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是最符合西方列强利益的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21:16:50

“中国模式”是最符合西方列强利益的模式  

   

据报导,根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2009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成为过去10年中的世界头号新闻,其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了伊拉克战争和2001年“9· 11” 恐怖袭击。而美国《福布斯》杂志 2009年12月15日 的一篇文章中,干脆直接打出了“中国已是超级大国”的题目。于是,国际上从十年前就开始热炒所谓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家希冀从中找到富国之路,发达国家也试图借此寻求复苏的灵感。  

所谓的“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所谓的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所谓的《中国人正在“改变我们”》;所谓的中国模式“拯救世界”;所谓的“中美共治”时代的“中美国”。  

暖风吹的精英醉,直把毒药当美酒。  

中国的权势精英们简直是被吹昏了头,竟然要当仁不让的担当起“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来了。  

   

那么,“中国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中国模式就是领导一言九鼎模式。  

关系到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转基因”粮食不要经过人大讨论批准,不要征求人民的意见,一个部门就能决定。  

对待毛泽东时代,精英们控诉说毛泽东时代是如何如何的不民主啊,是如何如何的专治啊,可是毛泽东时代有哪一样关系到国家全体人民的利益大事,不经过讨论就决定了的?即使是“赞成的不多,反对的不少”的“文化大革命”各项政策也是经过讨论的,也是经过组织程序决定的。可是自改革以来,在开放搞活的名义上,全中国的各级主要领导们,其权力无限澎涨,不受约束起来。  

招商引资,谁有权谁作主,改革几乎就是一个“卖”字,县长卖,不如书记亲自卖,卖中有政绩,卖中有利益,卖了能升官,卖中能够得到不明产财,大家争先恐后参与政府工作,县长、书记抢着卖,卖资源,卖国有企业,卖学校,卖医院,卖矿产,能全卖就全部卖,不能全部卖就卖一小块,美其名曰国有企业机制不活,要股分制。权贵们瓜分国有财产,瓜分集体经济,犹如狼吃羊一样,总能找出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于是乎,党不管理想,不管管信念,不管宗旨,只管一个“卖”字。  

中国的民营老板们知道“中国模式”的奥妙,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把权贵们买通了,几万元本钱就能拿下千万元资产,甚至能够零收购。对于权势人物来说,谁引资,谁就有政绩,不管你卖的合算不合算,只要引资成功,就是大功臣。  

连洋大人在中国做生意的经验中也总结到了“中国模式”其中三味,不管做什么生意,不管买中国什么,没有权势的权贵们的点头是赚不到钱的。  

   

“中国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中国模式”就是劳动人民的利益任其老板宰割,没有人维护。  

美国的工人工资低了,有工会作主。中国工人嫌工资低了找谁解决?  

打工者竟然要不到工资,竟然要由一国之总理出面,才把辛苦钱来,中国如此之大,连工人的工资都要由总理才能解决,除了“中国模式”,还有哪个国家有此“模式”?  

 1886年5月1日 ,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至今二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很多工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没有人为其呐喊,没有人出来维护。不是说以法治国吗,违反八小时工作制,怎么就没有出来“治”了?  

   

“中国模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中国模式”就是让洋大人控制中国经济的模式。  

感谢[布威寺方丈]网友为我们转载这一篇帖子为证:  

“中国十大意想不到的《外资企业》”。  

第一名:中华牙膏  

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与此类似的是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曾经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中华牙膏的命运正是如此。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外企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我想支持国货,但我在洗化行业连支持国货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名:个别城市水产公司  

咱自己吃的水肯定是咱自己的吧!嘿嘿,那可不一定。咱好多城市喝的是外国水。

且看法国威立雅在中国的“辉煌战绩”:1997年进入中国城市水务市场,首战天津凌庄水厂改扩建工程,取得20年特许经营合同;2002年斥资近20 亿元,以净资产三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经营期限50年,城市水务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就此起步;2007年1月以17.1亿元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3月以9.5亿报价击败中法水务和首创水务,获得海口水务集团50%股权;9月以超出净资产额3倍的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 49% 股权转让项目,在天津的服务范围扩张至200平方公里,包括正在崛起的滨海新区,特许经营合同期限30年。在此之前的2007年5月还获得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合同。威立雅步步为营。助其横扫中国水务改制大业的一个重要砝码就是——高溢价!让外资垂涎的是中国水务属于公用事业,因而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有的城市甚至10年间都没有上调过水价,因而未来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水务这块蛋糕自己还会长大。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同时,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

第三名:双汇

我承认,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吃点双汇火腿肠(习惯了),虽然它早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罗杰斯如是说。在多哈小型部长会议再次破裂、各国死保农业底线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国际投行在中国农业相关产业链领域不断追加投资的行为值得关注。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看着逐渐发展起来的双汇放心肉专卖店,看着双汇不断攀高的市场占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担心。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资打着中国企业的名号,不断着蚕食着市场。

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双汇是美国的,就这么简单。

第四名:娃哈哈。

本来想提名健力宝的,当年的东方魔水,在中国的罐装饮料市场上是威风八面,一统江山,但自从李经纬离开后,健力宝是一泻千里,现在只能给当年的小弟提鞋了。

娃哈哈,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一个美国居民跟咱谈中国的民族情怀,真他妈扯淡。

怎么说呢,我挺喜欢娃哈哈的,但法国达能已经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别自欺欺人了
第五名:金龙鱼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国的了。典型就是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跟中国啥关系都没有。

目前,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即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已现实弱化了我们的市场调控能力,这不仅对食用油乃至对国家安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直接威胁。

第六名:大宝。

“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啊,大宝几乎是大多数工薪阶级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国老百姓又怎么可能把它和美国联想起来呢?可惜事实是,早在2007年4月美国强生就已经收购了大宝。别以为中低端这块市场老美不要,对于外来资本来说,虾米也是肉。何况中低端市场真的是虾米吗?中国13 亿人,有多少有钱人。

第七名:苏泊尔。

2006年8月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烹饪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当然新闻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这则新闻呢?起码我是事后多时才知道的 ——还是因为我在家和朋友聚会时吹牛说自己多么支持国货,买东西首先国货时,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这个插曲,也许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当年起身我家乡浙江的中国名牌,已经成了法国货。

又一个行业第一被纳入了国外资本的怀抱,而我们(我相信绝不止我一个人)依然满怀爱国情怀的支持着已经变为洋货的曾经的民族品牌。]

第八名:汇源。]

可口可乐179亿元收购汇源,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案,那么多保卫民族企业的呼声,换来的却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个事实。

在和汇源联合发表收购要约后不久,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汇源品牌由汇源香港上市公司拥有,而汇源香港上市公司近 60%股份由达能、境外公众股东和一家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拥有,因此这次交易前和交易后品牌的持有是从一家外国公司转到另一家外国公司,没有民族品牌流失。当时有媒体查出,汇源果汁的详细注册地是一家离岸公司。

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一个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只涉及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第九名:南孚。]

南孚是电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还是首选南孚电池。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贪婪是魔鬼,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当年的手下败将,现在成了老板。曾经,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是现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企业了?所谓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谁?

第十名:白加黑。

在中国,谁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会首选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这玩意现在压根就不是咱中国的东西,2006年10月,德国拜耳医药与我国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 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这其实只是医药行业的冰山一角,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中国的华药集团,早在 2004年已经卖给了荷兰的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西安杨森虽然名字里有个西安,其实早就百分之百属于比利时了,中国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现在是瑞士诺华100% 控股。先说这么多吧,再说下去,别说你,我担心我自己都被吓到。这些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认为是中国的,结果呢,都是外国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中国人感个冒,避个孕现在都掌握在别人外国人手里。

以上仅仅是食品化工业,汽车、机械制造,电器不也有很多洋大人控股了吗,即使暂且没有来得及控股,那些核心技术也是由人家洋大人控制的。

请精英权势们仔细算一算,中国经济还剩下多少还没有被洋大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