研究的本质,文章包含如下内容:

  1、市场是资金推动的

  2、资金进出市场是由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决定的

  3、掌握和利用不同资源的投资人,他们的个体行为以及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4、从投资人最初的个体投资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市场行为,需要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5、“投资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拥有资源优势的投资人,其投资行为更为接近市场

  6、运用经典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手段,能够在短期内对投资人的市场行为进行大致的预测

  7、市场的运动,对于投资人行为具有反作用力。

  这篇文章现目前在仍然在书写过程中,因为,学无止境,只要有所感悟,立刻修改完善,我打算一直写到80岁。

  ---------------------------------------------------------------------

  后序

  ‘优秀的公司’与‘优秀的股票’,存在本质的差异,用‘优秀公司的共性’去对比‘优秀的股票’,会有意外的惊喜。

  万事万物发展皆有规律,股票波动一定有规律可寻,逆天不可行道,万事顺势而为,借力而行。

  世态炎凉,卧薪尝胆,凭栏处,冷观潮起潮落

  壮士豪情,心如止水,谈笑间,海容河川无数   股票套利本质的研究“投资人的市场行为”的研究转载 (2009-01-14 15:54:48) 标签:杂谈  分类:网络百宝箱

目前投资分析理论所涉及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心理分析、学术分析等四大流派,其中,前两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本人对这些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假设前提、理论依据、核心内容等多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部分论点或者研究结论是有很明显的不足甚至错误,经过反复的探索和研究,最终,自己提出一套能够具体指导操作的研究-----《投资人市场行为分析方法》。 T?f?袱s\u0013  
x?谹苲?\u0007  
本研究方法认为:研究投资人的市场行为,是投资研究的本质。 潛\u001Aゞ(U #0  
檇a︿(? 
本方法主要从基本分析所掌握的部分基本信息入手,通过技术分析的一些方法,结合现代行为科学、市场行为科学的一些理论,对市场中各个时点上各类投资人市场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达到,认清形势,预测中短期未来市场趋势,确定投资策略的研究方法。 倐?\u0006囧蚐i  
由于该研究正处在探索之中,还有很多不足本研究方法认为:研究投资人的市场行为,是投资研究的本质。 厴?PT5  
敡瑍顎Z?? 
本方法主要从基本分析所掌握的部分基本信息入手,通过技术分析的一些方法,结合现代行为科学、市场行为科学的一些理论,对市场中各个时点上各类投资人市场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达到,认清形势,预测中短期未来市场趋势,确定投资策略的研究方法。 &8@$?O泉? 
由于该研究正处在探索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u0001芁*?齍  
隁侭?獞kX  
?AJ猠?  
瓗K? 
1、    市场是资金推动的 >侚|X捖(  
?>,敝\u001E? 
股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备普通商品的一般特征,与其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样,股票市场也是资金推动的,是否有资金进入市场以及场内资金的流向和配置,是研究投资的核心问题。 i?哴?\u0015\u001FO  
咚X穔唕颾? 
很多分析人士在研究宏观面的时候,非常重视货币政策,因为,它决定了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市场的平衡永远是资金供应和股票供应的平衡问题。资金是市场的血液,价值投资也好,操纵市场也好,任何投资都必须围绕的这个核心问题。
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2、    资金进出市场是由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决定的 \u0008C氠??X  
丂b\u001F
证券投资分析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步骤和方法。信息和资金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信息、资金和市场之间是通过投资人联系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模型: 欒\u0008氷萞? 
\FA?<悛[? 
信息(资金) ---- 投资人 ----   市场 \u0004僭
@\u0012莔<飷F  
从信息的产生到市场价格变化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信息包含了每时每刻市场产生的所有信息总和,信息本身是中性的,它们不会直接作用于市场价格,只有当信息被人接收,并进行主观的解释后,变成交易行为,才会最终影响市场的价格变化。因此,市场信息与市场价格变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人是联系两者之间的重要中枢。由于人的主观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市场基本模型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也就是说,一个市场信息可能产生几个市场价格结果,如此看来,同样的信息并不能产生同样的市场结果。 湖鷴y早? 
紾炎郬?扁  
基本分析是对市场信息面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理论上的价格变动的可能。由于它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并受到现实中的海量信息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它更适合机构投资者而不适于普通投资者。从分析结果上看,基本分析要受到市场模型中非线性因素的干扰,使得在局部价格走势上会出现较大的失真。 鰿C?嶟? 
\u0014},3~\u0018)\u0017娗  
技术分析是对市场模型中最后一个环节——市场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从而捕捉价格变动的趋向。应该说,技术分析在最大程度上回避了市场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它甚至不考虑投资者是如何想的,它更关心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但是,技术分析的分析对象是投资人 ‘市场行为集合 ’,它没有考虑到投资人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只考虑到行为集合和行为结果(比如:技术分析理论的鼻祖---道氏理论中非常强调收盘价格的重要性)。 Oヅ鳯a岿  
繲?玝敒I\u0011  
‘市场行为集合’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所有个体投资人的市场行为。研究投资的行为,可以从行为科学、市场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投资人进入市场,其行为演进过程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市场行为。技术分析所研究的对象是‘ 市场行为集合 ’,它并没有关注到投资人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实,这个差异根本的原因在于投资人掌握和利用的资源有巨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巨大差异性存在的话,那么,根据技术分析理论推倒出来的一些东西很可能是滑稽荒谬的,比如:中国股票市场有1400只A股,目前有7000万投资人,其中,买入宝钢股份的投资人有500万人。按照上述错误观点推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宝刚股份的涨和跌,和7000万投资人都有关系(其实,只和参与投资的500万人有关);每一个投资人进入股市,都会把资金平均分配在1400只股票上(其实,这些人只买卖他们认同的品种)。

3、    掌握和利用不同资源的投资人,他们的个体行为以及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麈^釙]\u0001? 
迗ル\u0013\u0001馴?  
在现代证券分析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有效市场理论”,当时,在西方盛极一时,它是现代投资研究理论演化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以至于,基础分析研究中的主要假设前提都含有它的浓重色彩。 \u001D\u0004\u0010\u001D\u000E? 
T!鞣ㄌ\u001EH?  
有效市场理论,是1965年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提出的,他所提倡的“完美市场”有以下几个假定条件:市场参与者数量庞大,任何单个参与者都无法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参与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有同样的市场进入途径,并做出各种理性行为;商品是同质无差别的;不存在交易成本。由此,有效市场理论得出结论:股票市场的价格不断进行调整,准确地反映了有关它们的新信息的变化,所以,证券市场中交易的股票价格充分反映了有关该股票的全部信息。 硿咓戄\u0008腞l  
3c:O?Pn  
如果承认有效市场理论对当今股市有效的话,既然市场价格代表了正确的价值,价值分析就不需要了。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人们可以看到股市的剧烈的波动,投资非理性的操作,以及各种各样的投机行为。这都说明了虽然价格最终反映价值,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正确地反映出价值的。 み\u0008L闪<馄1  
洙\u000F?櫟 欮  
为什么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不能够完全反映价值?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掌握和利用不同资源的投资人,他们的个体行为以及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正是这个差异性的存在,造成市场的波动。
4、    从投资人最初的个体投资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市场行为,需要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謐n造? 
%褀?暀兝? 
股票,是一个社会 高度市场化 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象征。股票是一种商品,股票投资人通过 交易行为 彼此产生联系。没有交换就没有商品,没有交易行为,就没有股票 。 lT鯱R@彪锂  
&蓞? 
研究商品价格就必须研究交换,研究股票就一定要研究 交易行为。 对于股票投资人行为的研究,应该归类到“行为科学”和“市场行为” 研究的范畴中来。 w?躏\u0001冞  
9盁%燺k?  
什么是“ 行为科学” ?按照美国管理百科全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已经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它学科类似的观点和方法”。 蹱\u001D?孭? 
按照这一定义,行为科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组织管理行为学、医疗行为学、犯罪行为学、政治行为学、行政行为学,当然,也包括投资行为学等等。这一学科的出现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由以 ‘事’ 与 ‘物’ 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 ‘人’ 为中心的管理;由靠监督与纪律的管理发展到动机激发,行为引导的管理;由独裁式管理发展到参与式管理,它的应用成果得到了普遍地重视。 撚 ?? 
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个体行为研究;(2)群体行为研究;(3)领导行为研究;(4)组织开发研究。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 \u001Dm??O>  
7鹍嫑?X  
什么是“市场行为” ?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行为,这些活动中心环节是争夺市场和获得更好的市场条件。市场行为涉及以下内容:①确定价格的策略;②决定产品质量的策略;③压制竞争对手的策略;④制定投资策略。 o譙\u0007w? 
蘝?沋  
股票市场的发展,遵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和发展,股票投资人的行为的演变遵循从“ 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市场行为”的演进轮回。

5、    “投资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拥有资源优势的投资人,其投资行为更为接近市场; 緐x\u001B\竿e  
Q觮@躦s蜡?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政府经营”,大意是:象经营企业一样来“经营”政府,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只不过是政府投资的一个方面。 ^晱\u001F2快G  
婯鰱栘?\u0010? 
证券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经济系统,其内部构成从市场参与主体角度可划分为:筹资主体、投资主体、监管主体、中介主体和交易及服务主体等,投资人要赢得优良的业绩,必须要仔细研究各种参与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平衡关系。 荘?9}  
栯燇牏儚>? 
在新的开放环境下,市场的个参与主体正发生着如下的变化:筹资主体中心化、投资主体机构化、中介主体专业化、监管主体集成化。这些变化,是对国际投资人进一步开放的需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证券市场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市场。 \u0010j镋??闈  
?4yc>絘  
上市公司是筹资主体,他们具有两重属性: 实体性和虚拟性。它的实体部分是物资生产单元,参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运行,而虚拟部分以股权等形式参与证券市场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非流通股的比重还占有很大的比例,造成了实体部分和虚拟部分的严重脱离,那么,股权割裂下的利益不平等,在目前的市场中,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瓝=?唚  
\u0019\u0010\u0010byЧ;6? 
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投资人,由于其占有和利用资源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证券市场、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个认识上差异性,进一步决定了其投资行为的差异性,一般说来,拥有资源优势的投资人,其投资行为更接近市场本身。 u\u001D东鵎\u00114  
|:嵗\u001E]瑄A? 
一个政府通过政策干预市场,他们要对市场的运行区间、涨跌的幅度进行适当的控制,不同的时间,他们会抛出一些代言人,采取行动干预市场,因此,我们经常能够感觉到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在博弈;当市场在某个区间里波动的时候,我们又经常可以看到机构之间的博弈,或者机构与散户的博弈。 糲魗烃oU霂  
N瀃冦 SL  
政府具有资源的优势,他们力求采取更加贴近市场的手段,来干预市场,专业机构希望更加接近政府,他们力争将投资操作向市场靠拢,中小散户基本依附潮流。多种势力聚成合力,上下波动。
6、    运用经典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手段,能够在短期内对投资人的市场行为进行大致的预测; \u0008x剻R?d\u0010? 
迯\u0017?j脢\u0016\u0011  
股票投资与债券、期货、外汇、房地产等投资一样,都是获取利益的工具,股票市场的波动与债券市场、商品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的波动相关,与经济周期中行业的兴衰相关,不同行业在经济周期中轮动,不同行业板块的股票在股市中轮动。 u牅R?#篵f  
蹼.债\u0001攞搃  
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收益模式(比如:追求‘相对回报’与‘绝对回报’;在场内获取‘股票价差’或者在场内获得‘变现交易’的;‘短期炒做’的和‘长期持有获取高额分红’等),有的机构在各个市场间进行套利操作,有的机构在股票市场中通过控制指标股来控制大盘的走势,有的机构通过控制行业板块当中的龙头股来操控板块,小一些的机构操控炒作一个股票,有的机构则是追随者、附和者,另外,还有大量的散户投资人,他们大多犹如涣散的羊群一般。 祗W浭C&ia? 
1?賀?%}  
不同的股票会被不同的投资人选中作为获利工具,个别股票会成为行业板块的“风向标”,而一些股票会成为大盘的“风向标”,成为“风向标”的股票不一定就是获利的主要品种,每一次“指标样本股” 的重新确定都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不同时期主力机构会选择不同股票作为“代言人” “发表”对市场的看法,同时自己获取某方面的利益。 \u0006騇僃>Xv  
\u0015v?瑴  
研究、观察重要的股票,可以帮助我们猜测主力机构的操作意图,在重要的“时间之窗” 传来市场信息、或者政策的变化,再辅以市场走势的盘面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变化的真正用意。 ボ?钜骬-? 
葥妪@糩奵? 
股票的价格趋势是所有投资人在该只股票上投入不同资源综合起来的表现,其技术走势可以反映基本面背后的信息,被控制的股票的走势体现了主要投资人的操作风格,很多股票的走势都体现了“人格化”的特征。 4\u0001XΣQ\u0004?? 
8襺Y= 肕a\u0012  
个股的走势不完全和大盘一致,在各个时期都会出现热门板块或热门股票,在大盘运行的各个时期,都会有个别股票开始掀起“主升浪”或“下跌浪”,能连续提前捕捉“主升浪”的股票并在高点卖出是最快的收益方法,所以,在大盘走势的各个阶段,都应推出不同的强势股票投资组合。 麢?V?\u0001B? 
U!8證7繏\u001F  
基本分析当中的大量统计数据,被数量化或图表化之后,运用于技术分析的研究上,可以说,技术分析当中的很多信息来源于基本分析资料。同时,股市的运行,也服从自然规律,既然是自然规律,必有起内在的规律可寻,否则江恩、艾略特的技术分析理论就不能风靡全球。 qE譙?D磀E  
\u0015嘁P\u0006屁?;  
据传巴非特在中国石油一只股票上,获利超过20亿美金,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买入中国石油时,香港股票市场的走势、这个股票本身的走势处在什么位子?2003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了基金当中最耀眼的明星,大家分析一下他们在200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大量买进汽车股的位置!!富国基金管理公司业绩后来居上,大家再看看他们大举建仓石化股票的位置!!既是基本分析大师又是技术分析大师,殊途同归呀! 2Q賙O$i(郊  
D?瓤\u0011  
所以,我们不要只听这些高手说什么,要看看他们曾经做了什么,有时候,他们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当然研究他们,应该以研究‘做的一套’为主。 罍瘰#占O?  
/趰 ?L=  
索罗斯某年在中国说“中国的股市在未来的4个月到16个月将形成历史的底部”,我们是否要区分他的预言当中,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比重各是多少?只要懂得殊途同归的道理,就没有必要再去争论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对与错。

7、    市场的运动,对于投资人行为具有反作用力; ."暠久VS蝱  
垺櫍晳\u0004飰T  
有学者对“经济哲学” 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提出:“经济哲学” 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三类:一是经济领域中所包含的整个世界的普遍性方面;二是一切历时性和共时性经济活动所共有、并且只有哲学才能给予终极性回答的关系;三是经济活动在人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中的地位。 I焋濐媾? 
在这里,我要谈的就是第三点: E.(B<剻滿8  
胀>BDm??  
首先,经济活动在人的生存发展的整体方式中的地位。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生存发展方式。这种生存发展方式与人的生存发展方式必定存在着特定的关联、相互作用而构成人生存发展的整体方式。 \u001A\u0002F`矏??  
圕涼9牕瓩\u0003  
其次,经济活动在人的本质生成和变化中的地位。经济活动作为人的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它对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变化具有什么作用?与其它活动相比,它在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变化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0m\u001F姳f?lt;閜  
羺豩嬘卂钜  
最后,经济活动在人发展的一般必然性之中的地位。人的发展无论是个体的发展还是人类的发展,都存在着一些一般的必然性(如个体成长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的必然过程,人类历史的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必然过程等),经济活动和人发展的这些一般必然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经济活动有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如经济活动的分工规律、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等),那么,它们与人存在发展的那些一般必然性之间是怎样互动的?它们对人存在发展的那些一般必然性有什么样的影响? 葷S咻6$?  
tt冴D聹  
人们参与股票市场的活动,是千千万万经济活动的一种,人和市场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释U\u0001櫳鎱  
\u0001i,E壱\u001A\u0013?  
约翰。墨菲先生的《图表炒家---如何察觉市场趋势》,是本人最喜欢读的书,从1998年以来,至少认真阅读6遍以上,其中,他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股票市场的运动,对投资人具有反作用力。一个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动,会影响到公司各类投资人的利益,比如:大股东需要继续融资、职工股东需要高价变现所持有的股票等。股价波动除了影响到投资人以外,还有债权人、债务人、客户、银行、税务、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以及与该公司有利益关系的社会各层,进而,股票市场的运动,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都形成震荡,股市就是这样“普遍联系”着其他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