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吃惊,我国“中产阶层”确实有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21:25
不用吃惊,我国“中产阶层”确实有23%
作者:MarkTwin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1262    更新时间:2010-2-2         荐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龙舒一夫网友发帖《惊!全国23%的人属于中产阶层》说:“据《北京晚报》2月1日报道:社科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揭示“目前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左右”。如果报道属实,援引正确,那这一研究结论将雷倒众人一片。总人口23%中产是啥概念:照13亿5千万算,全国将有3亿1千万中产阶层。换句话说,要是将8亿农民中的绝大多数、老人小孩和失业者从总人口中扣除的话,那么有职业者中差不多超半是中产了。可我自己怎么想怎么算,总觉得俺暂时还迈不进中产这个门,于是乎我便疑惑:是熟人朋友在俺面前藏富装忧呢?还是他们将要被人中产了?”
龙舒一夫网友在贴中提到的“社科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应该就是社会学所前所长陆学艺领衔研究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
龙舒一夫网友自己是这样理解中产阶层的:“对照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现状,我理解: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等地位处于那个社会里中等或偏上水平的一个群体。具体地说,一是有比较满意和相对稳定的职业,经济收入颇丰,通常有车有房有一定资产;二是有一定的政治民主权利,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三是追求生活质量,有一定的闲暇安排自己爱好的文化体育等活动;四是与社会与环境相处和谐,对生活满足有幸福感。”
如果按照龙舒一夫网友设想的这个标准,那么我国的“中产阶层”确实不会高达23%。不过,陆学艺教授说的“中产阶层”并不是这样定义的。
有网友跟帖说:“这个账看怎么算了。比如北京,只要你有一平方米的房子,你就是个“万元户”,要饭的……也不例外,哈?”
这显然是一种牢骚,人家陆学艺教授是正经搞“社会学”研究的,可不会这么无聊地玩弄文字游戏。
本网友找到了陆学艺教授2007年接受《环球》杂志采访的报道《社科院学者称2020年中国人三分之一是“中产”》:
“在中国,“中产”还是个概念十分模糊的词,它的划分标准、人数构成、生活状况等,都正在被广泛争论。
在这些争论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解释相当受人关注。由社会学所前所长陆学艺领衔研究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就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中产”的基本面貌——虽然,它还不是太清晰。
为了解正在不断壮大的中国中产阶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环球》杂志记者专访了陆学艺教授。
《环球》:中产阶层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演变可谓百转千回。在您看来,中国中产阶层是如何定义的,是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标准?
陆学艺: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我们的“中产阶级”曾被简单地归为资产阶级。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这种阶级分析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分析的需要。所以应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实事求是的分析。虽然有很多人对我们的观点提出看法,我们还是运用阶层的分析方法来划分社会结构。
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上多数国家也都采用阶层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认识自己的社会结构这个基本国情,如日本每十年就会进行一次社会结构调查——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
我们的研究,是把中国人口大致分为10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第二个是经理人人员阶层;第三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第四是我们这一类的,教授、医生等等;第五个阶层是办事人员阶层;第六是个体工商户阶层;第七是商业服务人员;第八是产业工人阶层;第九是农业劳动者,也就是农民;第十个阶层是下岗失业阶层。
但这只是我们社科院研究的看法,由于中国没有政府出面的相关调查,所以中国中产阶层现在只有些模糊的界定标准。
《环球》:那么“中等收入者”跟“中产阶层”是一个概念吗?
陆学艺:现在糟糕的就是有的人用中等收入者来表述“中产阶层”这个概念,这不对,因为这是社会学的范畴,不是经济学的,我们社科院是用“中间阶层”这个词来表述中产阶层的概念的。
中等收入者和中产阶层是两个意思,中产的范畴绝不能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它是社会问题。社会中产阶层显然不能指中等收入者,它应该以职业为基础。即十个阶层里面,其前面的一部分人可划入中产,比如说中低等的干部、中小企业的经理、专业技术人员。比如,你是记者,我是教授,那一定是中产了。出租车司机一个月也可以赚几千块钱,但他不可能是社会中产阶层,因为有职业的概念。
所以,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中产阶层是以职业为基础,以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社会阶层。
《环球》: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在整个社会中的比例是多少?中国的中产阶层发展状况怎样?
陆学艺:根据我们1999年的统计,中国的中产阶层占全国总人口的15%,并以每年1~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所以现在中产阶层的比例应该已达到22%~23%左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较发达的城市,中产阶层的比重还要高很多。乐观地估计,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3%甚至更大。
也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因为真正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有权有钱的上层和底层占少数、中间阶层越大的社会结构,越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从政治上分析,中产阶层在政治倾向上跟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经济上,中产阶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一,他们是创造财富的,是市场经济的组织者,也是稳定的消费者;在文化上,这部分人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生产者,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消费者。这些都非常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现在中国是洋葱头型的,也正向这种橄榄型结构过渡。”
尽管这是2007年的报道,本网友认为这还是反应了陆教授的学术观点,不至于不到三年就变了。
顾名思义,“中产阶层”总该跟“产”有关吧?人家陆教授就是厉害:“这是社会学的范畴,不是经济学的”,“绝不能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那么,应该如何来分析呢?“应该以职业为基础。即十个阶层里面,其前面的一部分人可划入中产,比如说中低等的干部、中小企业的经理、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中产阶层”就变成了“中间阶层”,与“产”完全无关了。
比如,如果教育行业和医药行业属于“中间阶层”,那么,无论是月实际收入不到两千的助教讲师还是月入上万的知名教授,无论是收入丰厚的著名医师还是医院看大门的,反正只要你是教育行业的或者医药行业的,那就统统算“中间阶层”即“中产阶层”了。
这样看来,陆教授划分的十个阶层之中第四到第七阶层这四个阶层,加上第三阶层的一部分和第八阶层的一小部分,大概就是“中产阶层”了。
把这几部分的从业人员加起来,还会没有23%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