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关乎中国核心竞争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1:13:29
黄建始教授呼吁大家改变观念接受“大健康模式”健康管理关乎中国核心竞争力(附照片)    黄建始,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特聘流行病学专家。2003年应科技部、卫生部领导邀请回国参与SARS防控。拥有17年海外留学工作经验的他,目前除本职工作外,积极致力于健康管理观念的全民普及。
    1月17日,黄建始走进第29期文汇讲堂畅谈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大健康模式及其意义。他从国家民族竞争力角度,从当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误区层面,从个人健康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我们身处正发生巨变的中国,这是一个越来越重视生命、关注健康的国家。当今时代,观念的改变往往先于其他改变。20世纪是疾病的世纪,疾病折磨每个人;21世纪应该是科学管理健康的世纪,让健康伴随我们每个人。今天借“文汇讲堂”,我想和大家讨论“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大健康模式”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的健康体系和个人健康观念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从关注20%人群的治疗到对100%人群的健康管理
    一般来讲,从完全健康到绝对死亡,人们要经历低危、中危、高危,亚临床,疾病等阶段。目前,人群中患严重疾病的1%人口用掉了30%的医疗卫生资源,占人口19%的慢性病病人,用掉了40%的医疗卫生资源,两者共占据70%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健康的70%人口只用了全部资源的10%。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便利了,得病也“便利”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得病的效率也提高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慢性病早就不是退休后的病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专为不健康人群服务的昂贵的诊断治疗系统,我们更需要服务所有人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
    2007年,美国政府花了2.2万亿美元,没有解决美国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倍多,如按美国的做法,要达到每6个人中有1个没有医疗保险的水平都要花9.5万亿美元;但据官方统计,200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4万亿美元——我们即使不吃不喝全用于看病,也还有一半的资金缺口。所以,我们不能再犯美国已犯的错误,必须改变观念,要从只关心20%人群的看病问题到关心包括病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健康。
   
350年前,生物医学模式让人类首次能主动控制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人类文明5000年,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其间主要经历了四种模式,即5000多年前的“神道医学”模式;2500多年前的经验医学模式;350多年前理性的生物医学模式和30多年前出现的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大健康模式。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期,人类首次能主动控制几千年来一直只能被动受害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得出每个病都有一个病因的结论,疫苗、药物、营养素和手术成了治疗疾病最好的方法。生物医学模式代表了现代医学的主流。
    但是,任何东西都有度,理性的生物医学模式在成功之后被“非理性”地绝对化了。由于细菌学、营养学帮助人们在微观世界里找到了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于是人们主观觉得好像所有疾病都是由细菌、病毒或缺少营养素引起的。然而,肿瘤、心血管病和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既不是细菌、病毒引起的,也不是因为缺乏营养素。慢性病是温饱问题解决后才出现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一些学者从1940年代开始了弗兰明汉心脏研究,英国学者开展了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新概念提出了。
    因为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解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西方经过30多年的研究,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大健康模式诞生了。
   
从30年前开始,大健康模式更关注健康危险因素
    如果说,“神道医学”模式代表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刚刚起步,经验医学模式代表了人类对健康认识的第一次质的飞跃,生物医学模式则代表了第二次质的飞跃,那么,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大健康模式的提出就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第三次质的飞跃。生物医学模式和经验医学模式依然很有用,但仅用2000多年前的经验医学模式或300多年前的生物医学模式来指导21世纪的国民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今天面临更多的健康危险因素,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和认识来调整我们的行为。遗憾的是,许多人还不理解这一点。
    凡是增加得病和死亡机会的因素都是健康危险因素:
    ■生物学方面
    基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年龄、性别等;
    ■心理学方面
    压力大、生活满意度低、工作满意度低等;
    ■生活方式方面
    熬夜、不合理膳食、药物滥用、吸烟、喝酒、运动少等;
    ■医疗卫生系统方面
    医疗事故、医院内感染等;
    ■环境方面
    食品和空气污染等。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现在全球合法的添加剂达2.5万多种;
    ■社会学及其他方面
    如果我们还只关注生物学的健康危险因素,只关注传染病和营养不良,那就大错特错了。35年前,加拿大政府发布了《拉龙德报告》,指出国民健康并不仅仅是由医疗服务所决定的,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主要问题,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生物学、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医疗卫生系统。肥胖、喝酒都可能“传染”。世界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07年7月发表过一篇论文,追踪12067人,发现有300多人通过社会网络“传染”了肥胖,朋友肥胖,肥胖的机会增加57%,兄弟肥胖,机会增加40%,夫妇一方肥胖,另一方肥胖的机会增加37%。这里说的“传染”,是指行为和习惯的相互影响,“好人”给“带坏”了。
    美国过去一百年平均寿命增加30岁,其中医疗服务贡献了5岁,公共卫生和预防贡献了25岁。可见,改变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对维护和改善健康的贡献最大。在科学信息指导下,通过确认和干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各方面健康危险因素来管理健康,依据这种模式,1972年到2000年美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8%,但同一时期,中国的心血管病死率在上升。
    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带来了西方60年前开始面临的慢性病,在改革开放以前,1950年代中国的慢性病占国人死因的比例很低,现在慢性病已经占国人死因的80%以上,超过美国占70%的比例。发达国家花了30年悟出了健康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道理,如果按发达国家的速度,我们还要等30年才能跳出“看病难看病贵”的误区,要到2040年才能全面提高对健康的认识。这是不可取的。
   
接受大健康模式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解放思想使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获得“后发优势”,加快了发展速度——用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300年走过的路。如果我们能打破落后的医学模式的束缚,就有机会在健康领域再次获得“后发优势”,缩短全面提高健康认识所需要的时间,全面提高国民的健康,保证中国和平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全面接受大健康模式已经是应对中国健康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21世纪我们管理好个人健康的关键所在。
    首先,每个人都必须转变观念,因为今天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理,我们没有理由还停留在落后过时的观念中。必须从观念上系统、认真地反思我国宏观健康战略和策略问题,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健康促进为我们把方向,而健康管理确认、评估和去除、减少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则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对全体国民的健康管理应作为今后医疗服务的方向
    同时,要构建健康的环境。首先,我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应该尽快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部”。我查了“健康”和“卫生”的定义,“健康”是指各方面良好的状态,“卫生”是为达到健康的手段。中国上世纪主要面临的是温饱问题和相伴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需要卫生措施来解决。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慢性病和维护及促进健康的问题。
    再者,要彻底改变目前在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领域资源配置的方向和重点,那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产物。
    对慢性病的研究,美国人花了60年和无数的资源,研制出很多治疗药物,但能治愈慢性病的药几乎不存在。比如说,由于上个世纪医学的贡献,如今几乎每一个高血压病人都可以借助药物有效地控制血压。然而,直到今天,全球高血压病人还是在不断地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高血压悖论”。答案已经很明确,这是过去30年大多数人没有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导致。我们为何还要花几十亿、几百亿去研究哪些新药呢?这是浪费。关键是让大家都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行为,怎么吃药。21世纪的医生必须同时是一个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健康管理师。许多慢性病基本是生活方式病,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只关注占人群20%的病人,意味着忽视了80%正在受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危害的人群应有的健康权利,这样做不符合和谐社会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管理,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确认、评估和去除、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防控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这才是21世纪医疗服务的重点。医疗系统的健康管理能力是21世纪迫切需要发展的服务能力。
   
个人健康管理可以从生活方式和习惯的管理入手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为我们指明了现实中个人健康管理的正确途径。国人需要了解生物学因素,需要手术和药物治疗,同时也要了解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方式的管理——怎么管理?我给大家15个字建议: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不喝酒、好心态。
    ■管好嘴
    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每天饮食的比例应该是,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有时候因为要应酬等做不到,那么10天之内做8天,8天做不到做7天,7天做不到做6天,尽可能地去做。
    ■用好腿
    正常吃下去的食物,每天大约要走1万步才能消耗掉。怎样的运动是适量的?以跑步为例,如跑时还能唱歌,说明运动量不够;但如连说话都困难,则说明运动过量了,要降低。
    ■不抽烟
    抽烟有百害无一利。在美国、加拿大,抽烟行为如老鼠过街遭到摒弃。
    ■不喝酒、少喝酒
    我建议,所有中国人能不喝酒的都不要喝酒。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种中只有亚洲人喝酒会有一半人脸红、心跳、出皮疹。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进入体内经过肝肾吸收排泄,乙醇先通过乙醇脱氢酶变成乙醛,然后变成脂肪。西方人酶功能强,能把乙醇马上分解成脂肪,对身体损害较少。中国人的酶功能很差,乙醇变成乙醛时,毒性增加了30倍,停留在体内,对肝脏损害很大。所以,喝酒等于慢性自杀。为什么中国人的酶比西方人差?研究发现很可能是因为东方人在文明进化过程中通过把水烧开灭菌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而西方人用发酵的方法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西方人的祖先以酒代水,长期的演化,基因中转化酶的功能自然比中国人要强。
    ■好心态
    好心态是最重要的,因为人身上有1万亿个细胞,10万亿个微生物,靠消毒无法消除细菌,只有靠自己健康的身体,正气所在,邪不可干。心态好了,就能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而心态不好会生出很多毛病。
    总之,21世纪要健康,每个人都应该在大健康模式的指导下,认真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本版文字据1月17日第29期文汇讲堂现场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