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将编制今明两年的保障房供地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56:24
 国土部将编制今明两年的保障房供地计划

刘展超

在国土资源部和银监会、证监会联动审核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土地融资的行为将遭遇更为严格的监管。

昨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在年度报告中将不少篇幅留给了当下热点话题——房地产市场。

他透露,2009年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有了一个最明显的进展,就是国土部与银监会和证监会建立了信息共享、建立了土地和土地资产的审核机制。

“我们帮助银监会审核土地抵押贷款的准入,帮助证监会审核土地资产融资的准入,这是参与宏观调控很大的一件事情。”徐绍史说。

此外,《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也报道,证监会在考虑严格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提高房企借壳上市的资产实力和合规性门槛。

把关土地融资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勃发,土地作为资产的属性逐渐显现,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利用土地抵押进行银行贷款的行为日渐普遍。

有未经官方证实的数据称,目前我国银行贷款中,有超过一半的贷款是以房地产土地作抵押的贷款,土地抵押贷款已成为银行业贷款的主要形式。

而上市房企利用土地储备也实现了资产的“增长神话”——使用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去购买土地,利用该土地去抵押贷款或进一步在证券市场融资,然后再去购买土地,如此循环反复,企业的收成随着地价水涨船高。

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开始令人担忧,一方面土地抵押品大幅增加,一旦价格出现波动,银行风险将陡然增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违规抵押或融资行为,也时常出现。

一位专家对本报表示,在地方财政紧张的局面下,全国利用土地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的规模逐渐增大,粗略估计甚至可能达到300万亩。

“如果真达到了这个规模,就不得不重视了,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该专家说。

而对于一些上市房地产企业,也要防范其用不合规的土地储备去证券市场融资。

上述专家对本报表示,之所以要和银监会、证监会联手,就是要对企业的土地储备进行把关,调查其土地储备是否合规,土地权证是否真实并且齐全。

徐绍史也强调,今年将继续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防范系统性风险。

将编制保障房用地计划

如果说规范土地融资是在“钱”上作文章,国土部也没忘记利用土地供应来参与楼市调控。

徐绍史表示,2010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调控。

具体到工作计划,徐绍史透露,首先要编制今明两年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此外要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比例,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的用地。

在监管环节,则要加强土地供应开发管理,完善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严格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管理,坚决打击囤地、炒地等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坚推信息公开。

国土部正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今年的国土部年度工作会议就堪称一个例证。此次会议采用了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除了北京的主会场,还在各省区市和部分市县设立了1300多个分会场,有近50000人听会。

“这种做法是国土部的第一次,并且还对外网络直播了,这在各部门中也是不多见的。”一位地方国土部门的官员表示。一位权威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国土部的信息公开力度还要加大。

国土部:去年实际供地增44% 违规用地20.5万亩  

图为国土部副部长鹿心社。(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图为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双保”行动成效明显,为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

去年一年,中央要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我们根据这个部署,针对土地需求“短时间、大范围集中爆发的土地需求这种严峻的局面,部党组准确研判形势,果断决策,及时的部署了“双保”行动。“双保”行动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土地供应,加快审批速度,在“保”上作出文章。我们增加土地指标的总量,扩大指标的流量。去年计划建设用地指标是610万亩,比前一年增加了30万亩,同时我们又安排了20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周转指标,第一年把周转指标纳入计划盘子。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建立了快速审批通道,加快用地预审,允许先行用地,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落地。地方上也创造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像江苏的“点供”,广西的项目用地审批,浙江、河南、四川、贵州对重点项目用地跟踪服务和现场办公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到今年年底,去年批准和实际供应的用地分别为761万亩和479万亩(批准用地超出计划数是因为2007、2008年还有一部分项目,是在2009年批准的),批准用地比2008年增长了21%,实际供地比前一年增长了44%。

在这个过程当中,基础设施用地是145万亩,保障性住房用地16万亩,普通商品住宅用地97万亩;同比分别增加了53%、39%和37%。因此,去年一年的土地供应增长幅度是比较大的。

第二项,是严格审核把关,促进结构调整,在控制上用好政策。严格审核把关,一是抑制“两高一资”的项目,产能过剩项目和低水平、高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二是我们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标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修订限制禁止用地目录等等。三是加强了闲置用地、批而未用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开发或二次开发。

去年我们核准了不符合规范或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的地,共达到20.5万亩。

第三是建设性的保护耕地,把基本农田保护放在首位,在“严”字上下功夫。去年开展了2008年度的耕地保护检查,划定了基本农田。而且发布了耕地的分等定级成果,我们对耕地实行数量和质量双重管理。

去年一年,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403万亩。

四是强化执法监察,查处违规违法用地,在“硬”字上较真务实。我们在“双保”行动当中,特别关注借机圈地、搭车用地,增地拆迁和安置补偿当中侵害农民权益的一些问题,把它控制在萌芽状态。而且进行了2008年度的卫片执法检查,约谈了土地违规违法严重的城市,而且采取公开暴光,挂牌督办的方式进行重点案件的查处,去年一年,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2万件,涉及耕地面积20.8万亩,同比分别下降了31%和21%。全国一共有719名责任人受到行政处分,960名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55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11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6.25我们还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违规举报电话,到今年年底一共受理举报3万件,其中土地违法举报占了近五成。我们聘请第三届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总体上说,“双保行动”的扎实推进,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有力的维护了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多因素叠加今年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配合产业政策调控、助力城镇化发展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多种因素叠加,将使今年全国的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回顾近10年,银根和地根的相互影响呈现出很明显的规律性,如果银根放松,通常是半年到一年之后,土地征用就会大幅度上升;如银根收紧,半年到一年之后,土地的征用就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徐绍史说。据分析,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31%,信贷增幅也很大,流动性充裕,各地在建和拟建的规模比较大,土地供需矛盾今年依然会比较突出。

徐绍史指出:“今年国土部要积极参与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他表示,土地供应绝对不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供地,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供地,要确保在建项目、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产业的用地需求。

再者,徐绍史指出,今年还将给予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用地的更大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经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这将对包括居住、产业等建设用地造成巨大压力。徐绍史说,今年国土部工作计划中会加快编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科学的安排年度的计划,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另外,徐绍史表示,今年要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他表示,这项工作重点要放到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政策上,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农村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促进小城镇发展,同时把土地级差收益返回农村用于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记者于祥明) 中国加强楼市供地调控 严格限制大套型住宅用地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八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二十八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说,今年要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继续加强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握好土地调控节奏和力度。

二00九年全国共批准和实际供应土地分别为七百六十一万亩和四百七十九万亩,同比分别增加百分之二十七和百分之四十四。其中,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分别为一百四十五万亩、十六万亩和九十七万亩,同比增加百分之五十三、百分之三十九和百分之三十七。

徐绍史在谈到今年国土资源的重点工作时指出,要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有保有控、优化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编制二0一0至二0一一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比例,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用地。

同时,完善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探索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和土地出让综合评标办法,严格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管理。开展出让合同专项清理,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并将开展对囤地炒地等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

徐绍史强调,今年要强化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供地计划、供应结果、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及闲置地处置等动态信息,强化社会对房地产用地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继续做好与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防范系统性风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