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民间艺术→评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9:00:16
评话
评话在宁波民间称为“武书”。说书的单凭一张嘴,一个人分饰几个至十几个角色,要把生旦净末丑三教九流人物的形态、个性、口吻模仿得惟妙惟肖。宁波评话说的大多是长篇演义书和公案书,如《水浒》、《三国》等,每场结束时,评话艺人往往要渲染一番,制造一个悬念,俗称“卖关子”,以吸引听众。较有名的有老艺人张少策、张碧雨等。
评话
评话,在宁波民间称为“武书”,以示与“四明文书(南词)”之别。除正式专业评话艺人之外,也有南词和走书艺人中兼讲评话的,艺人中称为“单拍”。相传宁波评话在宋、元时期已很活跃,当时在瓦舍(书棚)里“讲史”、“小说”已十分普遍。
宁波评话主要演唱场所是城区集镇的茶楼和书场,流行面遍及浙东沿海各县(市)、区。清道光年间,宁波城区有评话艺人演唱的茶楼就达数十处。民国时期仍很兴旺,著名的评话艺人有张霭林、闯才章等人。尤以张霭林、张一册、张少策祖孙三人讲的《水浒》,经过几代人的改进、充实,内容丰富,与众不同,有独到之处,在江浙一带颇享盛誉。
评话演出时,演员仅用醒木和扇子作道具,不配音乐,不带伴奏。说书的“单凭一张嘴,要靠真功夫”。一个人分口饰演几个至十余个角色,要把生旦净未丑,三教九流,书中人物的形态、个性、口吻描述得神态毕现,维妙维肖。手中的一把摺扇,既可比作刀枪,又可拟做笔纸;一块醒木既要用作静场,又可作衬托书中情节气氛之用。
宁波评话说的大多是长篇演义书和公案书,讲的主要是历代兴衰和传奇故事,当地人们称为“讲大书”。如:《水浒》、《三国》、《隋唐》、《岳传》、《包公案》、《施公案》等。一部书可以连续讲十天半月,甚至数月半载。每场结束时,评话艺人往往渲染一番,制造一个悬念,俗称“卖关子”,以吸引听众。
宁波地区评话艺人为数不多,目前较为著名的有老艺人张少策,还有奉化评话艺人张碧雨等。四明南词著名老艺人陈莲卿解放后也说过评话,其中《包公断寿礼》曾参加省会书获奖。1997年开始,宁波电视台开辟书场专栏,近几年连续播送张少策的长篇评话《水浒》和《山东马永贞》,听众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