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导网络拜年的过度赞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03:56

对领导网络拜年的过度赞美

发布时间:2010-02-06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类型:时事评论

昨日立春,部分省、市、自治区的24位党政一把手通过人民网发表新春贺词,向网友拜年。汪洋、韩正等人的贺词中出现“潜水”、“打好铁”、“拍大砖”等网络词汇。

《京华时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标题是“24位书记省长网上大拜年,贺词频繁采用流行语”,文章称贺词摒弃了常见的官话套话。末尾借用一位社科院专家之口,说明网络问政已经深入官场,并预计网络问政今年将更加明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羊城晚报》的报道中,列举了一些广东网友对汪洋、黄华华此举的溢美之辞。

书记省长向民众拜年,是一种惯例,运用网络这一其实已不算新的新兴媒体,当然很新鲜,也能说明目前在官员的意识中网络传播之重要性,但由网络拜年而预言网络问政将成“靓丽的风景线”,我看更多是在表达一种美好愿望。

因为单从媒体对此事夸大其词的选择性报道,便不能算是一种好的政治习惯。我大致浏览了部分贺词,说实话,流行新词只占极少的一部分,甚至是只言片语,大部分语言跟我们常见的官员报告并无太多出入。至于网友的跟帖,倒是相当踊跃,广东的贺词跟贴就接近百页,不过我仔细搜寻,感谢的话比例还是相当有限,难为记者在如此浩瀚的留言中将它们一一摘择出来。如果不是特别有意去发现,基本上满眼看去都是反映问题的跟帖,用水用电、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等,不一而足。

倘若将之视为网络问政,我想书记省长问政于网络,不是为了去讨几句感谢和赞美吧,这种语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听得不算少。或许你会说反映意见的跟帖书记省长自然会看得到,不劳报纸费神,那为什么又要单单把赞美的帖子登报呢,难道领导自己看不到?按照客观性原则,应该是按比例来分配见报率吧,至少也要来个五五开。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领导活动,传统媒体只是按惯例来报道领导活动,但既然领导都领了风气之先,传统媒体为何不打破习惯,来点创新,这样才算真正领会了领导的意图啊。报纸为什么回避意见而放大了赞美呢,是怕刊登了意见领导不高兴吗?我想还不至于如此,既然是网络问政已经深入官员之心,怎么可能看到意见就要变脸,应该是意见越多越好。汪洋在广东,几次在正式场合要求要讲真话,其他的书记省长也断不会只喜欢听假话不愿意听真话,那么,选择性报道赞美,算是讲了真话吗?

网络媒体上意见纷涌,传统媒体上歌舞升平,这种两面性,现在也体现于官员对待民意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党政机关的大门,并不向普通民众经常打开,还有想进去被保安踢出来的,我们惯常所见的领导调研、座谈,都是那样的严肃认真而又安排得井井有条,少有交锋和意外,现在的新时尚是与网友交流,这是一种隐去了彼此面目和声音的非正常人际沟通,这时候的领导往往被报道出来的是另一种形象,谈笑风生,并且经常妙语迭出。

韩正在网络贺词中说,“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工作之余经常到各大网站去潜水,留意各种评论,推动工作改进。特别是在制定重大民生政策时,通过互联网,我们总能征求到许多建设性意见”。或许这正是关键所在,民意表达的渠道,我们有许多惯常的机制设计,网络现在还不位列其中,即便现在官员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也只是载体之一。那么为什么有些意见和建议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得以通达,为什么只有在网络才能看到不一样的官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