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保证金会有所提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9:05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终于可以开设了,这无疑是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的一件好事。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和商品期货基本类似,即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此外,还有提供卖空机制,替代股票买卖、实现资产配置及投资套利等功能。

  正因为期货模拟交易有这么多的功能,故可以吸引不同需求者的参与,因此,作为已经成为股民的投资者,自然希望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使自己分享其中的利益。比如,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不管是沪深300,还是上证50加深圳40,主要由大盘蓝筹股构成。而这些股票目前的估值水平又是相对比较低,机构是否会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来收集这些“筹码”,以赢得在股指期货套利方面的主动权呢?股指期货是否会像权证一样火爆,从而使A股市场引发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这些都成为中国这样一个极富有投机性新兴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悬念。由于已经有太多的案例来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是可以把中介机构所赋予的交易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但又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又是被高度监管,且其监管的力度和控制力又是其他市场所望尘莫及的,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是否会遇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其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确实难以定论。

  一个可以参照的案例是国债期货,国债期货在16年前就推出了,当时也正逢中国金融制度改革,人民银行在上海设立公开市场操作室,国债期货的功能被提高到促进中国财政和金融市场化发展的高度。但从现实性的角度看,似乎又与当初的通胀高企、国企亏损而国债发行不畅有关,显然,国债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刺激投资者的国债的需求。但国债期货开始推出时,投资者参与热情很低,而交易所为了活跃市场则不遗余力地撮合机构投资者参与。最终导致国债期货交易被长期暂停的不是327事件,而是327事件之后机构和个人参与者的全体疯狂,导致所谓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消失殆尽。

  如今推出股指期货,我认为也有现实性的一面。那就是有关部门迫切希望在去年9.5万亿的新增贷款之后,改变我国的融资结构,因为9.5万亿中至少有一半变成了地方政府的负债,这是对未来中国银行(601988)体系的巨大威胁。而通过股权融资不仅能相对降低信贷融资的过高比重,而且可以吸纳过剩的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与当年国债期货的推出,从时点上看,都带有资本市场为经济是服务和解决眼前困难的现实性。但监管方看,其角色决定它是风险厌恶型的,且交易所也早已从国债期货时代从属于地方,变为监管部门的下属机构了,它们的创新主动性应该弱于独立的交易所,而保证不出事成为其最大的任务 。

  50万的开户起点以及其他种种限制,实属全球少见,与韩国将期货合约拆小以吸引散户参与是完全相反的做法。所以,股指期货不像当初推出的国债期货,后者的推出极大触发了国债价格的上涨。而股指期货从长远看是不应该影响股价走势的,即便从短期看,在高度监管之下,对市场趋势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但是否会影响到如大小盘股目前的估值反差等市场结构呢?从长远看,即便没有股指期货的推出,小盘股的价格泡沫现象也应该消退。从历史看,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的强弱转换一般是每隔三个月或六个月,本次小盘股的走强持续时间已经超过六个月了。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会加快估值结构的转变,但由于大盘股已基本实现全流通,其规模不是谁能左右。尽管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大盘股估值水平的合理回归将是有利的,但对于是否能出现借股指期货来炒作一把大盘股的行情,恐怕没那么容易。

  
  股市将进入“重武器时代”

  采访当日,国务院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的消息出台。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没有100万家底的人别去玩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第二个建议是,100万来得很容易的人才可以玩。”李大霄斩钉截铁地说。

  一方面,股指期货会改变垃圾股和蓝筹股的地位——蓝筹股的地位提升,垃圾股的地位则会下降,整个市场的股票定位可能会更加趋于理性,其内在规律制衡了过去股票价格经常发生较大幅度偏离现象的频频发生;但另一方面,以往国人习惯的单边运行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单边赚钱已经很难的情况下,双边运行将导致短周期波动加剧,长周期波动幅度降低。

  “大多数人管理好自己现有的财富已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如果轻率运用杠杆,相当于要管理数倍于自己的财富,这难度就非常大了。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诚恳的建议,不是危言耸听,这绝对是一个红线,要越过去的人一定是具备承受能力的人。而且股指期货不是一个限额的、亏损就完了的东西,我们很多普通投资者平时‘补仓’等手法是根本行不通的。整个市场会有一个对以往经验推倒重来,重新学习、掌握规律的过程。”

  “通俗点说,以前我们拿大刀长矛战斗,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出来后,相当于有重武器和火药了,风险很大,但很多人是经不住诱惑的。没办法,股市就是这样,永远是一个考验人性的过程。”

  相关专题:


  三年多前的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上海成立。这家由五家交易所共同发起的交易所,使命之一就是为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交易做好准备。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运行。

  2010年年初,国务院、证监会正式批准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之后,媒体想要采访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就变得非常困难。

  半年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海采访朱玉辰时,他曾对记者说:“欢迎媒体更多地关注我们中金所,欢迎来看看我们的仿真交易。三年来,我们对股指期货的筹备工作一天都没有停过。”在朱玉辰看来,应该让公众知道股指期货的“交易”一直在进行,虽然只是“仿真”的,但意在实战。

  1月19日,中金所就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修订稿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一场历时三年多的“演习”即将结束,股指期货真正的交易鸣锣已经为时不远了。

  股指仿真交易“别太当真”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9年11月13日,中金所共批准了111家期货公司会员资格,其中全面结算会员15家、交易结算会员61家、交易会员35家。而在这些会员中,国泰君安期货公司十分幸运拿到了头牌,成为一号会员。

  对于股指期货“演习”三年,“一号会员”国泰君安期货总经理何晓斌觉得“别太当真”。他认为,目前在中金所开户的会员通过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仅仅能够达到四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让会员对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理解了;第二,对买空、卖空双向交易理解了;第三,对于当日无负债结算理解了;第四,对于到期交割‘有可能’理解了。另外,则是让投资者对某一家期货公司的交易软件熟悉了一下,仅此而已。”何晓斌这样告诉记者。

  台湾于1998年就推出了股指期货。台湾最大期货公司之一的凯基期货董事长糜以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仿真交易测不出期货市场真正建立之后它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参与仿真交易投资者必须注意。”

  而且,投资者在参与仿真交易和真实交易的“心态”上的差异也可能造成交易方式和结果的异同。何晓斌告诉记者:“首先,由于仿真交易的资金是模拟资金,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钱不当钱用’的现象;其次,仿真交易的每个客户都会给100万元的模拟资金,客户是同质化的,而在现实交易中每个客户的账户资金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别按照‘仿真交易’这个经验来。那要出大事情的。”

  仿真股指期货“十玩九输”

  多位期货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目前来看虽然股指期货制度准备已经日趋完善,但一些风险控制应该做的更好,以防“巴林事件”、“法兴事件”在中国重演。

  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此前曾表示,在仿真交易的三年里,不仅经历了“5·12”大地震,也经历了百年难遇金融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深刻反思,把我们的游戏规则,把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完善。”

  与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相比,个人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风险”亦不可小觑。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坦言:“我们发现在期货市场中,投资者能够持续、稳定赚钱是非常难的。特别是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或者自己的心态不能很好调整的、不能管控自我风险的人,在这个市场里往往只有一个结果:把钱亏完。以三年为期限来看,能够赚钱且收益稳定、持续盈利的投资者只占10%。这些投资者的资金使用始终控制在三至四成,并大部分采用对冲机制或对冲工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何晓斌告诉记者:“股指期货跟其它期货一样,当日无负债结算,因此是赢钱还是亏钱当天就见分晓。”当日结算后,如果投资者的保证金不足,必须及时采取追加资金或平仓等措施以达到保证金要求,否则会被强行平仓。

  这样的看法得到了业界的共鸣。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依我们判断,目前的股市投资者中,适合做股指期货投资者只占资本市场中10%~15%。”
资料来源:爱财部落:http://www.itry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