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可以这样写:张学良不伟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22:43

历史也可以这样写:张学良不伟大

李飞飞 石名岗

一个二流子样的地方军阀,一个大烟鬼,在意大利与墨索里尼为友,去德国考察向希特勒取回法西斯真经,竭力主张一个领袖一个政党的人物,一夜间变成了民族英雄,我真的一点也不信。

想当年蒋、冯、闫大战〔1〕逐鹿中原,老蒋不惜重金美女收买少帅,少帅拥美捞金易帜随蒋,迫冯、闫下野,与蒋结为义兄义弟,加封国军副帅真是八面威风。如此受宠,凭的就是东北大地养育的几十万狼虎之师。如今岂能凭国府一纸之令,40万的东北军,在少帅的指挥下,不放一枪让出东北,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要把责任推给老蒋实难令人相信。我想唯一可成立的理由就是牺牲民族大义保存自己实力。军阀割据时代没有实力的军阀不如当红戏子,这是任何一个旧军阀都懂的硬道理。

谁知退出东北,随着根据地的消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既无官税可征又无兵赋可稽,狼虎之师已变成一支养不住的流寇。失去了财源,不抵抗将军头衔的压力,集团内中民族情绪的高涨和背井离乡的怨气,老蒋的冷眼,无不对少帅的权力构成极大的危胁,在改变主意的原因中或许也包含着他的民族气节和良心发现。但这决不是他的主线。

一向赌心甚重的少帅坐镇西北,剿共频频失利却又值全国抗日爱国之气氛高涨,闻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就是三位一体捉蒋抗日,利用国民的抗日情绪,利用红军尽快摆脱窘境愿望,以抗日为旗帜建立以我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政治构想促使少帅下了捉蒋抗日的赌注。这一注或许使他能在中国实现他德国考察的梦想,成为中国的希特勒。善于利用军阀矛盾的毛泽东的积极支持使少帅痛下杀心,发动了双十二事变〔2〕,也就是鼓吹了半个多世纪的西安事变。谁曾想中国的算盘不是由少帅一人拨弄的,中国革命的大算盘,中国革命的两党原来就是另一个独裁者斯大林手里算盘的两颗珠子,斯大林绝不许远东出现失衡的局面,而使苏联腹背受敌,中共和少帅的热脸在第三国际碰了个冷屁股。第三国际给予强烈谴责,共产党的杀蒋抗日,少帅的三位一体,在国内外势力的压迫下化为泡影,草草收场,毛泽东、周恩来等这些张学良的极不可靠的同盟者慌不迭地一面执行第三国际的指令,一面讨好蒋氏出卖盟友。少帅无奈地作了一场“捉放曹”的秀,结果自己在这出戏中无奈地扮演了一个悲壮而光辉的角色(当然红军内也不乏清醒者,反对杀蒋。)。在中共的“宣传”下张、杨在“西安事变”中发出了熠熠的光辉,但耀眼光环下难道真的没有龌龊?如果有,它是什么?

历史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大婊子,永远由统治者免费梳弄,少帅归天后,听说将他的历史遗物全部赠与美国的一所大学,随着历史遗物的解密,少帅至死不回大陆的谜底,和“西安事变”的真像会逐步曝光。但愿我的推论不被言准而使张、杨灵魂不安,我的独家史剖只是想让人们能知道历史也可这样来写,无论怎样写,事实只有一个,但恰恰不是中共没完没了宣传的那一个。

注释

1〕蒋、冯、闫大战,1930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闫锡山、冯玉祥之间的战争,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19286月北京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后,蒋介石与冯、闫、桂系军阀的临时团结转化为激烈的内部斗争。1929年蒋介石先后打败了桂系冯玉祥、张发奎、石友三和唐生智,威逼闫锡山。闫锡山先发制人,于1930210通电反蒋,联络冯玉祥、桂系李宗仁组成反蒋联盟,并得到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改组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的支持。各派拥戴闫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开始了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通电拥蒋,出兵占领平、津、河北,闫方失败。

2〕“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193612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发动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在苏俄的干预下,由中共调停和平解决。由于此次事件在1212发动,故称为“双十二事件”。