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华西村 困窘的农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2:11
  

华西村正在建设中的“增地空中新农村大厦”高328米,共有74层,其中地上72层,地下2层,这幢高楼占地面积2.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1.2987万平方米,大厦总造价25亿,预计2011年4月底竣工交付。高度排在中国的高楼第8位、世界第15位(据1月7日南方农村报第3版报道)。

众所周知,楼层越高,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越高。除非在寸土寸金的商业旺地,否则盖高楼经济上并不合算。按华西村给出的数据,不含土地成本,光是建筑成本就已经超过一万元一平米,比普通高层楼宇高出数倍。超高楼层还会带来一系列公共问题,例如消防、交通、防震和空域管制等等。
 “增地空中新农村大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八百多米高的迪拜塔,那也不完全是一座商业楼宇,更像是一座阿拉伯世界的精神堡垒,就像阿拉伯人眼中的纽约双子塔。双子塔倒塌了,美国人并不打算重建,但是迪拜塔不能烂尾,所以阿联酋另一酋长阿布扎比抛开与迪拜酋长之间的世代恩怨出手相救。

人类自古以来有登高的欲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畅快乃人之共性。政教合一的古代埃及、印度、柬埔寨、美洲印第安的统治者不约而同地垒起了人造山——金字塔。登山不能垄断,金字塔是统治者独占的。中东和欧洲后世虽然不建金字塔了,但是对塔的爱好没有改变,尖塔是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的标志物。中国远古时代倒是保持了原始的高山崇拜,连汉语中塔也是来自梵文,随着佛教一同传入。中国人喜欢搭台设坛,例如曹操造铜雀台,还有紫禁城金銮殿的台阶。塔是为了显示远离凡尘的崇高,台只是为了确立在世人面前的威严。

随着建筑技术迅速发展,再高的塔也能被金钱垒出来。进入航空时代,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高塔失去了权威和崇高的意义。现代人对高度的比拼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太空,一向图实利的美国人,被苏联人率先实现太空行走逼急了,将大量金钱投入到毫无实利的太空计划当中去,两者的太空竞争最后以苏联垮台告终。现在连太空技术也落入凡间,私营的太空旅游业破壳而出。仍然沉迷在高塔游戏中的马来西亚和阿联酋,正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甚发达的国家。

“增地空中新农村大厦”的意义与其从其建筑高度来解读,不如关注那拗口的名称。华西村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特别关照,但是不能否认华西村人自己的努力。华西村产业很多,最关键的资源既不是人力也不是技术,而是土地。“增地空中”直白地说明了华西村对土地的渴求。华西村的土地世世代代就属于华西村村民所有,这不是政府恩赐的,只不过政府没有剥夺华西村村民对土地的支配权。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长三角和珠三角先发达农村地区都存在。

华西村和所有先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奇迹证明,无论村集体内部采取像华西村那样家族式管理,还是东莞的村委会村民选举,农民只要拥有土地支配权,只要基础条件具备,就有能力自己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而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即使政府征用农民土地也不能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反而浪费土地,延缓发展进程。

“增地空中新农村大厦”的高度再高,也不代表中国农村的高度,华西村是孤独的。为什么华西村只有一个?能不能把华西村所拥有的权利下放给所有农村地区?如果华西村盖高塔能够激发世人思考这些问题,也不枉那25亿的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