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新魅力 海绵效应持续发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8:02
硅谷创新魅力 海绵效应持续发力《IT时代周刊》记者/于慕怡(编译报道)
http://www.ittime.com.cn 2006-10-23 14:26:08     2001年,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极力打击,硅谷近期恢复了世界顶尖科技集散地的灿烂形象。
正是这个曾经楼厦闲置、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敬而远之的弹丸之地,何以在短短2、3年间迅速复生,它因何吸引全球各地的高科技企业乐于安身在此,它的经验对中国以创新为重任的科技城(包括软件园)建设有何种参考和启迪?
马特·桑切斯(Matt Sanchez)曾是个狂热的移动办公拥护者,他认为互联网能让企业设在任何能接上网的地方,所以人们不必再拘泥于某个办公区域。但后来他的观念改变了。
在桑切斯和两位朋友成立VideoEgg Inc.公司两年之后,这位耶鲁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发现,自己在硅谷度过的时间要比在公司总部的时间多得多。于是,他和他的四名雇员在去年12月份将服务器、白板以及台式电脑打包装入一辆箱式货车中,奔向硅谷。
自从搬入旧金山高耸入云的办公楼之后,这家网络视频技术公司获得了一些风险投资、增加了22名新员工,并与时代华纳旗下的美国在线(AOL)及Bebo Inc.等互联网公司达成了新交易。
“硅谷具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特资源。”现年25岁的桑切斯说。“如果你准备成立一家技术公司,硅谷就是正确的地方。”
走,搬去硅谷
有业内人士早在网络热潮的初期就曾预言,互联网会让企业家摆脱地域的牵绊,迁徙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办公,这将使得硅谷的孵化优势逐步淡化。
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大批像VideoEgg这类公司正在涌入硅谷及其周边地区,这说明旧金山湾仍然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风险投资资金以及熟练工人,这些正是科技公司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的发展条件,对那些中小企业犹为重要。
当然,分布在美国其他地带的科技园区也十分活跃,备受瞩目的有微软公司西雅图总部的周边地区以及波士顿地区等。但这并不能阻止更多的公司直奔硅谷,特别是那些由20多岁年轻人领导、雇员数不超过5人的科技初创企业。
Mobius Microsystems Inc.是一家提供调整微芯片脉冲时间技术的厂商,在今年3月,它从底特律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桑尼韦尔。致力于简化物流服务的互联网企业LicketyShip Inc.在去年9月从纽黑文搬到了旧金山。今年1月,移动社交网络软件开发商Meetro Inc.从芝加哥搬到了加州帕洛阿尔托。同年同月,网上文件存储及共享站点Box.net Inc.也从西雅图搬到了硅谷。
投奔硅谷怀抱的不只是美国境内的公司,互联网视频公司Metacafe Inc.就将其总部从以色列特拉维夫搬到了帕洛阿尔托。
Box.net公司21岁的CEO阿隆·列维(Aaron Levie)说,我们在西雅图时曾想进行一些融资,但发现硅谷的风险投资企业更能接受年轻的创业者。该公司目前位于加州伯克利,将在近期搬到帕洛阿尔托。根据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虽然Box.net从西雅图投资者那里也获得了一些资金,但却从加州门洛帕克风险投资企业净获得了150万美元的大笔融资。
聚集,就意味着机会
中小企业的到来推动了硅谷的复兴。2000年互联网界第一轮泡沫破裂后,许多办公室闲置下来,如今全部被这些新加入的公司挤得满满的。他们不断招聘员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Mobius的公司就是其中一例。目前该公司位于桑尼韦尔的总部有14人,而一年前仅有1人。根据研究机构VentureOne的数据显示,2005年旧金山湾区共有278家公司获得了第一轮融资或种子融资,高于2004年的250家和2003年的216家。
企业扎堆还有助于建立社交圈。Meetro公司的创始人保罗·布莱吉尔(Paul Bragiel)最近就组建了初创企业管理人员的保龄球协会。这种做法曾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大潮兴起时帮助培育了许多公司,并带来了不少合同。
阿里克·泽涅克(Arik Czerniak)在2003年同合作者共同创立Metacafe公司。担任CEO的泽涅克说,他的视频网站每月共有2,000万用户观看4.5亿部视频节目。尽管拥有如此优异的数据,但公司却很少吸引到关注的目光,直到它从以色列搬到硅谷之后。
31岁的泽涅克说,上下游的公司都设在硅谷,这让原先不在此地的公司倍感压力。“我们不得不搬到这里,否则很难进行竞争。”尽管Metacafe在特拉维夫保留了研发团队,但公司正在为帕洛阿尔托的硅谷总部招聘营销和销售管理人员,预计到今年年底时,硅谷总部将拥有12名员工。
帕洛阿尔托风险投资机构Accel Partners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凯文·埃法西(Kevin Efrusy)称,他会在全球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但当一家公司达到需要构建一流的管理团队和获得更多资金时,如果公司不在硅谷就会麻烦得多。该公司最近向Metacafe公司提供了融资。除了Metacafe外,近年来以色列还有好几家公司搬到了硅谷,如一家软件公司和一家私人持股公司。
当然,搬到硅谷后也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这里的经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美国电子业协会在最近的报告中称,根据最新数据,硅谷员工2004年的平均年工资为126,700美元,而美国全国高科技员工的年平均工资为72,400美元。
尽管成本偏高,但企业表示,他们别无选择,搬到科技人才更为集中的地区更有利于公司发展。圣何塞自称为硅谷之都,根据美国电子业协会的报告,据说圣何塞每1,000人中就有284名科技人员,而全美的平均数据为51人。
埃法西说,这里是雅虎和eBay等互联网巨头的所在地,也是为数不多的能招聘到优秀互联网管理人员的地区之一。“这里更容易招聘到我们需要的科技人员。”
减少时间成本就是赚钱
对不断壮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身处硅谷可能意味着招聘时间上的节省。Mobius Microsystems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大卫·赛克斯(David Sikes)说,公司今年初从底特律搬到桑尼韦尔后,他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招聘到了曾在柏士半导体和德州仪器等公司工作过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想在底特律招聘到类似的管理团队,估计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赛克斯以前曾在摩托罗拉工作,现就职于Mobius公司。赛克斯称,在了解到公司CEO麦科克代尔将把Mobius搬到硅谷之后,他决定要加入这家公司。他还表示,目前的职位如果是在硅谷外的其他地区,对他的吸引力可能就不会那么大。
同样,VideoEgg公司的桑切斯也表示,在创业之初,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让公司成为纽黑文地区生机勃勃的企业,前景似乎一片光明。2005年4月,VideoEgg获得宾夕法尼亚州一位前eBay管理人员的投资。桑切斯及其团队用这笔资金聘用了几位工程师,开发了自己的互联网技术,让人们轻松地将视频传到网络上。
但桑切斯很快就发现难以在康涅狄格招聘到优秀的开发人员。而且,当他开始会晤潜在的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家时,他发现几乎每周一早上6点都要飞到硅谷,然后坐周五夜里的红眼航班飞回东海岸。他说:“去年10月和11月,我在加州呆的天数比在东海岸还多。”
不过,去年12月向硅谷搬迁却并不顺利,桑切斯和他的团队被迫在旧金山机场附近的一个旅馆中凑合了三周,每个房间每晚花费达52美元。搬进硅谷后不久,该公司获得了August Capital的风险投资。上月末,VideoEgg又获得了其他投资者的1,200万美元风险投资。
桑切斯称,此后,VideoEgg已同70多家网站客户签订了合约,其中约有85%的客户都在一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
公司现在已拥有27名员工。现在桑切斯每周至少都与公司的风险投资家和顾问见一次面。他和他的团队还频频同附近其他创业公司的企业家共进午餐。
桑切斯说,“我并不怀念纽黑文。以前为了会面,我需要提前两周安排计划,并预订机票。而现在我能约人边喝咖啡边谈事情。太方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